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涌泉报真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年05月09日 12:20

nb50801_5.jpg

  5月5日,王国军又将8万元亲手交到恩人的妻子孙辅清手上。 (沈孙晖摄)

nb50803_2.jpg

图为王国军 (左一)和李信国 (左二)当年在北京的合影。 (资料照片)

nb50803_1.jpg



  王国军和受助学生王华晶合影。 (记者 沈孙晖 摄)

  2007年3月底,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电视台一连三天播出了一则宁波人的特别启事。

  “王国军寻人:20多年前,恩人李信国曾经救过我的命。恩人去世后,我一直无法找到他的亲属。如果有知情者,请提供线索……”

  与此同时,勃利街头也贴出了数百张内容相同的手写寻人广告。

  一时间,这位名叫王国军的宁波人和他那声势浩大的寻找恩人亲属行动,成了七台河街谈巷议的一大焦点。

  事过11个月,今年正月,七台河又一次被震动了。当地无数居民争相传说:那个宁波人真是了不起!找到恩人亲属后,他竟然资助了20万元,还另外拿出20万元以恩人的名义,在恩人工作过的桃山煤矿设立了一个教育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而且以后每年还再拿20万元注入这个基金呢!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白山黑水,传遍了大江南北。

  铭记恩泽存似血,化作涌泉报真情。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好奇:这个宁波人王国军与他那七台河的恩人李信国之间,究竟有过怎样的动人故事?23载岁月漫漫,却依然如此魂牵梦萦,生死难忘?

  “是大哥给了我又一次生命,也是大哥扶我走上了创业路”

  王国军如今是余姚小曹娥镇宁波王龙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我跟大哥李信国一样,从小就是苦命的孩子。”面对记者,王国军的思绪又一次飘向了20多年之前。

  1965年7月,王国军出生在余姚小曹娥镇人和村一户农民家庭中,16岁离家来到宁波镇海炼油厂做小工。

  炎炎烈日下,刚刚发育的王国军跟着大人拉板车,装砖头,运水泥,因为买不起蚊帐,晚上他只好爬到炼油厂的高塔上睡觉……超负荷的劳作,加上高塔睡觉经常受风寒,王国军渐渐感到右大腿不适。终于有一天,他痛得连一步路都走不动了。

  “你儿子患的是骨癌,估计活不到20岁……”当父母用担架将王国军送到杭州、上海等地各大医院之后,得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份“死刑判决”。此后几年间,王国军一家人四处寻医。

  1985年夏季,王国军偶然得知山西稷山县有一家专科医院能治疗他的病。求生的欲望让他独自一人过长江,渡黄河,一瘸一拐地来到了这家地处偏远的医院。

  经诊断,王国军患的并非骨癌,而是一种叫做“广泛性骨髓炎”的疾病。当时,王国军的腿部肌肉严重腐烂,部分腿骨已经碎裂,鲜血和脓水伴着阵阵恶臭终日流淌。医生说,要治好病,需动两次大手术,还要一笔昂贵的医疗费用。

  起初,王国军的妈妈和姐姐赶到山西陪伴。但两个女人陪护毕竟不方便,更何况当时家里正在建新房,急需人手。在这两难之际,大哥李信国出现了。

  “小兄弟,遇上什么难事了?”王国军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大哥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交谈后,王国军得知这位大自己10来岁的汉子名叫李信国,老家也在宁波,十五岁到黑龙江汤原县插队,后来成为七台河桃山煤矿的一名井下采煤工人。当时,他正在山西这家医院里服侍一位腿部骨折的工友毛玉好。异地遇老乡,王国军禁不住将满腔苦水尽情倾吐。

  “小兄弟,你会重新站起来的,不要难受!我会帮你的。”李信国拍了拍王国军的肩膀。

  这句带着宁波乡音的问候犹如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照进了王国军的心房。李信国对王国军妈妈说: “你们放心走吧,国军就交给我了!”

