首 页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电 影 | 电 视 | English | 对 话 | 时 评 | 图 片 | 健 康 | 时 尚 | 女 性 | 汽车 | 宁波帮 | 社 区 | 博客 | 牛播网 | 论 坛 | 贴吧
·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演出 港澳台参演成亮点
·揭秘新中国外交60年:自然灾害时仍对外慷慨解囊
·文化部官员称港澳台艺术团体将参与国庆演出
·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天安门金水桥实施保护修缮
·北京长安街华灯迁改工程全面启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当代艺术邀请展正式启动
·80多位将领后代相聚抗战馆 共祝新中国60华诞
·国庆阅兵枪支管理用“指纹枪柜” 无法解密(图)
·开国元勋后代组合唱团 红色子女唱响东方红(图)
·中国空军将有新型武器装备参与国庆60周年阅兵
·空军60周年大阅兵猜想 女飞行员驾驶歼击机亮相
·歼-7机队将参加国庆阅兵 已全部喷漆涂装完毕
·建国60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大河》全国公映
·宁波首辆公共汽车
·宁波解放后我党创办《宁波新华电讯》
·宁波解放从这里开始
·慈城:迎来解放喜洋洋
·接管江北:在群众中打开局面
·市区解放:宁波学生喜迎解放
·解放镇海:黎明前的战斗
·宁象战役,浙江大陆最后一战
·解放大榭岛,我军渡海第一战
·两份珍藏见证宁波解放
·蒋介石故乡解放记
·守护天一阁
·解放·接管:“我是第一批进政府大院的”
·一个宁波地下工作者的回忆
·一个二十二军老兵的回忆
民生

过年前市民曾为烫发通宵排队

上世纪70年代,只有演员才可以凭证明烫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年06月06日 21:31

  

2006年我市举行美容美发比赛(资料照片)。记者 王增芳 摄

  【核心提示】

  从当年大街上清一色的“三刀式”、“青年头”,到如今各种时尚新潮发型,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美容美发行业发生了巨变,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结合,高、中、低相配套的完整的行业服务网络,向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满足了市民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

  【人物名片】

  讲述人:殷银凤,原宁波容光美容美发店经理。

  讲述人:马肖琳,宁波市美容美发协会会长。

  讲述人:武俊玲,武俊玲国际美容美体集团董事长。

  讲述人:叶万耿,罗亚帝美容美发连锁董事长。

  讲述人:游蓉莉,鄞州飞虹社区居民。

  【专家点评】

  宁波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秘书长龚娟娣:

  改革开放前,宁波传统的理发业呈现洗、剪、吹“老三样”一统天下的格局,服务项目单一。改革开放后,原有的服务项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宁波美容美发行业开始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宁波的理发店随企业改制,国营、集体所有制的理发店陆续“改、转、租、卖”,存留的都改为私营或个体经营。随后,一批新的私营理发店以“发廊”、“发屋”、“美容厅”等名称遍布宁波大街小巷。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末,宁波的美容美发店不过千家,目前已经发展到8000多家。

  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美容美发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提高,彻底改变了旧社会理发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是文盲的状况,这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档次。据2005年资料显示,宁波美容美发人员具有初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70%以上,具有大专学历的也有3%。

  理发师傅累得手脚发肿

  容光美容美发店曾是宁波最有名的理发店。1972年,殷银凤进入容光美容美发店,成为一名普通员工。殷银凤回忆,当年的容光有5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楼,楼上是女宾部,楼下是男宾部。

  殷银凤说,上世纪70年代,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烫头发,只有演员才可以凭证明烫发。“当时我们年轻,很好奇,不让烫发,我们就把店里省下的烫发药水带回家,自己偷着烫,如果上班时领导发现我们的头发是卷的,就说是用吹风机吹卷的。”改革开放以后,烫发不再是演员的专利,烫发在普通市民中成为时尚。

  “上世纪80年代,逢年过节烫头发那是最时髦的。当时个体理发店少,因此过年前也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殷银凤回忆,当初店里每到过年前半个月就取消所有的休假,来烫发的顾客多得在门外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每天要从早上7点半要忙到晚上10点以后,一个人一天要为几十个客人烫头发,不少理发师的手都被药水烧破、浸肿,也有把脚给站肿的,除夕夜也要加班到晚上10点。

  有的市民为了能在过年前烫头发甚至通宵排队。“以前我们店里每天晚上都要派人值班,值班的时候我们店员在店里面睡,门外就是排队等候的市民。冬天晚上冷,等在门外的人总要来回跺脚,吵得我们睡觉都睡不踏实。”虽然顾客多,但当时理发店里的服务价格不会涨,根据头发长短,烫发在1.8元~2元,理发在0.47元~0.50元。

  曾经满街都是“张瑜头”

  殷银凤回忆,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发型都很单一,女的多是“三刀式”发型,男的流行“正规青年式”,不管年纪大小,发型都一样。

