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兵科院宁波分院规划设计图。
中科院材料所规划设计图。
2005年8月18日,中科院材料所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
兵科院宁波分院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为材料所题词。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核心事件
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
1999年10月1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与宁波市政府签订科技经济合作协议,决定共建兵科院宁波分院。2003年3月,兵科院宁波分院正式投入运行,宁波自此有了第一家国家级科研机构。2004年4月20日,中科院、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就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签订协议和备忘录,宁波由此再添一所国家级科研机构,改写了宁波市乃至浙江省没有中科院所属研究所的历史。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为代表的大院大所的引进,不仅使宁波长期以来科研基础薄弱的状况有了质的改变,而且对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6
利时集团·新江厦百货·新江厦超市协办
本报记者 沈朝晖
兵科院宁波分院
宁波有了首家国家级科研机构
1998年,宁波改革开放已20年,宁波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宁波的经济实力已排在第13位,但由于科技教育方面有些指标落后,综合实力只能排在第27位。其时,宁波只有18家科研机构,大多是市级部门所属的开发设计单位,没有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科研开发能力薄弱,无法引领产业发展,成为制约宁波长远发展的一大瓶颈。于是,市委、市政府于1999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把提升宁波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点之一,加快引进大院大所和各类研发机构。
宁波市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兵科院很早就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经过双方高层领导多次互访交流后,1999年10月16日,宁波市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决定共建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整合兵科院所属部分研究所的力量进入到宁波分院。这将是宁波第一家国家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重要的民品和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由此,双方投入巨大的热情开始了分院的筹建工作。
2000年6月12日,兵科院宁波分院正式挂牌成立。分院为兵科院下属事业单位,在宁波注册。2001年3月18日,兵科院宁波分院在宁波高新区内隆重奠基。2002年年底,兵科院宁波分院完成基建工程。
兵科院宁波分院正常运行后,建立了宁波表面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专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服务平台,其中在宁波的有7个。分院在宁波形成了600余人的科研力量,在难熔金属材料、防护材料、结构和轻质材料与工艺技术等方面分别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分院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水平的科研力量,与我市11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与宁波市上千家企业单位开展了科研攻关、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和开发新项目90多项,帮助企业直接新增销售额10亿多元。如分院的理化检测中心承担了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和风云系列卫星关键部件的无损检测及加工任务,不仅提升了宁波的知名度,而且这些技术装备已为我市8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检测及分析服务,包括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工程检测、镇海国家战略储备油库工程力学性能检测等。
据悉,兵科院宁波分院总投资额达5亿元的二期建设项目即将开工。面向未来,兵科院宁波分院必将在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和长远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中科院在浙江第一家研究所
2004年,中科院在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中,在缩并原有研究所的同时,决定适应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新布局几家新型的研究所,其中一家材料领域研究所确定落户在浙江,因为此前浙江省还没有中科院所属研究所,而且浙江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对于推进材料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需求极为迫切。
宁波市与中科院及所属研究所的合作源远流长。因此,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等市领导得到这一消息后,认为引进材料所是对提升宁波创新能力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宁波立即行动起来,争取材料所落户到宁波。在省政府的支持下,中科院经过综合比较,认为宁波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空间正符合材料所建所的初衷,于是决定将材料所落户到宁波。
2004年4月20日,中科院和浙江省政府就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在杭州正式签订协议,中科院、省政府、市政府三方还签署了共建材料所备忘录。由此,宁波市和浙江省拥有了第一家中科院的研究所。
2005年8月18日,材料所在镇海区庄市街道建设工地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材料所占地240亩,一期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3亿元。
