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电 影 | 电 视 | English | 对 话 | 时 评 | 图 片 | 健 康 | 时 尚 | 女 性 | 汽车 | 宁波帮 | 社 区 | 博客 | 牛播网 | 论 坛 | 贴吧
·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演出 港澳台参演成亮点
·揭秘新中国外交60年:自然灾害时仍对外慷慨解囊
·文化部官员称港澳台艺术团体将参与国庆演出
·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天安门金水桥实施保护修缮
·北京长安街华灯迁改工程全面启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当代艺术邀请展正式启动
·80多位将领后代相聚抗战馆 共祝新中国60华诞
·国庆阅兵枪支管理用“指纹枪柜” 无法解密(图)
·开国元勋后代组合唱团 红色子女唱响东方红(图)
·中国空军将有新型武器装备参与国庆60周年阅兵
·空军60周年大阅兵猜想 女飞行员驾驶歼击机亮相
·歼-7机队将参加国庆阅兵 已全部喷漆涂装完毕
·建国60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大河》全国公映
·宁波首辆公共汽车
·宁波解放后我党创办《宁波新华电讯》
·宁波解放从这里开始
·慈城:迎来解放喜洋洋
·接管江北:在群众中打开局面
·市区解放:宁波学生喜迎解放
·解放镇海:黎明前的战斗
·宁象战役,浙江大陆最后一战
·解放大榭岛,我军渡海第一战
·两份珍藏见证宁波解放
·蒋介石故乡解放记
·守护天一阁
·解放·接管:“我是第一批进政府大院的”
·一个宁波地下工作者的回忆
·一个二十二军老兵的回忆
科教文化

宁波组建全国首条跨省院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年06月05日 18:07

  体制改革激活电影市场,全市票房年收入超3000万元

改建后的民光电影院。记者 王增芳 翻拍

改建前的民光电影院(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初期,群众文化娱乐不丰富,看电影是一件很时髦、很吸引人的大众娱乐。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宁波的电影院从简陋的戏院发展到现代的影厅和院线,电影画面从黑白到彩色,音响效果从模拟音到数码立体环绕声,票价也从两三角变成了五六十元。宁波电影院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

  【核心提示】

  【人物名片】

  讲述人:郑芳铫,宁波最早一批专职电影放映员。

  讲述人:郑向雷,1973年出生,普通市民。

  讲述人:张胜平,宁波市电影公司总经理。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邹大鸣:

  宁波电影业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最早是随着“五口通商”西方文化的输入传播而逐渐展开的,至今已经走过90多个年头。

  宁波电影业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我市电影票房在短短几年内从票房收入不到600万元增至3000多万元。这种变化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对电影单位的改革与引导。

  改革开放以后,我市以开放的姿态,允许跨资本投资宁波文化产业,鼓励社会、民营等资本参与电影股份制改造以及影院建设。同时,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行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产权制度清晰化等改革,灵活运用经营机制的激励措施来拉动电影市场。

  此外,还对农村电影实行“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享受”原则,进行电影设备以及场次补贴,如“万场电影进农村”,而且还从电影公益性项目中给予扶持拨款,如“社区、广场电影文化活动”、“国外电影文化交流活动”等。

  农村数字电影为我市电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宁波被列入全国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城市。2007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比中央提出的目标提前3年实现。

  【专家点评】

  电影票曾是节日礼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宁波城区市民的观片经验更多来自单位的包场。郑芳铫说:“改革开放初期,一些重新开禁的电影上演,黄牛到处乱窜,一票难求的场面经常出现。逢年过节送电影票更是一种时尚。”

  1981年,大量的彩色故事片进入人们的生活,那时最火的电影要算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电影院、剧场、农村天天连着放,场场爆满。同年,彩色故事片《喜盈门》第一次在宁波采取“三集中”方法放映,即集中拷贝、集中时间、集中放映单位,也是观者如潮。

  郑芳铫是浙江省第4期电影放映员训练班的学员,1980年调到市里工作。郑芳铫说:“我记得那时候,电影院采用的放映设备是35mm的‘松花江’座机,单声道,画面比较模糊,偶尔有‘雪花点’,但比起之前的16mm放映机已经是一大进步。”

  1981年12月,宁波第一家宽银幕立体电影装置在市人民电影院(现更名宁波影都)完成安装,当月开始放映立体电影《哈哈笑》。1981年普通电影的票价是2角,宽银幕电影的票价是2角5分,尽管比普通电影贵5分钱,但售票窗前仍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

