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宁波国际人才高层论坛举行。杨培青等三位专家围绕“企业人才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一主题,分别作了演讲,为如何提升企业人才创新力和竞争力发表真知灼见。
创新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兼人力资源委员会主任杨培青作了题为“关于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的思考”的演讲。
杨培青说,技术是满足和提供整个社会需要的物质工具、工艺、方法和技能的总和,是科学知识在人类社会的应用。企业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技术创新上。从内涵上来看,技术创新是一种活动及其结果的发生过程,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运用已获得的知识(书本的或实践的),对自然界或社会界(包括人类自身)进行改造的“首次活动”及其结果。从特点上来看,技术创新处于“微观”的基础性地位,具有基本单元的性质和“新的第一次应用”的特点,因此,在任何知识或技术的应用中,出现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成果,皆可视为创新成果。
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创新力有着密切联系,但两者在内涵上又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涵义上来看,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阶段,其既包括企业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技术转移至商品的效率、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调度能力,也包括企业的品牌建设与品牌价值、人才创新成长环境以及制度体系与文化内涵,是一个涵盖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市场服务等诸多环节的有机链条。因此,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重视贯穿于“技术转移——商品销售”链条各环节的创新活动。
同时,创新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企业实力的标准之一。但是企业有创新能力,并不一定等于企业有竞争力,因为企业创新力向竞争力的转化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资金调度能力的大小;二是经理人决策水平的高低;三是是否具有保证人才辈出的制度体系;四是能否及时创新经营模式,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从现实来看,日本通过新技术开发事业团的中介功能和政府对企业的鼓励与支持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做法,以及美国通过在大学设立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鼓励大学师生创业、把尖端的军工技术转为民用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对当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未来人才开发面临五大机遇五大挑战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起草组专家沈荣华作了题为“未来企业人才发展的几个新问题”的演讲。他认为未来中国的人才开发将面临五大机遇和五大挑战,应采取五大措施加以应对。
五大机遇是: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减缓,西方如美国、日本等国出现人才“逆流动”,这为我国吸引世界人才提供了难得机会和条件;人民币支付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为我国引进更多国外优秀人才提供了可能;中国人才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将出现“中国热”、“汉语热”,这对我国人才发展是个难得的机遇;中国海外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回国的留学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可贵的人力资本;经济全球化不断促进我国自主培养和吸引国际化人才能力的提升,未来十多年我国将成为培养和吸引国际化人才的人才高地。
五大挑战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国际化趋势明显,中国在这场国际人才争夺战中,将受人才综合环境的影响而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才回流本国趋势明显,我国必将面临严峻的人才争夺战;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比较落后,改革这两项制度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的人才市场发育较慢,争夺国际化人才的能力不足;我国人才的国际化素质普遍不高,适应世界人才竞争的能力不强。
五大措施是: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经费投入不多、科技人员地位不高、人才才能发挥不足等现状,提出了改善人才创新环境等五大措施,即要努力改善人才创新的社会文化,改变高校、科研机构行政化现状,提升专家教授等企业创新人才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资源投入效益最大化的观念,不断健全多元化人才建设的投入渠道,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人才开发,在重大科研项目经费中划出一定份额用于人才开发;要下决心取消事业单位机构的行政级别,建立完善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和办法,特别是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建立境外科研机构,创办高技术园区,大力鼓励企业吸纳人才,扩大企业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比重;转变人事工作地位、观念和方法,强调人事部门的战略地位、价值观念、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不断技术革新使企业拥有持续创新动力
富士通株式会社常务理事、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田春仁作了题为“企业人才创新和竞争”的演讲。他认为,富士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IT行业当中长期占据领先地位,其关键就在于它能始终以满足社会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以人才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为支撑,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使企业拥有持续的创新动力和源泉。提升企业人才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主要路径有三条。
首先,富士通认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其中在技术革新与研发阶段,要尊重人才创新的多样性,支持人才实现自我创造性;要凝聚集团人才的所长及其创意,多方面激发人才的才智;要鼓励人才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教育来培养富士通研发以及革新的DNA。而在产品研发和产品应用阶段,要以理解客户业务为出发点,培养人才成为客户不可或缺的伙伴;要不断针对客户的业务进行思考,把此理念贯穿到产品开发、服务以及经营活动方面;要积极提供建议、构建长期的信任关系,从而赢得客户的满意。
其次,富士通创建了遍及全球研发机构,搭建起了提升企业人才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富士通在日本、美国、英国和中国的研究所共有研究人才1500多名,遍及全球的研发机构将各地的富士通研究所最为先进的研究成果融入进应用技术和整个集团的产品开发之中。这些研发机构尊重技术,优待研究人才,科学评价人才的研究成果,赋予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才华的自由和空间,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三,富士通构建起了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的培育具有连锁性,新的人才进入到富士通以后,企业会给其制定一套终身职业规划体系,这里既包括必修型的培训、选择型的培训,也包括选拔型的培训。同时,在人才的培训中,富士通还积极推进全球化人才和现场革新者的培育,形成了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和遍及全球的培训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