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2月宁波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月13日 15:08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第八章 推进科教强市,建设文化大市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建设文化大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一节 建设创新型城市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继续实施“一号”工程,初步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科技创新基础平台。重点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联合研发机构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行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学校、科研院所等重点实验室的集成和开放,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实验室建设并创建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形成我市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源。加快市研发园区建设,形成各类研发机构的集聚地和高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公益领域的关键技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努力在生物、信息、新材料、海洋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快推进“双十双百”工程,组织实施“春苗计划”和“科技创业之星计划”。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服务作用,建设科技交流与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鼓励科技人员和社会力量创办面向中小企业的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数字化的科技资料馆和图书馆,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化战略,积极培育技术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自主创新动力和活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财政性科技投入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建立科技投资风险基金,扶持组建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力争到2010年,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

  基地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宁波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宁波磁性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北仑注塑机产业基地。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宁波市软件评测中心,宁波市塑料(金属、压铸)模具检测、创新服务中心,宁波市家用电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

  重大科研院所建设: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及工程研究所,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电子产品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工程,兵科院宁波分院。

  技术中心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0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0家。

  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网络(电信、移动、联通、网通信息港、网通、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宁波广电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宁波市政府数据中心,宁波市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工程,宁波市共享基础数据库建设试点。

  规划建设市社科中心,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五个一批”重点项目。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公民教育终身化,加快构建具有宁波特色、充满活力的服务型教育体系。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免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推进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条件,创造公平的就学环境。到2010年,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8%,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100%。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基本完成高教园区北区建设。集中力量把宁波大学办成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大学。搞好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支持宁波诺丁汉大学加快发展。有选择地扶持发展一批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城市功能定位的特色高校、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稳定发展本科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顺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职业教育方式,更新教育内容,培养多层次的实用型人才。建设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沟通的十大职教实习实训基地,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拓展远程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完善成人教育,拓宽自考途径,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素质提升需求和教育消费需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导,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体制,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创新教育模式,完善学校考评制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实施托幼一体化,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和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保持在100%,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8%,建设200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完成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改造。实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扶持建设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30所,建设30个重点专业,10大职业实习习训基地。建设宁波九中、宁波第二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成30个以上省级重点学科,3-5个博士点,研究生规模达到5000人;5个以上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宁波工程学院、启动宁波研究生园等项目,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比例达到64。

  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型教育体系,支持产业相关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建设十大应用人才培养基地,支持与企业挂钩的高级经营管理科技人员及职工培训,建设学校数字图书馆、网上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进校园工程。

  第三节 构筑人才高地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推进人才开放港、自由港和创业港建设,加快构筑长江三角洲南翼人才高地。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增强执政能力。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市场、精通业务、勇于开拓的企业家队伍。实施“百千万涉外人才培训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等,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缺人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紧缺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人文社科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办好“高洽会”、“中国宁波人才周”等活动,切实推进“甬江学者”计划,完善人才引进平台。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吸引周边城市人才为我所用。加大海外人才和智力的引进工作。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分配激励的机制。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

  第四节 繁荣文化事业

  按照建设文化大市的要求,努力挖掘宁波历史文化精髓,积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文化事业。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文化品牌、文化阵地、文化保护四大工程,扩大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创作一批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制作精美、效益良好的精品力作。兴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挖掘和整理河姆渡文化、浙东学术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和梁祝爱情文化,展示宁波悠久的历史文脉。加强历史遗存、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及名镇名村的保护,注重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好“梁祝爱情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等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史志研究和档案社会化服务。

  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扶持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印刷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休闲、网络信息、旅游会展、艺术品创作交易、体育服务、文体用品制造销售等文化产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社会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产业集团。积极引进国内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项目,培育国内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载体。

  强化文化设施建设。以三江文化长廊为主线、大型文化设施为重点,建设一批现代文化设施和特色性群众文化设施。以“东海明珠工程”、村级“六个一”文化阵地和“15分钟文体服务圈”建设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公益性与经营性设施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文化设施网络。

  文化基础设施

  重点文化设施。东部新城市民文化广场(科技馆、青少年宫、群众艺术中心、演艺集团)、月湖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市博物馆、宁波书城、天一阁书库、数字电视、越窑青瓷博物馆、南宋石刻遗址公园、宁波帮博物馆等一批市(县)两级骨干博物馆。

  农村文化设施。乡镇文化站90%以上建成省、市“东海明珠”,90%的行政村达到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六个一”建设标准。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五节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加快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力争人人享受公平、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以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为重点,建立健全疾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市疾控中心信息平台及网络系统,确保在应急医疗救治事件中15分钟到达现场。完善突发性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机制。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建设。合理配置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强化社区医疗保健功能。建立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格局。加强农村社区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十大工程建设。新建第一医院东部新城院区、第五医院等,扩建市第二医院、妇儿医院、第六医院、钱湖医院等,迁建市中医院。到2010年,新增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超过1万张,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68人,基本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深化分级办医体制。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规范服务方式和行为。建立健全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切实把药品价格降下来,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六节 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努力形成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心,积极打造长江三角洲南翼体育赛事中心城市,建设体育强市。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市民健身工程”和“农民小康体育工程”,新建健身路径(点)2000个,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健身路径(点)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80%。广泛开展各种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人口比例和国民体质合格率分别达到50%和85%。建设一批公益性、群众性体育设施,加快县(市)体育中心建设,形成市级、区级和社区级三级体育设施体系。

  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发展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提高一队一校四基地办学水平。适度扩大训练规模,提高输送的质量和数量。办好体育大赛,坚持政府主导、协会组织、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打造品牌赛事,扩大宁波城市的影响力。

  培育发展体育产业,引导群众扩大体育消费。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等产业,大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积极引导并促进体育消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徐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海南暴雨
2010中秋节
委内瑞拉客机坠毁
日本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