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黑”警官文强
“最要命的就是把人简单化。”2001年破获张君案后,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文强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曾如此总结他认为很复杂的张君。8年后,文强自身的复杂性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记者◎陈晓
一位曾随文强2009年春节下乡扶贫的记者告诉本刊:“在深山里,见到两位当地考上北京高校的大学生,穿着举止都与当地人不一样了。文强深有感触地对我说,还是要有文化,要考出去才有出路。”这时文强刚出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不久,这位记者曾对他进行了专访,“但他水平很差,说得不知所云,原稿根本没法用”。
这仅仅是文强身上体现出的矛盾性非常微小的一点。也是在这次扶贫的过程中,文强坐在被陈年木炭熏黑的老房子里,与贫困户聊家常,让随行人感觉他还是真心了解百姓疾苦。但2009年8月,这位重庆市司法局局长被双规。按内部通报,他的罪名涉嫌三个方面:一、几千万资产来源不明;二、黑社会保护伞;三、强奸,至少5名以上。
从巴南到重庆
文强第一次进入重庆的契机是在1991年。此前的十几年里,他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科员到地方重要官吏的几级跳:1972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巴县(今巴南区)公安局秘书股,后来成为县里政法口选拔的年轻干部。1983年,接替去成都学习的县委政法口常委之位,跻身巴县县委常委。1985年,年仅30岁的文强升任巴县分管政法口的县委副书记。走到这个位置,他已经站到了从区县进入重庆市的官员升迁路径上。
一位重庆的资深报人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当地官员流动的一个传统,重庆主城区的官员大多从周围区县选拔。这被认为是以前重庆官场视野不开阔、格局狭小的一个原因。而巴县是重庆辖区内离主城区最近、收入最高、财力贡献最大的一个县。因此,巴县的官员上调,一般都出任重要岗位。
1991年,巴县原县委书记张文彬升任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恰逢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文强在这个背景下被市委组织部推荐给了市公安局。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市公安局本来是想调巴南区的人大主任刘圣福来这里,“因为他曾经在市公安局5处工作过”。但文强得到了包括张文彬和刘圣福在内的官员一致举荐。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描述了他第一次接受市局领导考查的场景:“刘圣福带他一起来的,嘴巴很甜,叫初次见面的市局局长王文德‘王叔叔’。”
刘圣福告诉本刊记者,当初举荐文强的理由就是觉得他“吃得苦,聪明,肯干”,他的履历也能证明这一点。当时巴县的老县委书记已经去世了一段时间,文强作为县委副书记,实际担负着一把手的重任,让县城保持运转。
但此时的文强已经在嗜酒的本性下频频表现出强硬和张扬。据本刊记者了解,一位前市委常委去巴南视察工作,酒酣耳热之后,文强和平时关系不错的刘圣福吵起来,让这位市委常委觉得很不快,酒席不欢而散。另一位接近文强的人士也转述了他的一次酒后失态:酒醉的文强和巴南区的另一位领导在饭局上发生口角,两人都抡起酒瓶扔向对方。
因为这些酒后劣迹,1991年文强被作为市里引入的干部加以考查时,一位和市委组织部一起参与考查的老领导告诉本刊记者,至少有两位巴南干部反映文强素质不高、工作作风有问题。因此,重庆市公安局对是否接纳他进市局持保留态度。“最初安排他进沙坪坝公安局做局长,这是重庆最大的一个区,职位应该不低。当时的设想是,先在这个位置上考查他,如果干得好,下一步还可以进区委常委。”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但文强的仕途并没有按这个思路发展,很快他用工作敬业挽回了升迁败局。一次,巴县一个小煤矿发生坍塌,一位市委常委也赶到现场督阵,看到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文强已经亲自下到小煤矿里了解情况,指挥救援。
1992年,文强出任市公安局副局长,分管刑侦。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解释了最终任用文强的考虑:他年轻,才37岁,有时间慢慢学。市局当时还有一批解放后就参加公安工作的老领导,品行和口碑都不错,在警察队伍中有威望,应该可以约束他。当然,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委组织部已经做出了决定,公安局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