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人才”论坛现场。(记者丁安摄)
9月23日,中国宁波国际人才高层论坛举行。吴江等七位专家围绕“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人才”这一主题,分别作了演讲。本报现将部分专家演讲重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城市化面临人才挑战
吴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政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言,二十一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高科技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他曾指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重要的经济利益。
传统的城市化的概念,一般是指产业化,产业经济向城镇集中而发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也就是简单地归结为人口的非农业化。现代型的城市化定义打破了传统的概念,它在强调人口转移、职业转移和产业集中的同时,突出了生活方式和都市文明的扩散过程。
当前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人才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市场的问题,人才市场的配置需要提高。其中有五个障碍,即人才市场配置需要极大的提高;工业化人才需求强劲;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面临着断档现象,而且年龄偏大,年轻的高级人才严重短缺;技能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国际化人才短缺。
二是人才区域不平衡。人才的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等问题历来是我们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我们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东部人才资源的开发与中西部差距明显。从东三省来看,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学历水平,现有人才的存量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不平衡的状况是亟待解决的。
三是我国的人才发展战略。2002年中央发布了全国人才队伍的建设规划纲要,2003年提出了小康大业,人才为本,2006年,中央发布“十一五”全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人才战略的规划已经形成了。近几年,我国的人才总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从全国人才总量上看,我国目前的公务员队伍、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在五年中增长了1000多万人,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在五年中是负增长的。精英管理人才在这几年中也翻一番,专业技术人才五年中增长了81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据最新统计是579万人,具体可以说,生产能手是328万人,经营能手160.7万人。从目前农村实用型人才开发中发现,特别需要的是能工巧匠人才,最紧缺的是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最需要重视的是开拓创新型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缺口还比较大。同时我们看出,在这五年中,我们的国民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增长迅速,规模不断加大,其中2005年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被国际公认的大众教育发展阶段。
四是人才素质明显改善。我国的在校研究生是107万人,大学本科生是1310万人,大专生是211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的布局趋向合理,在三次产业的分布中,我们看到三产的人才总量最高,接近3000万人。从增长幅度来看,二产的人才增长幅度最大,第二产业人才增长的数量提高了8.8个百分点,特别是制造业。
下一步我们在人才发展战略中,首先要突出地放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高层次人才在未来五年中要增加十万人。国家人事部决定实行一系列的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工程目标。就是在今后的五年中,要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形成一个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和队伍;要着眼于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和培养;要着眼于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各项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就业,提出了要连续五年有两万名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支农等工作。
成功的关键是人才的流动
吴克俭(世界人事管理学会前主席、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外务总监、香港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你是仅仅培养还是要留住?在1997年之前,香港有30%的人才流向世界其他地区,这将香港的经济又拉回到了十年前。但是香港现在又回来了,香港现在一天的交易大概是48亿美元。很多的公司和企业将会为继续发展而进行人才竞争。
人才地域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印度,一个员工接受培训后,半数人都会离开,但是在中国,很多人都不会背井离乡。孟买是印度最大的一个商业城市,他们花很多的钱来建购物中心,以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成功的关键是人才的流动。
在引进人才方面,香港特别强调重复的有选择的吸引人才,在香港有45万名外国工人在那里工作,我们不仅鼓励他们来工作,而且鼓励他们在那里做一些地区性的贡献。
“你的企业是否具有国际化潜力?”
孙文铁(美国美中企业家商会会长、美国国会议员亚裔委员会顾问)
有的人认为出了本国经营就是国际化企业,其实企业国际化不是局限于简单的出口,而是要求企业具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产业链,在不同的国度里要有一些具体的经营系统,有全面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对市场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你在宁波办企业,你可能对中国的市场比较了解,但是你到其他国度,比如到美国,美国的市场跟中国的市场形态是不一样的。美国的市场竞争性是非常强的。如果你要打进美国的市场,那么你只能把别人的市场抢过来。
去年我在浙江参加了一个企业峰会,其主题就是走向世界和创自己的品牌。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轻易地走向国际市场,可能就会受到挫折。在世界IT、信息行业龙头的IBM公司的一份调查中显示,中国达到了国际化水准的企业大概只有60家左右,60家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太少了。所以说,中国的企业国际化任务非常重,要真正走入国际化的运作,路还非常远。
我认为,国际化企业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你经营的产品、行业是不是有条件向外发展。二是你从你自己企业内部的发展要求去分析,是不是走向国际化有充足的理由。三是你经营的行业到国际上去发展,是不是能得到政府在政策上、导向上的支持。四是企业是不是有国际化的战略思想,如果你自己没有这样的思想,那么你打的就是无准备之仗。
营造环境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保罗·黑克(美国奥勒姆商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席、中国上海黑克特纳公司总裁)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相比,尤其在吸引和挽留人才方面,上市公司的优势何在?上市公司有很多优势,今天重点讲股票期权优势。
给员工以股票期权,就是把公司的一部分股票给员工。这一点对非上市公司来说很难做到,但是上市公司就可以。在过去十五年当中,我担任过四家公司的CEO,其中第一家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当时我们感到,作为一个非上市公司要吸引和挽留人才难度很大。随后我就将这一家公司上市了,再把公司的一部分期权给员工,最后发现公司上市后吸引和挽留员工就容易多了。
这个星期我在纽约出席了一场会议,这个会议来了26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代表。当时我和这些来自中国在美国上市公司的代表交谈,我问他们上市以后是不是都很容易吸引和挽留人才呢?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确实如此。现在我的主要业务是做投资银行,也就是说我会把美国的投资资本引到中国来,投资到中国的企业里面去。目前我们的合作投资机构约有40家左右,现在他们手头上约有100亿美元想要投到中国市场。但是这些投资者不会把资本投资到中国的非上市公司,也不会投资到风险公司,他们希望投到能够达到在美国上市资格的中国公司里面去。这些美国的投资者之所以这么关注中国公司是否上市,是因为他们不但关注投资资本的增值,他们更重视企业有没有吸引优秀员工的能力,这样公司就可以把期权给员工,使公司更有竞争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你们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一点当然就是人才和如何用人才。我做CEO多年了,回顾历史和经历,如果说我们公司曾经犯过的十大错误,那么教训深刻的就是我们用错人。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责备他们,当然是我的错,因为我找错人了。我认为宁波市政府举办这个会议和论坛是非常明智的,因为我们现在就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吸引和挽留最优秀的人才上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