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2月宁波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月13日 15:08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第六章 加快推进城市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区域功能区划,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城区和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市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明确区域总体功能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潜力,将市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大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完善区域开发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

  优化开发区 主要指开发强度已经较高、环境容量接近饱和、不宜大规模开发的区域,包括中心城区、镇海北仑和余慈地区的局部区域。功能定位是宁波大都市区的核心功能区,承担全市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和服务功能。这类区域要把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和完善功能放在首位,严格限制低水平扩张,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产业,发展成为宁波都市区的核心功能区和最佳宜居宜商区。

  重点开发区 主要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大、经济开发需求较高、适宜进行较大规模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湾”、“沿路”区域的“13+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及东部新城区、鄞州新城区、镇海新城、江北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部分区域等。功能定位是长江三角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区,宁波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载体。这类区域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在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大开发力度,引导人口和产业的集聚,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限制开发区 主要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经济开发条件不够好的区域,包括森林覆盖地区、农田水网地区、穿山南近海地区等区域。功能定位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景观服务、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功能。这类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发展、点状开发,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型工业,鼓励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生态修复和养护,引导人口向重点和优先开发区域转移。

  禁止开发区 具有极高生态保护价值和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区域,包括水源地及其汇水的水源涵养区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滩涂湿地、生态廊道等。这类区域要依法进行强制性保护,坚决禁止任何有损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山区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增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防止饮用水水源地及其汇水区域的污染;沿海地区要严格控制围垦,强化生态湿地保护,维护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是以生态功能为主导的区域,要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可进行点状开发。主要包含三类区域:

  (1)较高生态保护价值功能区;

  (2)城镇远期发展备用地;

  (3)生态养殖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区,不宜进行任何有损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主要包含三类区域:

  (1)饮用水源地,共14处,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

  (2)自然保护区,共1处,总面积58.84平方公里;

  (3)森林公园,共5处,总面积57.1平方公里。

  区域开发政策 根据主导功能区划,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开发政策。分类考核,强化对优化开发区结构调整、资源消耗、服务业发展等的考核;加强对重点开发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等综合考核;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要强化资源环境等考核,弱化经济考核。财政政策,加强对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的支持力度;增加对限制开发区的人口转移和职业培训等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禁止开发区的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产业政策,引导优化开发区转移淘汰高消耗的落后产业,推进结构升级;引导重点开发区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引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发展特色产业,防止环境污染。土地政策,限制对优化开发区的增量建设用地供给,主要走挖潜、整理之路;增加对重点开发区土地供给,提高用地效率;控制对限制开发区的土地供给,对禁止开发区实行严格的土地管制政策。

  “十一五”时期重点开发和保护区域

  三江口区域。以三江汇合处向外呈环状延伸的区域,是三江片的核心功能区块。

  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转换第二产业和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建设成为市级中央商务区。

  东部新城区。重点发展商务会展、行政办公、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港口城市的国际贸易服务功能,打造长三角国际贸易服务和先进制造业供应支撑平台,发展成为全面展示宁波都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以山清水秀、水乡泽国为特色,重点发展度假休闲、会议展览、旅游观光、水上娱乐等项目,把东钱湖打造成为生态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后花园”。

  宁波科技产业区。包括宁波市科技园区、宁波中心城市工业区块等产业园区,是我市现代化、高水准的智力密集区和知识型服务区。重点发展电子通讯、新材料、机电等,严格禁止三类工业和部分二类工业的进入,在投资、产出密度上严格把关。

  鄞州新城区。是鄞州区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和中心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扩大总体规模,优化功能布局,在空间上和功能上积极融入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化生态城区。

  镇海新城区。东起东外环路、西至329国道、南沿甬江、北接宁波绕城高速,2010年规划人口规模25万人,是宁波中心城三江片和宁波市高教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研、教育、商务、居住、行政、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是镇海区规划建设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

  北仑临港产业区。是宁波市临港大工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力发展石化、能源、钢铁等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软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宁波化工区。是宁波石化产业的重点布局区域。含宁波市化学工业产业园区、镇海经济开发区和慈东产业区块。以大乙烯项目建设为契机,形成较完整的石化产业链。发展港口液体化工物流,基本建成镇海物流园区。

  余慈杭州湾新区。是现代化产业园区和生态型都市新区,含姚北工业区和慈溪杭州湾新区。整合提升各功能区块,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综合配套服务。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新增开发面积40平方公里。

  鄞奉产业集聚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望春工业园区、明州工业园区、奉化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现有产业园区,提高产业准入标准,促进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空间集聚。