  医院为王国军做了两次“剔肉敲骨”的大手术,把腐肉一一剔除,将碎骨逐块刨去。手术后,疼痛钻心,王国军躺在病床上,一动都不能动。两次手术,李信国都在王国军身边,鼓励、支持着他。

  当时正是炎炎夏日,李信国除了帮王国军洗脸刷牙,喂饭喂水,抓药喂药,端屎端尿,每天还得帮助擦身、翻身,以防王国军生褥疮。

  今年58岁的毛玉好告诉记者,当年因为腿砸坏了,李信国在山西专门护理他。一天,李信国对他说,旁边病房有个老乡得了病,得照顾一下。

  毛玉好回忆说: “那时,国军因为动了两次大手术,腿不能动,脚趾甲很长,脚底也长出了厚厚的老皮。李信国就拿来热水,帮国军将老皮泡软,再一层层刮掉,还细心地帮国军剪趾甲。”

  眼看着李信国因两头护理而日益憔悴,王国军经常感激地问:“大哥,我该如何报答你的恩情?”李信国总是笑着说:“那你就早点站起来吧。”

  在李信国120多天的悉心照料下,王国军康复良好,其间的医疗费都是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乡帮他支付的。

  其实,当时的李信国也很困难。李信国的妻子孙辅清回忆说: “为了帮国军治病,当时信国没往家里寄过钱。那几个月,我靠卖冰棍抚养孩子。信国回来后说起照顾老乡这件事,我也很支持!”

  这对相识四个多月的患难兄弟,出院后绕道北京时,特意合影留念。

  照片上“哥儿俩”亲昵地依偎在一起:李信国面容清瘦,看上去比“小弟”高出近半个头。这张照片一直摆放在王国军的写字台上。

  王国军的身体虽然基本康复,但家里已是一贫如洗。 “按我当时的处境,连找对象都有困难。想改变命运,出路只有一条:闯!”

  家乡盛产榨菜,王国军想到了推销榨菜。而他推销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在李信国的帮助下做成的。

  1987年的冬天,东北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的王国军想到了李大哥。他冒着严寒,只身坐火车来到黑龙江七台河。当看到衣着单薄的南方小兄弟鼻子冻得通红,瑟瑟发抖来到家里时,李信国怜惜之余马上找出自己的大衣和围巾为王国军披上,还给了他300元钱。

  李信国是一位热心人。他又帮助王国军到处联系单位,一起奔波推销。两三天下来,七台河市果品公司决定向王国军要了一个车皮的坛装块形榨菜。这笔生意,王国军卖了1.9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得知这个消息后,李信国特别高兴,一家人还特意请王国军到一家小饭店里庆贺一番。

  在李信国的帮助下,王国军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这也大大增强了他创业的信心。

  从推销榨菜开始,到办小型榨菜加工厂,再成立生产食品添加剂山梨酸、山梨酸钾的企业,王国军的人生历经坎坷,几经沉浮。但李信国“站起来,好好活着”这一番话语一直激励着他。1997年,王国军组建了宁波王龙集团有限公司。现在,这家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世界上生产同类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企业,产品占全球市场45%的份额。

  “大哥,你放心,大嫂、春燕、春龙就是我的亲人,他们的事我会安排好的”

  当年,李信国曾对王国军说: “国军,你有病时,大哥会一直陪着你;你好了,我就要离开了……”这句当时看似寻常的话,现在王国军细细回味起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王国军与李信国分别后,一直有书信往来。但是,1991年7月的一封信,犹如晴天霹雳。这封信是李信国的妻子孙辅清写来的,信中告知,年仅39岁的李信国一个月前因肝癌去世了。王国军看后失声痛哭: “李大哥,我站起来了,你却倒下了。可我还来不及报答您啊!”他急忙回信,寄去了五百元钱。

  王国军本打算去七台河看望李信国家人。但当时他正忙着创业,厂里的事情千头万绪,最终没有成行。后来,王国军一次次打电话到七台河桃山煤矿了解恩人亲属的情况,但由于矿工来自五湖四海,流动性极大,最终所有的努力如石沉大海。

