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1)日,彻底关大桥将恢复通行。几天来,交通、国土等多个部门也在调查中不断思考总结:巨石滚落下来有多大的撞击力?彻底关大桥能否抵抗这种冲击?选择线路时能不能避开这些灾害频发地带?
现场复原——
130吨巨石从500米高处滚下,瞬间折断直径1.5米桥墩
“7·25”事故发生后,省公路设计院的专家们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察。根据桥梁受损情况,进行现场复原——7月25日凌晨,连日暴雨冲刷,彻底关大桥岷江右岸山体高位危岩发生大面积崩塌,落差达500米,崩塌滑坡体总方量超过1万立方米。其中的一块巨石体积约50立方米,经估算重达130吨,从500米的高山上滚下,先向岷江上游方向滚落,受上游山体阻挡,转向彻底关大桥方向滚落,最后撞击彻底关大桥汶川岸8号桥墩,使8号桥墩瞬间折断,导致第8跨、第9跨共长60米的梁体落梁,第10跨、第11跨梁体受牵引向映秀方向滑移26厘米,11号桥台处伸缩缝损坏。
130吨巨石从500米高空滚落,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力?
省公路设计院总工程师专家描述,按桥梁规范设计施工的彻底关大桥,桥墩直径1.5米,可承受的水平撞击力约为1000千牛。也就是说,如果130吨的巨石以每秒3.8米的速度撞击桥墩,桥墩是安然无恙的。然而,当130吨的巨石从500米的高山上滚落下来,虽然无法测算出准确的速度,“但肯定是几倍甚至几十倍于 ‘每秒3.8米’,以这样的速度瞬间撞击,再坚固的桥墩都无法抵挡。”这位专家说。
铺筑路堤——
确保“生命线”尽快联通是当前必须的选择
此次抢通彻底关大桥,采取的是铺筑路堤的方式。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施工措施?
负责桥梁灾后重建的省公路局提供资料显示,去年“5·12”特大地震引发严重的山地次生灾害,巨大的岩石崩落后直接冲击映秀岸桥面,导致彻底关大桥丧失了通车能力。“当时彻底关大桥映秀岸被山上滚下的巨石砸坏,而汶川岸大桥只是受牵联轻微移位,因为汶川岸的桥梁离山体相对而言比较远,因此保留了以前桥梁。”省公路设计院另一位专家介绍。
为什么没有改线,重新建一座桥?
专家解释说,彻底关大桥汶川岸直接连通隧道,附近上下游又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桥位,上游是太平驿站电站,下游是大量的堆积体,这个桥位具有唯一性。况且,“5·12”特大地震一周年新通车的彻底关大桥,其实并不算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新”桥。抢通生命线,突出一个“抢”字,经多方会诊,最后制定了彻底关大桥恢复重建方案——恢复加利用,这次被砸断的正是在地震中汶川岸完好的桥墩。
现在汶川岸大桥被毁,抢通采取的是铺筑路堤的方案,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一边要跨越岷江,一边要连接河对岸的隧道,通常都采用桥梁的方式架设——这也是当时设计彻底关大桥时采取多跨度的原因。而这次抢通以铺筑路堤进行,还在于抢时间确保整个“生命线”尽快联通——如果浇筑水泥桥墩,时间不允许。施工部门说,待路堤铺成之后,还将对堤面进行加固。
国土部门的专家认为,震后的山体5-10年之内都是地质灾害频发期,且地质灾害的治理是一项耗费资金巨大、技术难度极大、施工周期极长的工作。要想彻底治理沿线地质灾害、现阶段的所有技术都难以实现。另外,那块砸向彻底关大桥的巨石位于极高的山顶部位,又位于侧向沟槽内,不易观察。其崩塌具有极强的隐伏性,随机性,难以预测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