2006年3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作出批复,同意成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编制150名。这标志着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正式进入国家级科研机构行列。
2007年11月30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在通过了由中科院、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同组成的验收委员会验收后,正式揭牌成立。
此时,材料所经过3年筹建,已部署了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磁性材料与先进机电装备、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等5个研究领域,基本形成了以12位领域方向带头人、29位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一支初具规模、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人才队伍。按计划基本完成了公共科技装备与技术平台体系建设目标。已争取国家、中科院、地方政府以及与企业合作项目53项,若干科研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宁波市由此成为我国重要的材料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宁波材料和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有了强劲创新之源。
2002年年底,位于宁波高新区的兵科院宁波分院基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只待科技人员和仪器设备到位后就可运作。
按照分院组建方案,分院的科技人员主要来自五二研究所。2003年年初,五二所进行了一点三地(宁波、包头、烟台)的调整,其中大部分人员将来到宁波。原五二所宁波分所的人员和设备则首先进入到宁波分院中。
原来在包头的科研人员究竟哪些人来宁波,哪些人留在包头,这是一件牵涉面很广的事情。
到2003年9月底,调迁顺利完成,其中从包头调到宁波的有200多人。兵科院宁波分院也算真正走上了正常的运作轨道。
令人感动的是,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调迁工作毕竟是离开了他们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包头,意味着要夫妻分居、离开父母和孩子,远离了他们熟悉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带来了诸多的不方便。但他们顾全大局,努力克服调整带来的困难,投身到宁波这座生气勃勃的城市,使宁波分院得以顺利地运作起来。
(记者 沈朝晖 整理)
他们离别亲人来到宁波
郭洪光 兵科院宁波分院副院长 原五二所宁波分所常务副所长
讲述
2004年4月20日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协议书和备忘录后不久,我就作为材料所筹建办成员参与到筹建工作中。
按照院领导的要求,材料所不能等房子建设好了还是空壳子,所以筹建办在中科院副院长兼材料所理事长施尔畏的直接领导下,在中科院、省政府、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展了“边建设、边招聘、边科研”的筹建工作。
筹建办一开始设在宁波大学西校区的招待所。开展科研工作,需要场地、水电、后勤、交通环境等都能满足要求的场所,为此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去找。最后,恰好在高新区沧海路火炬大厦有家企业要迁出,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材料所筹建工作需要。2005年2月1日,材料所筹建办搬到了这个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新址。筹建办又在附近租用了10余套房子作为科研人员的临时住处。
实验室也在火炬大厦的临时住所建立起来,所建的第一个实验室是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到2006年年初,材料所已完成了磁性材料与先进机电装备等五个事业部的组建。具备实验条件后,材料所招收了首届研究生,在这里开展学习研究。与企业的合作也在这时候开展起来。
短短的3年筹建工作,无论是基建工程还是人才科研队伍建设,都取得了预期的目标。因此到2007年11月迎接验收时,所里各项工作都有了扎实的基础,走上了正常的运行轨道,并顺利通过了建所验收。(记者 沈朝晖 整理)
在材料所筹建的日子里
季晓平 宁波市科技局科技合作处原处长
讲述
点评
企业的营养师、咨询师、培训师和桥梁
竺韵德 宁波市高新技术促进会会长 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波以前科研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我们的科研机构层级较低,专业狭窄,基本上难以从事支撑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原创性的科研工作。因此企业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绝大多数需要到外面去引进,否则只能从简单加工中赚取一些加工费。可以这么说,科研机构少、水平低的状况已经制约了宁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材料所等大院大所的引进,使宁波从此有了国家级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从而改变了宁波科研力量薄弱的现状。这是宁波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必需的科技支撑。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大院大所对我们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是极为明显的。这几年从韵升在与中科院材料所的合作中深深感受到,材料所成了我们的营养师、咨询师、培训师和桥梁。
所谓营养师,就是通过合作开发,使我们吸收了材料所的技术和项目;所谓咨询师,就是我们有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就近向材料所咨询;所谓培训师,就是材料所为我们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所谓桥梁,就是通过材料所帮助我们扩大对科学院下属院、所的联络和引进我们需要的技术和人才。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个作用必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从长远来看,这两家研究机构,其研究开发领域都是紧贴宁波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瞄准的是世界前沿的研究方向,进行的是前瞻性的基础应用研究,在众多技术领域填补了宁波甚至国内的空白,因此对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新材料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百货 场地 超市 磁性材 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