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再次北上黑龙江访恩回姚的王国军,面对闻讯前来采访的众多媒体记者,依然满怀深情地说:没有李信国大哥,就没有我的今天!
23年前,身患重症的我市青年王国军在异乡得到素不相识的“东北大哥”李信国的帮助并得以康复;23年后,已经成为宁波王龙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国军几经周折,找到了恩人李信国的家人并出资设立“李信国教育基金”。此事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且持续的反响。
那么,23年前王国军患了什么病要外出求医,与他素不相识的李信国又为何会向王国军伸出援助之手,而王国军又为何23年后才踏上感恩之旅?
今天,让我们翻开尘封的记忆,沿着王国军和李信国家人、工友的讲述,探究一下其中的答案吧——
1、打工染病
“曹娥巡海过,无意返苍穹”。这是当代一位诗人写给余姚市小曹娥镇的两句诗。相传东汉安帝年间,孝女曹娥为寻找坠江父亲的遗体,也投江而死,由此感动了天地,后人把这条江称为曹娥江,并尊曹娥为娘娘。后来据传曹娥娘娘托梦他人又想前往东海寻父,众人抬着她的塑像一路往东,路经杭州湾畔一片海涂时,塑像落地生根再也抬不动了,众人由此定居了下来,此地也就被命名为小曹娥。 的确,小曹娥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民风纯朴,自古就有“崇孝之风”。1876年,当地民众因敬慕位列我国“二十四孝”女孝之首的曹娥,在当地募捐建立了曹娥殿,后来香火渐盛,有了曹娥庙。正是在这种崇孝之风的浸润下,当地百姓都有一种互相帮助、知恩图报的性格,许多村名就深深地烙上了这种朴素的理念,比如人和村。 1965年7月,王国军就出生在小曹娥的人和村。 上世纪60年代,人和村虽然说不上荒凉一片,但仅靠咸碱地里种植农作物的一点收入为生的村民,日子过得相当清贫。 由于家境贫困,王国军12岁时就辍学给生产队放牛、割草赚工分。因家里兄弟姐妹多,16岁时,他在盛夏来临前的一天,跟随同村的几位长辈,离家来到宁波镇海炼油厂做建筑小工。 那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在王国军的脑海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那是一段艰辛的岁月,带给王国军是一生的痛。 赤日炎炎下,拉板车、装卸砖头水泥,王国军每天都要流一身汗,刚刚发育的身体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买不起蚊帐,到了晚上就到炼油厂的高塔上睡觉。或许是年少不懂事,睡在高塔上的确凉快,但也经常受风寒,风寒就像一把刀,慢慢地削割着他的双腿,很快他在拉板车时感到双腿有点力不从心。夏天过去了,他的腿病也越来越严重了,走路越来越蹒跚,最后他无法在建筑工地上班了,便回家休养。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没有很好地治疗,一段时间后,父母看他走路没什么大碍,就送他到集镇上一家修自行车的店铺里,拜了一位修理自行车的师傅,开始学五金修理工。 这时候,王国军倔强好胜不服输的性格开始显露。 有时候,师傅叫他一个人管店,因他技术不过关,没人来修理,但他总觉得没有生意就辜负了师傅对他的信任,因此向父母讨一、二角钱交给师傅,还对师傅说这是当天的修理费。而父母总以为他每天讨一二角钱是买零食吃的,实际上他熬着不买吃的,而是在师傅面前“卖面子”。后来师傅得知了此事后对王国军说:这种小伎俩只能自欺欺人,重要的是要学好本事,有了本事,我要有多大的面子就会有多大的面子。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基金 装卸 出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