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明
10月27日中午,突然接到中兴中学校办主任罗老师电话,说金时荣老师上午已经去了。
金老师去了?闻此噩耗,我咋敢相信?就在一个月前,他还专门到我办公室聊了一些事情,那时候他精神很好,一点都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这么豁达的老人,怎么说走就走了?
我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我知道,虽然他工作起来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但是他毕竟年纪大了,而且毛病较多,心脏也不好。据悉,他这次走得非常突然:好端端在家里看报纸的人,一下子就发病倒下了……
与金老师相识是在1988年,那时我从鄞县调到中兴中学,金老师也刚刚从黄岩调到中兴中学,担任政教处主任。当时我是年级组长,受金老师直接领导,加上我们在学校是邻居,因此交往较多。金老师虽然担任政教主任,但是他什么都管,每天早上,他总是最早出现在校园里,学生的生活他管,老师工作有困难他帮。记得有个大雪纷飞的早上,我起得很早,看到有个人影在雪中清扫校园道路,我觉得好奇:这个勤快人是谁?走近一看,是金老师。这时他已经把教师住宅区的道路扫清了,正满头大汗地清扫校园主干道。
“金老师,咋这么勤快,介早就把雪扫清了?”我说。
“下雪路滑,早点扫出一条路免得大家摔跤。”
……
后来与金老师接触多了,知道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已经很平常了。
金老师1956年从杭大毕业后,一直在黄岩工作,直到1988年调回故乡镇海。在黄岩,金老师虽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是他的名气很大。这名气,是金老师人格魅力的写照。
金老师退休后,被我邀请到镇海报社“发挥余热”。那次报社去黄岩报社取经,请金老师同往。虽然事先“很保密”,但是黄岩报社同志还是向金老师的一位学生透露了消息。那天到黄岩,刚刚在宾馆安顿好,他的学生就一批一批地来了。学生中,有黄岩市(现黄岩区)和各局委办的领导,也有“平头百姓”。大家看到金老师,有说不完的话。那次如果不是我与金老师同居一室,金老师恐怕整晚都无法休息了。
一名担任黄岩市某局局长的学生那次见到金老师,称金老师是改变他命运的恩师。当时,那名学生因为家境困难,准备辍学。金老师知道后,就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资助该学生上学。该学生毕业后,工作勤奋努力,被提拔为领导干部。类似这样的学生,金老师有很多,难怪听说金老师来了,他们就是再忙,也要来看看自己的恩师。
金老师到镇海报“发挥余热”,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到报社以后,他自诩“六十岁学跌打”,虚心向报社同志学习。那段时间,他自学了多部新闻理论著作,认真学写新闻作品。有一次,他写了一篇言论,因为这种体裁他不熟悉,稿子写好后,我向他提了一些看法,他二话没说,马上修改。他把修改后的稿子拿给我看,我觉得还需要修改,但是又难以出口,毕竟他是我的师长。金老师看出了我的顾虑,他说在新闻方面他只是小学生,有问题让我一定要直说。看到金老师这么诚恳,我就照直谈了我的看法。听到我说真话,金老师说:“你这样才是真正帮助我。”就这样,金老师用一种老知识分子的执着,硬是从“外行”转为内行,在很短时间里成了新闻好手。
其实,金老师对报纸的贡献,远远超越了采编的范畴。报社同志心里有想法,金老师耐心开导;报社同志间有矛盾,他主动介入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可以这样说,他是我们报社的“编外党支部书记”。
金老师在镇海报干了将近10年,这些年,他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新闻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直到今天,有的通讯员说起金老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金老师走了,走得那么突然。金老师啊,您不该走得这么急,走得让所有熟悉您的人扼腕痛心。您的一生是辛勤劳作的一生,更是充满阳光的一生,您毕生育人,为人们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您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什么叫为人师表……
金老师,走好!
(本文作者为原《镇海报》总编辑 本文有删节)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报纸 财富 出口 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