  1985年,市电影公司推出迎春夜市电影,连着放映影片《新方世玉》、《王中王》、《红叶铺满的小路》、《街上流行红裙子》,并且向观众供应点心,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世纪90年代,模拟立体声设备把原来的单声道变成了立体声,观众的观感慢慢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1年,宁波影都率先引进数码立体声系统、美国JBL音响及高清数字影厅,实现了音响效果的数字化,带来一场电影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巨大变革,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2003年,宁波第一家立体电影放映单位成立,市电影公司在民光影城安装了3D立体电影装置,首次放映获得成功,看3D电影的观众络绎不绝,票房收入达到20万元。2004年11月,宁波影都安装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更是把观众在视觉上的享受推向了极致。

  电影院设施变化巨大

  郑向雷最早接触电影是七八岁的时候,看的都是在农村放映的露天电影。上世纪80年代,他一年能看到三五次电影,主要放一些黑白的革命影片,比如《红星闪闪》、《地道战》、《地雷战》、《冰山上的来客》等。

  1988年,郑向雷上初中时宁海前童镇才有了电影院。郑向雷说:“我记得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大上海1937》。镇上的老电影院给我的印象是黑暗的,常年人挤人,座椅是那种最简易的木椅。”

  电影院刚开业的时候,生意非常火,天天有人排长队买票,售票窗前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买不到票只能站着看。电影放映过半,还有许多人游来荡去,等人来退票。有时一张退票,你也要,他也要,被夺成了两半,甚至动起了拳脚。

  电影院在放《少林寺》那会儿可火爆了。郑向雷说:“那时我们学生喜欢看电影,但是囊中羞涩,为了逃票经常走后门,被拿着手电筒检票的阿姨发现赶了出来。”

  郑向雷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他到杭州上大学时,大片《真实的谎言》、《恐怖地带》等影片相继出现。他说:“我最喜欢在杭州的私人小电影厅看一些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大多是一些文艺片,像《浓情巧克力》之类的。1997年的《甲方乙方》明确打出了贺岁牌,‘贺岁’这一概念逐渐被大众认同。接下来印象比较深的电影是《天下无贼》、《无极》,还有《集结号》、《投名状》等。”

  郑向雷说,看电影这么多年,切身体会是电影院的设施变化巨大。阴暗的影厅,用皮革包裹的可以自由折叠的沙发座,发硬的木制座位把手……是人们对改革开放初期电影院的印象。现在的电影院不仅配备了空调、软椅,还增设了情侣卡座,出现了小电影厅。

  “这两年看电影成了我闲暇时的一种享受。”郑向雷说,原来宁波市区只有民光影院、宁波影都和曙光电影院,2002年开始,宁波的影院开始多了起来,先是时代影院,接着是万达国际影城,设施一家比一家好。

  2001年以前,全市每年的票房不足600万元。2003年开始,宁波的票房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2007年,整个大市的票房跃升至3000多万元。

  影院变院线

  市场更繁荣

  在一些老电影人心目中,市区开明街的民光电影院一直是潮流的象征。民光电影院的前身是民光大戏院,1926年由宁波商人李济民在市中心开明街投资兴建,有8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宁波电影院中的“元老”。

  1980年,宁波的影剧院总共有6家,分别是:人民电影院(宁波影都的前身)、民光电影院、兰江剧院、天然舞台、民乐剧场和宁波剧场。当时的“民光电影院”是市区第一流的影院,又处在闹市区,一些新片都在民光首轮放映,影院上座率很高,几乎独揽了市区的电影观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影院结构的调整和多厅豪华影院的出现,以及国外分账大片的引进,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也带动了电影票价的一波涨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大片票价为15元左右。2000年以后,在宁波一线大片的首轮票价为30元。2003年初,《英雄》的热映使得票价再度上扬,大片票价定在50元。近几年,大片票价维持在六七十元。

  2001年我市对全市的电影单位进行改制,将5家独立法人的电影单位(宁波影都、民光影院、曙光影院、慈城影院、镇海北仑电影管理站)合并,成立了宁波电影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初,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各省必须改革电影发行体制,组建两条院线以上的电影发行机制。当年5月,宁波电影公司与杭州电影公司组建浙江省星光院线,在营销上采取独家放映、举办首映式等措施激活电影市场,实行小厅化、改造影院内部环境。同年又退出星光院线,与全国最大的上海联合院线联手组建全国院线调整后的第一条跨省院线——宁波联和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12月,浙江省电影公司投资2600万元,在宁波成立时代电影大世界,给宁波观众增添了看电影的新场地。2006年底,万达国际影城入驻鄞州区的万达广场,又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几家影院的有序竞争,拓展和繁荣了宁波电影市场。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火爆 一批 50元 5元 成功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