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溪口。(资料照片)
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毛泽东
每当回忆起一生的征战岁月,战争的炮火硝烟、战友的音容笑貌就像电影一样从脑海里掠过。而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率部参与了解放蒋介石故乡奉化的战斗。
1949年2月,我任21军61师师长,当时29岁。5月15日,解放军第七兵团22军东进宁波,我所在的21军南下温州。21军主力部队乘火车到金华下车后徒步前进,我师为军的左纵队,沿绍兴、嵊县、新昌、临海一线向温州开进。当时温州及其附近各县已由浙南游击纵队解放。5月18日,我61师从萧山出发,20日进到绍兴和嵊县之间时,发现三界镇、仙岩镇有敌驻守,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三界之敌被全歼。我们一路追击残敌,占领嵊县。24日早晨,部队正准备继续南下,却接到第七兵团和军部电报,命我师转向东进,抢占溪口、奉化,并归22军指挥,配合他们攻歼宁波之敌。
奉化县(今为奉化市)溪口镇风光秀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号称“千年古镇”。在进行京沪杭战役时,毛泽东同志曾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现在看来,这个指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和历史远见,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后世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接到抢占溪口、奉化的命令后,我们立即调整进军部署,并向部队传达学习毛主席的指示,防止少数同志出于对内战的怨恨而发生违纪行为。我带领部队急行军130公里,于25日8时占领溪口,下午占领奉化。蒋介石1月下旬被迫引退后,就在溪口继续控制着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直到我军渡过长江后才仓皇逃离。当地是反动宣传的重灾区。
刚进溪口镇时,镇上的群众因为不了解我们部队,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因为我们提前专门搞过教育,部队官兵都能遵守纪律政策,并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当时,师机关就住在蒋家丰镐房。蒋家有很多精米细面、腊肉火腿、海鲜等食品。部队连续多日行军作战,官兵体力消耗较大,而且那时我军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面对这些美味,大家丝毫未动。当时,有几件小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宋美龄住的那座洋房里,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赠送给她的一架十分高雅华贵的钢琴。几名刚参军不久的女学生看到钢琴后,异常兴奋,激动不已,走过去轻轻地弹了几下。因为有纪律规定,组织科长赶紧上去劝阻。以后,部队的人再也没动过那架钢琴。还有一次,师司令部的一名同志在蒋经国住的小楼里捡到一支派克钢笔,这在当时可是十分贵重的物品,而且没人看到,但我们的这名同志却主动将钢笔交给看房人员,并嘱其妥为保管。蒋家各个房间内都铺着豪华的地毯,我们住在那里的同志,晚上睡觉时都把地毯卷起来再睡,以免把地毯弄脏或损坏。师政治部还把看管蒋府、蒋母墓的人员召集起来,宣传党的政策纪律,要求他们坚决履行好看管职责。
当地群众目睹我军秋毫无犯的实际行动后,对我党我军的疑虑和戒备开始逐步消除。镇长和武岭中学的校长还带着百余名群众、学生,抬着米面、猪肉等食品,敲锣打鼓地慰问部队。校长反复地说:“贵军真是仁义之师。我们有误解,实在惭愧。”溪口镇的群众对部队渐渐热情起来。
当时,由于仍有战事,我没有在溪口停留太长时间。现在的溪口已成为闻名全国的风景区,是华东主要旅游干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想起自己60年前曾经亲历那里的解放,我感到很是自豪。
记者手记
在本报“红色记忆”栏目推出后,兰州军区杭州干休所的几位同志投书本报,发来了胡炜同志关于解放溪口的口述文章。在第七兵团22军进军浙东时,21军61师接受任务,担负解放奉化任务。61师进驻溪口后,严格纪律,以实际行动赢得当地群众信任。1949年5月25日,61师进驻江口镇,同时从溪口南面插入奉化县城,奉化解放。
此后,在22军统一指挥下,61师协同22军3个师向象山半岛进击。7月4日解放宁海;8日拂晓进入象山县城;策动“两浙税警总队”起义,至9日上午,解放军进驻石浦、昌国卫,象山半岛全部被解放军占领。7月10日,新华社向全国庄严宣告,浙东象山半岛已于9日10时全部解放。宁象战役肃清了国民党在象山半岛的残余势力,粉碎了他们妄图以象山半岛为桥头堡“反攻大陆”的美梦,成为解放浙江大陆的最后一役。(记者 张伟方 整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几件 几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