  后来,新潮发型渐渐传入宁波,一股模仿热盛行起来。当时的宁波市民做头发特别喜欢跟风,只要流行什么头发,大街上看到都是同样的发型。“印象最深的是电影《庐山恋》放映后,电影中张瑜的发型特别流行,那段时间来店里的女顾客,不管年纪大小、脸型怎样,都说要理一个像张瑜那样的发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男人流行理“分头”、“奔头”,女士流行最多的有“直发盘卷”、“大波浪”、“翻翘式”,还有就是“小波浪”,像搓衣板那样的小卷。80年代后期,女士的刘海流行吹“高三七”,刘海用定型水等固定,用吹风机吹得高出头顶,特别硬,即使游泳过后也不会变形。

  2000年,宁波私营理发店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曾经辉煌一时的国营容光美容美发店消失。如今,殷银凤是一所美容美发学校的老师。她说,30年来宁波的美发行业有了质的飞跃,从当初的单纯剃头服务(剪长短),发展到后来的理发(对头发的清洁、整理),再到后来的美发(做颜色、做花色),到现在已经发展到造型的阶段,也就是能根据顾客的脸型、肤色、年龄等为顾客量身设计发型。

  “现在,宁波人的发型几乎与国际同步,国外流行的发型传到宁波可能只要几个月时间。”2001年,在宁波打工多年的台州发型师叶万耿在鼓楼开出第一家皇子美发店,如今“皇子”在宁波已经有40多家分店。

  叶万耿说,“十年前你即使走进宁波最好的理发店,服务员也不会给你端上一杯水。因为当时美发行业的服务观念淡薄,只想帮顾客把头发做好就行了,但现在上档次的美发店都有专门的接待员,负责引导、端茶送水、回访等,顾客还可以一边做头发一边上网、看电视。”

  家用理发箱“下岗”

  家住鄞州飞虹社区的游蓉莉女士今年50多岁,她家有一个珍藏了多年的理发箱,里面有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块围布。游女士说,以前她就靠这套工具给家人理发,如今这个箱子“下岗”很多年了。

  “上世纪80年代理发很简单,理发店的工具也很简单,推子、剪刀、梳子、剃刀等,外加一个脸盆架,架子上挂条毛巾。当时我买了些工具学着给老公和女儿剪头发,刚开始理得不好,后来慢慢就好了。”游女士说,以前人们的发式很单一,男的多是“高平头”,女的都为“三截包”,小孩子则流行剪“马桶盖”。当时人们对发型不怎么讲究,虽然她的理发技术不是很好,但经常有不少邻居来找她理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宁波大街上的理发店陆续多了起来,各种式样的发型让人眼花缭乱。从那个时候开始,游女士的女儿不在家里理发了。从前几年开始,游女士和老伴也嫌在家理发麻烦,两人都到家门口的理发店打理头发。“现在到理发店,服务员先给你倒杯水,又洗又按摩,比在家里舒服多了。”

  漂白换肤风行一时

  “宁波美容行业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武俊玲回忆,当时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对美的需求空前高涨。美容行业刚兴起的时候,宁波的美容店规模大多比较小,几十平方米的面积,几张床位,设备简陋,技术也很原始。

  “做美容业前,我自己也是顾客,记得当时到美容店去美容,没有专人引导服务,也没有事先对皮肤的判断,顾客来了先自己洗脸,洗好敷上面膜,完了自己洗好脸就走人。”如今宁波上规模的美容店都有完整的服务流程,美容用具专人专用,美容服务也从当初简单的敷面膜发展到如今的祛斑、除皱、倒膜、美甲、丰胸、整容、化妆等。

  “人们的美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武俊玲说,十几年前,人们对美的判断标准很单一,认为只要皮肤白就好看,因此漂白、换肤风行一时。“现在人们更追求皮肤的健康,用产品之前都会询问产品是不是安全,有没有伤害。”

  美容观念明显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对美容的概念还是很模糊,记得我们美容店开业后不少客人上门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是美容,你们究竟能帮我怎么美?’”马肖琳回忆,十几年前来做美容整形的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隆胸、吸脂手术,一天能做五六个,做双眼皮、隆鼻手术的顾客更是目标明确,很多人直接拿着张曼玉、刘德华的照片来,要做一个像明星一样的鼻子或眼睛。“现在来做美容的顾客四五十岁的多了,人们的观念也有明显的变化,更喜欢没有创伤的美容手段,如用物理手段的丰胸、瘦身等。”

  经过十几年发展,宁波美容业的技术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做美容都只靠美容师一双手,现在各种美容仪、香熏机等仪器设备层出不穷,不少产品都有高科技含量。”马肖琳说,近年来美容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各美容品牌都着力改善硬件,给顾客提供舒适的美容环境。“如今的美容院不再单纯是女人解决皮肤问题的地方,而成为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50元 按摩 一批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