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电 影 | 电 视 | English | 对 话 | 时 评 | 图 片 | 健 康 | 时 尚 | 女 性 | 汽车 | 宁波帮 | 社 区 | 博客 | 牛播网 | 论 坛 | 贴吧
·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演出 港澳台参演成亮点
·揭秘新中国外交60年:自然灾害时仍对外慷慨解囊
·文化部官员称港澳台艺术团体将参与国庆演出
·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天安门金水桥实施保护修缮
·北京长安街华灯迁改工程全面启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当代艺术邀请展正式启动
·80多位将领后代相聚抗战馆 共祝新中国60华诞
·国庆阅兵枪支管理用“指纹枪柜” 无法解密(图)
·开国元勋后代组合唱团 红色子女唱响东方红(图)
·中国空军将有新型武器装备参与国庆60周年阅兵
·空军60周年大阅兵猜想 女飞行员驾驶歼击机亮相
·歼-7机队将参加国庆阅兵 已全部喷漆涂装完毕
·建国60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大河》全国公映
·宁波首辆公共汽车
·宁波解放后我党创办《宁波新华电讯》
·宁波解放从这里开始
·慈城:迎来解放喜洋洋
·接管江北:在群众中打开局面
·市区解放:宁波学生喜迎解放
·解放镇海:黎明前的战斗
·宁象战役,浙江大陆最后一战
·解放大榭岛,我军渡海第一战
·两份珍藏见证宁波解放
·蒋介石故乡解放记
·守护天一阁
·解放·接管:“我是第一批进政府大院的”
·一个宁波地下工作者的回忆
·一个二十二军老兵的回忆
新农村
宁波改革开放30年30事评选核心事件

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宁波全面推行

分田到户:吹响农村改革的号角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年06月05日 20:50

  讲述:第一次吃螃蟹

  卢可镇宁海县原桑洲公社桑洲大队党支部书记

  图为卢可镇(右)、叶秀年(左)、金房明三人一起回忆当年的情景。(孙吉晶 摄) 我市最大的种粮大户之一——鄞州区姜山镇的卢方兴(右一)正用进口的摆秧机制作晚稻秧盘。2008年卢方兴晚稻种植面积超过600亩。(记者 严 龙 摄) 本报记者 孙吉晶

  1979年,我在当时的宁海县桑洲公社桑洲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桑洲大队共有8个生产队460余户人家1070余人,连旱地算在内,只有290亩田地,人均不到3分地。大队社员一年苦到头,正劳力一天只赚5角到7角,年均收入不足300元。在当时,做农民,却连饭都吃不饱。粮食还要靠国家供应,每年1月到5月,发5个月粮票,人均50公斤左右。

  也就在那一年,我听到部分外出的木匠说安徽在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农民很拥护。于是,我私底里向当时分管农业的公社副主任叶秀年说起分田一事。

  桑洲土地少,人口多。叶秀年1972年就来公社工作,对这一情况了如指掌。听了我的话,他没有表示反对,只是暗示可以“试试看”。

  风声一传出,我所在的第一生产队28户社员积极响应,每天有人到家里来问什么时候可以分田?倒是几个大队干部,心里还有点犹犹豫豫,认为分田到户了,以后我们说话还有没有人听。于是,我就表了态,大不了不要这10元的补贴,大不了我一个人去坐牢。当时,大队干部并没有工资,但每月有10元钱的“误工补贴”。听了我的话,其他干部就不吭声了。就这样,分田到户工作偷偷摸摸搞上了。真没想到,30年前,我成了宁波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了尽量做到公正,分田之前,由队长、会计、出纳组成估产小组,每一块田块按土壤条件、水利条件进行定产。先按照口粮比例分田,然后是耕牛、农具折价卖给社员;仓库屋什么的,则几户拼一间,直接分给社员。一二天时间就分好了。社员们都很高兴。

  分田到户后,每户人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1980年是春粮第一个丰收年。分到了田的社员几乎家家户户有好收成。桑洲村村民金房明一家六口人当年分到了两亩地,稻、麦两季收了1000多公斤。他特意从桑洲集市上买来一只大铁桶,加上家里的一只大水缸,都装上了稻谷。

  我还记得现在看来很有趣的一件事:第一年收了这么多粮食,许多人吃不完就藏在谷仓里,没有人拿去卖,一是饿怕了,粮食放在自家仓库里最保险;二是怕政策变,田要收回去,要准备着点。直到第二年,粮食又是大丰收,政策也没有变,一些人才把第一年的陈谷拿出去卖。这也是桑洲历史上第一次有农民卖余粮。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仓库 保险 工资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赖小惠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鐎逛焦濮ら梿鍡楁礋閼卞奔绗熼柆鎾崇棄閻╂垹娼遍幎鏇$様閻絻鐦介敍锟�87654321閵嗏偓鐎逛胶缍夐獮鍨啞(1381980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