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宁波文化大发展献一策”网上征集活动

宁波市文化发展对策和建议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年11月06日 09:29

  (一)繁荣文学艺术,推进“文化强市”和“文化大市”建设

  1.抓好文艺创作生产,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借“文化大省”和“文化强市”建设的东风,开展一系列文艺创作、展演、展览、展示活动。大力引导、扶持现代题材、近代题材和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继续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采购一批优秀艺术剧目和美术作品。着重培养一批名演员、名作家、名导演等优秀文艺人才。重点抓好长篇小说、电视剧、戏剧等作品的生产,大力发展芭蕾、雕塑、影视等现代艺术,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要创作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长篇小说、舞台剧、影视剧、广播剧、歌曲、优秀少儿文艺作品,带动广州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力争不断有优秀作品获国际奖及全国最高奖项。

  2.贯彻“三贴近”原则,办好强势主流媒体。新闻出版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努力做到“三贴近”,推出一批名牌精品节目、栏目。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为宁波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图书出版要精心策划选题,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优化图书结构,提高再版率。提高宁波版报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调整报刊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大众化报刊和专业化报刊,提高报刊发行量。发展音像制品出版、复制和电子出版业。创办一家电子出版社,填补宁波市电子读物出版的空白。要加强保护和管理著作权的力度,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全方位开展版权保护工作,确保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成立宁波市版权代理机构,提供中介服务,开展版权转让、版权贸易、代理协作出版等各项业务,为著作权转移创造快捷的渠道,促进版权产业的发展。

  3.以“四基”建设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快实现社区文化设施完善、队伍素质高、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局面,并形成社区内文化资源共享、共建联办的良好氛围,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积极倡导非文化单位的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积极鼓励营业性的文化娱乐场所开设公益性活动专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完善已经初具规模并成为宁波人文景观的广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其艺术品位。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等大众文化,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大力推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办好学校舞蹈节、学校合唱节;区、县级市举办的欢乐节、文化活动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

  4.进一步搞好社区和农村的基础性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居住区公益性文化设施的覆盖人口率。建立社区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对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建设一批供群众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建成宁波体育馆等一批市、区级体育综合设施。每条街道建成一个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积极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继续以“三个转移、两个重点”为思路,在城乡广泛开展“都市热浪”文化广场演出活动,组织参加“少儿暑期文化活动”;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全面铺开;组织送戏下乡、下基层活动。继续抓好群众文化精品工程,以市级图书馆为龙头,建立市、区、街道(镇)、村四级图书馆网络?,逐步建立与社会联合办馆网络。力争全市有更多的区(市)达到省级文化先进市(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水平。实现(村)委会都建立文化室。

  (二)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关系,加快建设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

  1.继续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按照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重点开发建设文化旅游景区,近代建筑群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加快完成景点周边环境的改造工程。积极极推进重点保护项目。文物保护建筑加固维修的宏观管理、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配合城市建设做好考古发掘工作。

  2.改革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体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通过合作、合资、参股、项目法人招投标等方式,投资经营文化设施,抓好文化广场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改造若干个电影院剧场。要逐步形成以标志性文化设施群为特征的城市文化形象核心,实现文化设施的规模和积聚效应。大力发展具有宁波特色的城市雕塑,塑造好城市形象。全面完成江岸景观和绿化休闲带、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和重点建筑的灯光效果等工程建设,增强现代化中心城市文化氛围。扩大和充实城市博物馆建设网络,逐步完善市区博物馆布局。市、区建成一批能充分反映当地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的专题博物馆,引导和帮助社会力量兴办自然、科技类的专门行业博物馆,鼓励有一定收藏的个人建立私人专题博物馆,形成具有宁波特色、品类齐全、藏品丰富、展示手段先进的由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个人共同合办的博物馆群体。加强博物馆建设。按照“特色立馆、科技强馆、管理治馆、服务兴馆”的思路,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博物馆管理机制。引入市场经营观念,更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三)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是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做好行政许可的清理工作,改进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对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认真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软、硬件建设。二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增强活力,搞好服务。三是文化经营单位要创新体制,通过资产重组、破产、转让、兼并、股份制等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探索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及转制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做法,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管理考核和分配制度、公开招聘制、人事代理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组建跨地区多媒体集团,发展图书发行网络。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为基础,组建大型跨行业、跨地区多媒体集团;新华书店集团要进一步加快整合市场,发展连锁经营,建立统一高效、立体化的发行网络,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的形成。以加快新闻出版业集团化为突破口,形成文化产业的支柱,带动文化产业的全局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加快组建广电集团的步伐,优化资源,调整布局,完善广电媒介产业构架形态,使之成为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广播电台三位一体的广电资源实体。整合内部技术资源,使之处于良性组合状态,建构广泛的技术合作平台。通过集团化加快广电媒介产业规模扩张的步伐。大力促进文化娱乐业的发展。依托宁波自然地理特征,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都市优势,增强市民休闲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休闲娱乐服务素质。大力开发城区休闲空间,新建一批大规模、多功能、高水平的市民休闲娱乐场馆,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营造“休闲黄金周(日)”氛围,开辟新的休闲娱乐市场,丰富群众的休闲生活。