  王国军没有气馁。当时余姚有不少人在东北推销榨菜。王国军通过他们不停地寻找李信国家人的下落。有一次,一个朋友找到当地派出所,得到的回答再次让人泄气: “活人都很难找到,何况是一个死人……”

  从1997年开始,事业走上坦途的王国军报恩之情更切。他多次委托朋友四处打探,寻找李信国的亲属。

  去年10月,一位朋友无意中遇到李信国儿子李春龙以前的同学,顺着这条线索查到了春龙的电话,最后还问到了孙辅清在勃利县的住址。一听到这个消息,正在办公室与一位客商洽谈生意的王国军立即停止手头一切工作,迫不及待地拨通了电话: “嫂子,是我哪,王国军……”

  在电话中,孙辅清告诉王国军,当年李信国去世时,两个孩子都还小,家里又举债三四千元,日子非常困难。为了还债,孙辅清将房子以2000元卖了,然后带着李信国的骨灰和一双儿女,悄然离开煤矿回到娘家勃利县。这么多年,她一直没有再嫁,靠卖菜、卖早点、给人当保姆,抚养儿女长大。如今,女儿李春燕已经成家,在哈尔滨卖炒货和冷饮;儿子李春龙已经28岁,目前还没有工作,尚未成婚。

  今年正月初十,为报答李大哥的恩情,王国军千里北上,第一次来到孙辅清在勃利县的家。见到孙辅清的生活状况,王国军不免有些伤感。

  孙辅清和儿子李春龙、婆婆一家三代人共住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房子。那次,王国军给嫂子和孩子们留下了20万元生活费,并嘱咐李春龙尽快成家,让妈妈享享清福。王国军还想前往李信国的墓地拜祭,无奈当时冰天雪地,没有墓碑的大哥墓地难觅踪影。

  古诗云:恩难酬白骨,泪可到黄泉。返甬之后,没能在大哥坟头一拜,成了王国军挥之不去的心头憾事。不久前,嫂子孙辅清寄来一张清明扫墓的照片,王国军再也坐不住了:大哥,我一定要到坟头看你一眼!

  2008年5月4日上午,王国军又一次登上北飞航班,前往千里之外的勃利县。这是他近两个半月来,第二次长途跋涉前去看望大哥亲属。

  5月5日中午,王国军又一次来到李信国亲属的家中。当得知李信国儿子李春龙快要结婚,王国军从包内拿出8万元钱,亲手送给孙辅清:“这些钱给春龙盖间新房。有房就有家,以后还能增值。”

  孙辅清再也抑制不住泪水,激动地说: “我活了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人啊,谢谢你国军!春龙,你要踏踏实实做人,好好工作,向你王叔叔学习,要多帮助别人!”一旁,李春龙和王国军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放声痛哭。

  5月5日下午,在泥路上艰难步行了一公里后,王国军终于来到李信国的墓前。墓地处在一片荒草中,但坟上的泥是新添的,还立着一块崭新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他把两个挽联上分别写着“李信国先生安息吧!”、 “李信国大哥永远活在我心中!”的花圈亲手搬到李信国墓前。

  桃山煤矿特地为此次扫墓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默哀开始,王国军和众人深深地低下了头,哀思弥漫风中,更萦绕在心头。

  祭拜开始,王国军双膝跪地,眼眶红湿,动情地说: “20多年了,我终于再次见到大哥了……” “大哥,你好好安息吧!你放心,大嫂、春燕、春龙就是我的亲人。他们的事我都会安排好的……”王国军在墓前作出了报恩的承诺。

  “我要让更多人弘扬信国大哥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

  第一次北上寻亲,在见过大哥亲属之后,王国军并没有立即返甬。他还去过大哥曾经工作、生活过的煤矿。因为来到七台河后,他心中又萌生了一个想法: “我要尽一分绵薄之力,以大哥的名义帮助七台河桃山煤矿的贫困学生,让大哥的精神继续传下去!”

