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意见
撤销驻京办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事实上,在中国60%以上的财权归中央,中央还掌握着许多重要项目的审批权。在这个大背景下,设立驻京办就有很多现实原因,不仅仅是为地方政府或者企事业单位办事方便,更主要的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自己在北京的窗口单位,获得更多的资源。
2008年末,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刺激需求政策以来,全国各地的驻京办就异常忙碌。
此次,国家对驻京办没有“一刀切”,的确有着很多基于现实的考虑。
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体制不变,驻京办或类似驻京办的机构便不会消失。而且,从现实看,驻京办亦有其存在的必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简单地撤销驻京办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不少媒体在炒作这一新闻的时候,忽视了背后所隐含的社会体制原因,错误地以为驻京办是地方政府讨好中央部门,或者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设置的机构。其实,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已经很少在驻京办停留,驻京办工作人员只负责接待工作,而地方政府官员往往居住在豪华的高档宾馆,驻京办更多扮演公关的角色,为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驻京办的存在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甚至还是一个传统文化问题。
一名专家直言,只要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资源分配与项目审批的标准和程序完全公开而透明,那么地方各级各部门就不需要额外支付成本完全可以平等地获取相关信息。这位专家表示,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下放行政审批权,增加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强财政预算的审议和公示,这样驻京办才不会有“跑部钱进”的现象发生。
公共行政专家沈荣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国家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实施在横向和纵向领域的层次减少,这可以使得中央的权限尽快下放,很多中央审批的权力在省里解决后,不用地方县市到北京来跑项目。“县市应该到省里开设办事处,而不是到北京。而各个省市很多要和中央部委沟通,所以省级开设办事处是可以理解的。”他说。
而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中央政府部门在地方开设办事处,服务地方,协调解决地方很多跨部门的事务性问题。
沈荣华判断,市县很多驻京办撤销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尽快跟上。要继续缩小行政的纵向和横向级别,纵向上,财权未来可以是中央、省、县(市)三级。而横向是进一步向大部制发展。
有评论认为,撤销驻京办或许并不是六个月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但相关主管部门终于下决心治理沉疴,还是值得鼓励与肯定的。社会公众也要多一点耐心,既要对这一政令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也要对改革的艰难多一份理解。
一个县级驻京办官员的自述——
“潜规则”截访 花钱买稳定
一位要求匿名的县级驻京办官员向快报记者讲述了他在北京的接访生活。面对“零上访”、“一票否决”等考核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计控制进京上访人员,花钱买“稳定”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非常之举”。“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叹口气说。
坐个“小马扎”截访
这些年,进京容易了,上访的也多了。这里面有司法不公的问题,有分配不公导致的社会矛盾问题,也有人的欲望问题。
每年县里都会抽调人员进京接访,公安、民政、检察院、法院等部门都会有人被抽调过来“合署办公”。每年有人员轮流。目的只有一个,维护稳定。北京不稳,则地方不稳。
维稳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接访和截访。
国家规定的正常上访渠道包括国家信访局、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的信访处。但有的上访者会出现在“非正常的上访区”,像天安门、中南海、东交民巷、使馆区这些北京重点地区和敏感部位。到这些地区上访会给地方上造成很大的压力,一旦“被中央联系办登记”,事态就严重了。
奥运会、两会、十七大这样的敏感时期,地方上更要加派人力物力做好接访工作。在“两办”和全国人大接访办、最高人民法院接待办门前街道上,密布着各个地方的接访车辆。有法院、公安的,也有雇用的社会车辆。全国各地的都有。
我们还体面些,可以坐在车里。有些地方的接访干部就会直接坐到街边的人行道上,有的则将“马扎”直接支到“两办”接访办的墙角下。“两办”和全国人大接访办的保安员,不得不定时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一天要清理三四次。
哎,我们哪像是党的干部啊,就像一群“地下党”。
我们也知道,我们在北京市民心目中的形象不是太好,有时候车子随便停,在小区租房子,人员经常换,难以管理,影响了政府形象,影响了首都形象。但是基层的很多事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消除登记”还需“潜规则”
关于上访,有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为了争取“零上访”,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花钱买平安。
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个词“登记”。对地方领导来说,这是一个关系政治前途的考核指标。万一某个地方的上访事件被“中央联系办登记”了,那基本就是“一票否决”。
作为地方领导来说,首先一条是要维护好一方平安。事情捅到上面,给中央造成不好的印象,地方领导的压力就大了。
“不被市级以上部门登记”是对县一级驻京办的起码要求。为了“消除登记”,我们很重视跟北京警方搞好关系,一个跟北京警方保持互动的工作网络已经形成。我们的手机都在各个派出所挂了号,一旦有上访户,我们就会接到派车接人的通知。
为了维护这个网络,除了平时打好招呼外,事发时还要再“沟通”,这里面有些不便说的“潜规则”。
我们在上访人中也有“点子”,也就是有专门帮助接访人员打探、指认其他访民的。
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把事态控制在我们这个层级。
按理说,上访者如果是正常上访,那么就应该按照正常程序接待处理。如果是采取极端方式的非正常上访,那么也可以按照《治安处罚条例》来处理。现在,上面不管你是正常还是非正常,只要被“登记”,就要找你算账。我们也很无奈啊。
据我了解,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老访民、离职的地方接访干部,在熟悉了上访、接访的门道后,承包一个宾馆或租一个农家小院,演变成“职业接访人”,赚地方政府的钱。
归根结底,驻京办的问题是一个体制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