  ———引入市场机制,精心经营“宁波之夜”,繁荣演出市场,推动演艺业发展。要鼓励发展演艺业、电影业、艺术教育、培训业、艺术品经营业、娱乐演出业。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本、资源流向这些行业,有序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

  ———加快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业。围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两大目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物古迹、城市景观、饮食与娱乐文化、风光与乡情等旅游资源,加快传统旅游产品优化升级和新型旅游产品开发利用,强化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要突出“山水生态城市”的特色,深挖旅游文化内涵,包装组合新的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具有城市文化品位的旅游精品。加快文化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发展高附加值的旅游纪念品以及土特产和工艺品。建成具有广州风情特色的文化旅游剧场,进一步拓展文化旅游的市场空间。保护和扶持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民间工艺,提出传统工艺的确定标准,明确传统工艺制作单位的认定标准和办法,制定政府保护和扶持传统工艺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繁荣艺术培训业、演艺业、电影业、艺术品经营业和实用美术设计业,培育壮大中介业,促进其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动音像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引进互联网上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市场整合。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要适应中国加入WTO、市场分散的情况,积极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影视音像、图书报刊、演出娱乐等文化市场,形成辐射全省、全国,并与国际对接的文化市场体系。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制假等各种违法行为,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发展文化中介机构、仲裁机构、服务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债务代理公司、经纪人公司,使文化交易走向信息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网络化。推动咨询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为龙头、民营与外资咨询公司共同发展的中介组织网络。

  (四)加强文化法制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信息化建设

  1.加强文化立法和执法工作。加强立法调研,推进有关文化法规、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开展行政执法检查评议,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

  2.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电子传播业。要积极参与多媒体信息工程的开发。进一步完善公共信息网主站点和各相关站点的软件硬件设备,开拓影视点播、电子图书馆、网络电话、网上文化电子商务。积极参与宁波信息港宽带网工程的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宽带信息传输主干网(平台)和电信接入网、双向有线电视接入网、IP宽带试验网。在完成双向有线电视接入网改造的基础上完成现有有线电视网的双向改造,使有线电视用户能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入宁波信息港宽带网络主干网。要以网络化为重点,集合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社会资源,建成以新闻传播为主、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大型综合网站。加快新闻出版印刷业的技术更新,以技术更新强化印刷业的竞争能力和辐射功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运用高科技手段于舞台艺术创作演出上,以声、光、电等科技丰富舞台艺术的表现力;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娱乐项目,提升文化娱乐的科技水平;推动文化娱乐业的装备更新换代,改造建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主题公园和休闲游乐场所。

  3.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推进文化承办关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开发网站功能和整合文化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开展网上售票、电话售票和异地售票等多种业务。继续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和局机关的网上办公系统。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建立健全全市公共图书馆网络,扩展社区图书馆;要求特级、一级文化站加入共享工程建设行列,并作为文化站评估定级的条件之一。在各博物馆全面推广使用“电脑触摸屏导览”和“语音导览”。建立全市博物馆电脑管理系统,实行联网管理。完善、充实和提高现有博物馆的办馆条件。运用科技成果丰富博物馆展示。建立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数据库。

