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29日讯(记者 李敏 廖小清 梁国瑞)他是宁波江北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也是我省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他叫徐辉。
今年,他关注着我省1700多万农民工的居住状况,用他并不具有太多文采、却实实在在的笔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建议——《关于出台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为了这份建议,他历时半年进行调研。
28日晚,当记者拨通他电话,请他过目下稿子,他谦和得直说记者太客气了。他说,自己为了人代会做调研,走进自己的外来务工朋友群体,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住房困境,并为他们鼓与呼,其实只是份内的事情。
29日一大早,徐辉代表早早地在驻地等候记者,一身笔挺的服装,代表证悬挂在胸前。
租房到底有多难,有多贵?
大量的人口由小城镇和农村涌入到城市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10年前,来自安徽芜湖的徐辉也是民工潮中的一员。
近年来,各大城市推出了一系列住房体系,但始终不能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城市中住房的租金偏高,相对便宜的房子又位置偏远,使得广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日渐突出。
以宁波为例,外来务工群体原先多以江北区大庆新村、下江村、后穆村、湾头等地为主要租住地,以及海曙区鄞奉路区块、南郊路、横河街、月湖西区,江东区的金家漕等等……但现已全部拆迁完毕。使得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租房难和租房贵的问题。
租房难,难在哪里?租房贵,又多贵呢?
徐辉了解到,一是简单便宜的住房比较偏远;二是城区住房租金很高,一般在800—1000元左右,甚至更高,这对于月收入1000多元的民工群体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在宁波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只能选择房龄较老、潮湿的便宜房子作为临时居所。
在调研中,一位姓吴的外来务工者告诉徐辉,租住这样的房子,特别是在夏天或天气闷热的季节,晚上时常有蜈蚣“光临”床铺,甚至会钻进裤管里,一不小心被蜈蚣咬伤更是常有的事。
另外租金相对较低的房子结构简单紧凑,不通风,一到梅雨天气,房间内湿度很大,长此以往,对身体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徐辉自己也有切身体会,10年前刚来宁波时,他也住在不到10平米的小屋里,但条件还比现在好,至少在城里,现在扩城了,越搬越远了。
租赁房与务工人员工作现状不适应
徐辉代表说,各大城市也先后推出了限价房、租赁房、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农民工保障性住房试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但这些保障性住房推出的地域位置与现实中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现状并不相适应。
“就拿一位在宁波江东区环卫处上班的王师傅来说,他租住在江北区压赛堰,从租住地到单位骑车至少需要50分钟。如果是早班4点钟上班,就必须在3点钟起床,如果是晚班10点钟下班,回到家里已经是夜里11点了。再加上刮风雨雪天气,给工作带来很多的不方便。”徐辉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类似的问题。
前天,他还特意利用会议间隙跑到之江饭店,跟杭州的一位环卫大姐聊天,环卫大姐告诉他,自己每月收入是1400元,在城北租房就花去500元,而且是一家四口挤在一个单间里,条件确实差,租房也确实贵。
徐辉坦言,社会各个群体中,住房最难的恐怕就是外来务工这个群体了,他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农民工保障性住房的制度,并适当考虑到农民工的工作现状,切实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他建议城市的住房租赁制度在具体实施中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现状相适应,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推出的安居房不宜过于偏远;另外,以政府牵头,模拟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模式,由单位承租,物业统一管理等正规模式推出,更方便管理,也更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和谐和城市档次品位的提升。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