  王国军在矿场前后只呆了15分钟。其间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更没有邀请任何领导和当地媒体记者,他就把20万元钱交给了矿领导,希望能成立李信国教育基金。

  众人被王国军的举动惊呆了:一个宁波来的老板,悄悄来到我们这个陌生地方,只呆了15分钟,就送上一大笔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事后矿上将此事告知了七台河的媒体。记者们赶到王国军下榻的宾馆,纷纷“追究”这一善举的动因。

  面对追问,王国军轻描淡写地说: “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当年信国大哥的无私帮助。出现大哥这样的好人,首先得感谢煤矿的培养。从大哥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美好。我要让更多的人弘扬信国大哥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

  当天下午,矿党委当即决定授予王国军“七煤公司桃山矿荣誉矿工”的光荣称号,并表示将立即启动“李信国教育基金”的运作。

  王国军第二次到七台河,矿上领导特地把他请到了七台河市高级中学。在校园里,王国军见到了受助的16岁高一学生王华晶,她是桃山煤矿矿工王福生的女儿,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三名。但她的成绩越好,父亲越揪心。王福生是井区辅助工,每月扣除养老等保险后只有700元工资。和绝大多数矿工家属一样,妻子没有工作,生活压力非常大。

  新学期刚开始一周,王华晶和父亲突然接到矿上通知:有人拿出20万元,以已故矿工李信国的名义成立了“李信国教育基金”,贫困矿工的在读子女可以申请领取。父女俩听后,心里像吃了蜜糖。领钱那天,他们和其他受助学生家长一起来到矿场。当详细听完李信国、王国军的动人故事后,全场矿工家长热泪盈眶。

  据介绍,现在当地已有99名贫困学生得到了李信国教育基金的帮助,共发放了2.97万元助学金。今年七八月,桃山煤矿将会发放第二笔“李信国教育基金”。

  “因为你,别人得到了快乐,你也会收获更大的快乐”

  对王国军而言,感恩是对李信国真情的回报,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这几年,事业成功的王国军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义举如涓涓细流,无声流淌。当记者问及李大哥的帮助给他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时,王国军说: “分享是快乐的。一个人事业有成,要学会与其他人分享。因为你,别人得到了快乐,你也会收获更大的快乐。这其实与李大哥当年帮助我是一样的!”

  王国军当年游走于生与死的边缘,最能理解那些不幸者的苦痛。在小曹娥镇里,若有贫困孤寡的人生病或去世,王国军会是最早知道的那批人之一。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出钱帮忙,少则2000多元,多时7000多元。

  5月6日上午,记者在余姚小曹娥镇人和村采访,村民朱先敖说起王国军急难解困的义举时,提议记者去采访现在余姚五星金属电镀有限公司工作的王国军同乡俞兴焕。

  今年42岁的俞师傅回想起前年的一场大病,满眼泪水: “多亏阿军带头资助,使我得到2万多元的资助,能够顺利去上海华山医院治疗。”

  前年四月,身患脑瘤的俞兴焕第一次手术失败。余姚、宁波两地医生动员他去华山医院再次动手术。但是,昂贵的医疗费用已使俞兴焕家徒四壁。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只有以泪洗面。

  就在俞兴焕绝望之时,王国军冒着霏霏细雨来到他的病榻前嘘寒问暖,临走前还递上3000元钱。王国军拉着他的手说: “兴焕,我们都是乡里乡亲,你的不幸也是大家的不幸。这点钱你拿着,我再帮你想办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国军的爱心善举感染了当地的许多民营企业家。许多和俞兴焕素昧平生的民营企业业主,纷纷来到俞兴焕身边。总共2万多元的爱心款将俞兴焕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俞兴焕出院后,余姚金属电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兴苗,又接纳他为公司的包装工。而王国军年事已高的母亲沈夏兰,还悄悄来到俞兴焕的家里,代表王国军送上营养费500元。直到现在,沈夏兰还隔三岔五地询问俞兴焕的身体状况,并说: “国军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来看你,让我来问候你。有困难你尽管和我说,国军会帮助你的。”