  (五)进一步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强化文化交流中心地位

  1.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团体和群众文化团体积极参加各种渠道的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的文化艺术资源来展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尝试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艺术活动的新路子,并从发挥宁波作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作用出发,不断提高艺术活动的文化层次和质量,形成不同门类的演出季节。要强化文化节庆的品牌意识,集中力量办好若干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标志性意义强烈、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节庆活动。体现宁波作为区域性文化中心的魅力,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穿透力。

  2.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商务中心区和会展产业区,提升宁波的影响力,吸引国内外政府、组织或企业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招商会、研讨会、产品(技术)展销会,使宁波成为永不落幕的会展之都。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集会议、展览、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会展场馆。按照国际一流水平提高会议和展览的组织策划水平,形成若干个综合性或专业性会展品牌,增强国际性会展中心服务功能,使会展业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3.逐步扩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研究、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在国际上树立宁波文化的形象。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团体和群众文化团队积极参加各种渠道的文化交流活动,走出去拓展国际演出市场,使宁波富有特色的表演艺术在国际社会有较高的知名度。鼓励和支持文博部门和社会团体到海外举办文物、书画、摄影等文化展览。逐步建立海外的销售窗口和基地。扩大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海外营销。积极参加国际图书、电子出版物的博览会,把宁波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扩大广州文化的对外影响。同时,积极引进外国高水平的艺术团体来穗展演,丰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市民的欣赏水平。

  (六)制定宁波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保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文化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引导扶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强化面向社会实行行业管理的职能,实现政府从“办”文化为主到“管”文化为主的职能转变。政府文化部门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整、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管理内容。完善文化娱乐市场、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规章,通过政策、法规进行调控和分类指导。重点保护和扶持代表浙江水平和具有鲜明宁波特色的文艺院团;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营利性文化事业进行分类,保障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放开搞活营利性文化单位,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运用政策、法规手段调控鼓励发展、控制发展的行业。

  2.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以及文化系统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文化经营单位应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文化经营单位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机制合理、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培育若干具有导向性、规模化的文化产业集团,建立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扩大文化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和个人对文化企业投资,允许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等资产运作。现有文化中介机构应逐步与政府脱钩。要基本建立有利于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全社会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和发布文化信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实施调控和引导,使宁波的文化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协调。进一步增强文化系统国有经济在文化发展中的控制力,发挥主导地位。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国有资产集中到有利于提高宁波文化综合实力的支柱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中来,并从一般性的竞争行业中有序退出。要对文化系统国有资产存量进行调整,通过存量资本的转移,增加资本的投入,使国有资产在文化领域保持质量上和数量上的优势。在调整的基础上,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同时,要探索逐步推进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3.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多渠道有效投入的机制。制定财政税收政策,改革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方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政府要继续给予经费保证,加大投入力度。对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政府区别情况给予财政补助。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国家逐步停止投入。政府投入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一般投入,转变为以项目投入为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国家有特殊要求和重点支持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建设、科研课题实行招投标制度和中介评估制度。文化产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允许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产业经营。通过差别税率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调控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和水平。利用好投融资政策,完善融资手段,开辟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实现文化投资的多元化。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放文化产业。对于新兴和创新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各类文化产业。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各类文化基金,进一步提高现有基金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大社会对文化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扩大规模,调整布局,探讨以基金会形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银企联合”、“银文联合”,通过资本运作来加大文化产业资源重组的力度;在文化生产上更大程度地引进外资,吸引外资合作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社会力量举办文化节庆活动。

  4.认真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采取组织重点科研课题攻关、进修学习、挂职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优化成才环境和队伍结构。积极推进宣传文化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文化人力资源积累与开发机制,培养与选拔使用机制、引进与流动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开创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局面。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促进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分配办法,尝试以高薪聘用拔尖人才的办法,允许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占有企业股份并参与利润分配。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策划 企业投资 包装 博览会 产经 
稿源:   编辑: 庄伊岚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网络媒体宁波行记者走进雅戈尔
·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参观滕头村
·网络媒体宁波行--领略“港口风情”
·宁波—舟山港 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
·知名网媒采访团走进宁波81890
·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
·“创新网络文化 建设和谐家园”专场对话举行
·征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网络文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