  象山港区域。我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型港湾和海洋产业基地。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挖掘和保护海洋资源,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海洋渔业、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适度发展清洁工业和生态人居。严格产业准入标准,禁止污染项目建设。

  “十一五”重点开发和保护区域在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上,按照功能建设的要求,确定一批“十一五”时期必须重点开发、保护和提升的功能区域。

  第二节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空间集约和协调发展。

  1、明确南北区域发展定位

  北部余慈地区,要以杭州湾新区和姚北工业区为重点,以慈溪出口加工区为先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改造提升塑料、模具、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发展后续产业,加快建设“大桥经济圈”,初步形成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

  南部地区,要把象山港区域作为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坚持保护和利用并举,发挥生态资源和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休闲、现代海洋渔业和港口国际物流业,适度发展清洁工业和生态居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型港湾和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2、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海洋资源,重点发展临港工业、临港服务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等支柱产业,扩大总量规模,提升质量效益,形成比较优势。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建立健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培育10家以上海洋高科技企业,形成一批高成长性的海洋产业。在全省率先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

  加大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保护和合理开发滩涂、岸线资源与无居民海岛。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开展重点海域污染治理。统筹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接陆联海”的交通网架。

  3、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着眼于缩小区域生活质量差距,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支持革命老区、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经济。促进下山移民、海岛移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走自我积累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加大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4、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南部生态功能区的利益补偿。建立区域山海、南北合作、协作发展机制,做好扶贫开发和结对帮扶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欠发达区域发展。

  第三节 推进城市化进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宁波都市经济圈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镇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到2010年城市化率超过65%,初步形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基本框架。

  1、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到2010年,中心城区规模达到267平方公里。

  三江片要进一步提升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层次,努力增强创新和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会展、金融保险、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加强历史街区保护,推进和义路、鄞奉路沿江商务区等功能区块开发。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提升城区服务能力和文化品位,完善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功能。推进三江文化长廊建设,加快湾头半岛和江北西区的开发建设。

  按照打造“世纪精品”的要求,全面推进东部新城开发,构筑中央商务区和行政中心区基本框架,形成展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到2010年,基本完成核心区块8.45平方公里的开发规模,形成高品位的形象效果。

  推进鄞州新城区、北仑新城区、镇海新城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和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人口集聚,加快融入中心城区。

  加快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加快发展副中心城市和中心镇

  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发展特色,推进副中心城市发展。增强副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其走错位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基本建成要素集聚明显、基础设施良好、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余姚、慈溪要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象山、宁海、奉化初步形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框架。

  中心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统筹规划、基础先行、稳步推进”的要求,重点培育13个中心镇,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总体规模,塑造个性特色。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镇集聚,建成一批服务完善、管理到位、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市。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建成比较完善的交通、通讯、给排水、供电、供气和污染治理、防灾减灾等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轨道交通和区间快速通道,构建顺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建成南外环路、北外环路等项目,构筑“四连六快十八干”系统。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建成以公交为主导的客运系统,常规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30%。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泊位4000只。建设以公交客运枢纽、物流中心为主的多式联运的交通衔接系统。加快信息传输网络改造升级,完成“一网、七系统”工程。推进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的电子信息网。利用国家31个重点城市电网建设有利时机,加快宁波电网建设。规划建设与东海天然气配套的天然气管网,推进城市燃气管道工程及天然气首站、气体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管网系统,高起点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到2010年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中心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快速路及连接线:重点是甬金高速公路连接线、杭州湾大桥市区连接线、同三高速公路疏港连接线、甬舟大桥连接线等4条连接线和北外环路、南外环路、西外环路(机场路)北延段、东外环路、通途路全线沟通、滨海快速路北仑段等6条快速路。

  干路:重点是建设环城北路拓宽、大庆路拓宽、惊驾路、姚隘路等18条干路。

  支路:重点是完善大来街、碶)闸街、大步街、苍水街、呼童街、永寿街、体育场路、白杨街、咏归路、苗圃路等支路。

  公共交通设施:重点是建设公交优先系统,每年建设1-2条公交专用道,每年更新、增添车辆各200辆;建设面积4000-6000平方米的市中心换乘枢纽及首末站和停车场;同时,调整优化现有公交线路。

  轨道交通:争取2010年前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

  静态交通设施:重点是新增公共泊位4000只,投放6000支停车咪表,建设交通指挥中心和智能交通诱导系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徐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海南暴雨
2010中秋节
委内瑞拉客机坠毁
日本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