  在碧波荡漾、芳草如茵的人和村村落文化宫,人和村党总支书记姚菊芬告诉记者: “国军小时候很苦,现在发达了,但仍惦记着乡亲们。村里有困难只要向他开口,他总是二话不说,立即帮助解决!这座文化宫,他就捐了十多万元。”

  去年,王国军当听说镇里没有救护车时,就以王龙集团的名义赠送镇卫生院一辆价值20万元的救护车。

  前年,余姚市实施村企结对工程,王龙集团一下子与人和、镇海、新南庵等三个村子结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帮助各村开展道路改造、河道驳岸、环境绿化和外来人员公寓建设。王龙集团多次被评为宁波市村企结对优秀企业。

  近年来,王龙集团一直为人和、镇海两村的部分村民支付每月1度的自来水费。数目不大,但聚沙成塔,情深意长。集团还为部分党员干部订阅《宁波日报》、 《余姚日报》等报刊,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10多年来,王国军个人结对助学的贫困学生有20多名。

  对员工,王国军更是把他们看作是企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王国军说,作为企业老总,就是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心怀感恩,为他们办点实事。只有把职工当作自己的亲人,企业才会和谐发展。

  王国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前年5月,因车间修建而放假的职工王定明,外出无证驾驶机动三轮车,不幸被货车撞死。王国军获悉后,当即让公司拿出2万元给王定明办丧事。

  有人说,王定明又不是因公出车祸,厂里出这笔钱没必要!王国军的回答是: “老王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上有八旬老母,妻子又患病,2个孩子还未成年。我们公司这个大家庭不伸援手,说得过去吗?”王国军还作出一个爱心决定:公司再额外给王定明家属救助款5万多元。

  …………

  萍水相逢情意深,无奈天人两路分。当年之恩涌泉报,化作春雨润后人。20多年前,面对素昧平生者,李信国济贫帮困,无私奉献;功成名就后,王国军知恩图报,回报社会。这段人间真情,让人感怀,也唱响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赞歌。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财富 成功 病床 炒货 车皮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吴冠夏
网友感言 进入论坛互动
网友“诺诺”:这是爱的接力和传承,个人间的“小爱”已经升华为对社会的“大爱”,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是党和政府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后盾。
网友“小鱼”:这样的情,让人的心变得很柔软很温暖!
网友“行云”:不要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叹人心不古的同时,要看到真情的力量。
网友“江南柳”:义海情天,感人至深!
网友“果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就是人类的大爱呵,不局限于血缘。
网友“欧洲杯之星”:谁说现在社会人情冷淡,我从两位主人公身上体会到的只有火热的情!
媒体报道 >>更多
·全国多家媒体聚焦王国军李信国事迹
·新华社:穿越二十三载的感恩
·宁波日报:化作涌泉报真情
·四位特殊的读者 一份共同的感动
·“感恩”“回报”成为余姚市民热门词
·感恩无界 致富思源 回馈于行
·王国军善举引起媒体关注
本网原创评论专稿 >>更多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道德力量的民族。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利化因素,并不能使使人们间的真情泯灭。我市企业家王国军与“东北大哥”李信国一家之间跨越23年的人间真情,为我们奏响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奏曲! [点击进入全文]
李信国其人 >>更多
平凡质朴的“宁波大哥”
  孙辅清和李信国是1979年结婚的。作为同甘共苦12年的妻子,孙辅清回忆起丈夫时,忧伤的脸上流露着温馨的神情。[全文点击]
为人仗义,待人热情
  “李信国为人仗义,乐于助人,处事低调不喜欢张扬。”葛女士娓娓道出了她所熟悉的李信国。[全文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