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博集团有限公司外来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高兴得合不拢嘴——企业已把外来员工免费享受五大保险的内容写进了合同。(胡建华 摄)
在上月开始的新一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以来,市区各街道专门配备熟悉政策和业务的工作人员,并开设受理专窗,竭力为参保对象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图为海曙区月湖街道社保站工作人员向前来参保居民介绍医保内容。(胡建华 许玉芬 摄)
宁波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保制度城乡居民全覆盖
核心事件
2007年11月7日,宁波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宁波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把具有本市农业户口且年满18周岁的农民统统列入了参保范围。在此之前,《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已于10月15日出台并开始组织实施。从2008年1月1日起,在甬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保费统一由企业“埋单”,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保险。这标志着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覆盖全市城乡560多万本地居民和所有外来务工人员。
46
利时集团·新江厦百货·新江厦超市协办
本报记者 汤碧琴
“全民社保”对于宁波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让全体人民普遍地、比较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意味着有效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生、老、病、死、残有保障;意味着显著增强生活安全感,基本生活不犯愁。“全民社保”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宁波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后,将经济增长成果逐步转化为国民福利,建立起了一个能够解除新老宁波人后顾之忧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撑开了一把社会保障的大伞。
养老保险
在破冰中前行
宁波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86年,全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推行退休养老社会统筹制度。1987年,21.92万名企业固定职工、5.35万名合同制工人有幸首批进入养老保险体系,4.68万名离退休人员开始领取养老金。
伴随着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步伐,我市虽然于1994年建立起了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门槛较高、形式单一,不少人仍然游离于养老保障体系之外,难以圆上“老有所养”的梦。
2002年的冬天,我市迈出了“破冰之旅”的第一步——在全国首批出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办法,让这一特殊群体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阿拉也能拿养老金啦。”2003年春节刚过,镇海区庄市街道钟包村村委会的办公楼内一片欢腾。钟包村和联兴村的216位被征地农民,都拿着紫红色的银行卡,喜滋滋地领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份养老金,从而成为我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体系的首批受益者。
试点的成功给决策者带来了更大的信心。2003年的秋天,这项惠及全市百万被征地农民的新政在全市迅速推进。这些握惯了锄把的农民,尽管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失地不失保,在实现“老有所养”愿望的同时,顺利跨进了城市的门槛。
2006年11月1日,宁波市民又迎来了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宁波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正式实施,社保大门首次向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8万“无保”老人开启。
然后,我市又把养老保险大网撒向最广大的农村人口。2007年12月1日,余姚“试水”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成为我省第一个制订并实施保障型农民养老政策的县市,当地55万农民将像城里人一样稳稳地按月领取“退休金”。接着,慈溪、镇海也先期组织实施,到今年年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全面推进。一张覆盖全市所有人群的养老保障网络已经在宁波织全。
医疗保险
不断填补空白
实现病有所医,是百姓的迫切需求。2001年,新世纪开局之年的元旦,沿用了几十年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在我市宣告结束,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开始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随之起步。职工可以刷卡看病,医药费再也不愁难报销。
为缓解农民“就医难”, 2003年6月,被称为农民“医保”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首先在镇海实施,该区的10万农民住院有了保障,一张农民健康安全网由此构筑而成。“新农合”让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把农村的合作医疗引进城,让没有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看病有保障。2007年11月,《宁波市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被称为“一老一少”的医保计划把老年居民、非从业人员、婴幼儿、在校学生等四类人群统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为市民织就了第三张医疗保障网,标志着我市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建立,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外来工社保
在探索中破题
农民工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碰到的“世纪难题”。为了破解农民工社保难题,尽管近年来宁波作出了种种努力,但成效不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还处于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之外。
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抓紧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的精神,市委、市政府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工权益保障、积极构建和谐宁波出发,要求劳动保障部门研究制订符合外来务工人员实际的社保政策。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一项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这个庞大的群体量身打造的“社保套餐”终于浮出水面。这项制度的新意在于:更加符合企业和参保人员的实际,既考虑到特殊性,又承认有差别,兼顾到了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的双方利益;同时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多样性和流动性强的特点,做到新老政策能衔接、高低社保上下可沟通、内外异地可转移,力求兼容相通。
这个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量身定制的“社保套餐”,让在甬务工的新市民都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使他们倍感温暖。
这是一项令人瞩目的条款,这又是一个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保新政。国内上百家媒体争相转载或报道了这一消息,并且成为今春召开的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宁波这种尝试,为农民工社保异地转移接续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研究员认为,就像欧盟各国间的社保转移一样,“工作地缴费、分段记录,退休地发放、全国结算”,为中国最终解决农民工问题、消除城乡二元对立提供了新思路。
农民工社保的“宁波模式”由此起步。
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惠及城乡大众;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整合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建立不同的保障水平,灵活的保障方式,多样化的保障模式;创造低门槛、易进入、可持续的适合宁波实际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网” 就这样被织大。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最新数据,至今年9月底,我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93万人、221.36万人、137.04万人、205.07万人和161.89万人。被征地人员累计参保人数已达53.47 万人,其中35.33 万人已开始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市辖各区月养老保障待遇已分别调整至440 元、390元和340元。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已提高至1385元。参加“社保套餐”的外来工已达60.92万人。
“社保套餐”解了我们后顾之忧 徐 辉 江北环卫养护中心保洁员
2007年4月9日,是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我们11位外来务工人员应市长毛光烈的邀请,走进了市政府大楼11楼会议室,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市长直接征求听取外来务工人员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这在宁波还是首次。
“请你们说说心里话,有什么愿望和想法,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都可以放开讲。”市长简短而实在的“开场白”,让现场氛围顿时变得轻松而活跃,大家争相发言。
我也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完善社保体系问题提出了建议,说我们外来环卫工的社保问题至今还没着落。
“你提的要求完全合理,对这个问题市政府已有明确态度,应该予以落实。”毛光烈语气沉重地说,保洁员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每天工作繁重艰辛,城市干净整洁靠的就是包括外来工在内的一大批保洁员,“我会亲自督促有关部门,尽快给予解决。”
后来我才知道,毛市长此前已得知了这一情况,并且作出批示,要求为外来保洁员办理社会保险,说绝不能亏待了环卫工人。座谈会后,毛市长又亲自督办。
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去年7月,包括江北区在内的全市6000多名外来环卫工全部解决了社保问题。而且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四大保险的保费全部由区财政和单位承担,环卫工个人不出一分钱就能享受待遇。
今年1月1日,宁波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门类齐全的外来工“社保套餐”,外来工不用缴费,就可以享受五大保险,把所有在甬务工的外来工全部纳入这一社保体系。这对我们外来环卫工来说,又是一大利好:社会保险由四项改成了五项,“安全网”织得更大了。
说实话,“社保套餐”对于我们外来环卫工来说,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就拿我们江北区来说,目前有400多名外来保洁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很低。这些人要找其他工作已是相当困难,所以流动性不大,多数想在宁波安家落户,对社保的要求特别强烈。
尽管“社保套餐”实施时间不长,但工友们已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上半年,来自安徽的保洁员胡女士因病住院,开刀后花了五六千元钱,幸亏她参加了大病医疗保险,按80%给予了报销。同样是安徽籍保洁员朱女士,不久前摔伤了腿,住院治疗花了4000多元钱,也是按80%报销了医疗费。后来她又得病住进了医院,做了乳房的切除手术,又治疗了胆结石的病,花了不少的医疗费。要是没有“社保套餐”,她哪能支付得起这巨额的医疗费用呀!
“社保套餐”解了外来工的后顾之忧,在这个城市工作,我们都觉得很幸福。记得在去年年底市政府组织的政府工作现场督察活动中,我作为新市民代表加入了这个特殊督察组,当时由衷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政府工作很扎实,很细致,特别是针对外来工的各项政策,我们自己都没想到,但是政府已经做到了。”
(汤碧琴 整理)
讲 述
点 评
社会保障是“安全网”和“稳定器”
陆宁章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三十年来,我市社会保障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城乡和所有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上的全覆盖。
三十年来,我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保障了国有、集体企业顺利转变经营机制,推动市场化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我市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还满足了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需求,使老有所养、失有所助、病有所医、困有所补成为现实,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望未来,我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由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转变,并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互通研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落到实处。
全市五大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表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5元 成功 安全网 百货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