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从后排坐到了前排
图为张琐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 胡建华 摄)
张琐珍,宁波港务局高级引航员、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我做梦也没想到宁波港会有今天。说起来,恐怕大家都不信,40年前我刚来宁波时,宁波港没像样的码头,没大船,我当时就想,在宁波做引航员,这辈子是干不出什么名堂了。
转机是1979年出现的。宁波港对外开放后,船多了,大了,港口的发展越来越快了,我们引航员的事业越来越兴旺了,但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为什么重了?因为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政府规定,外籍船舶进出中国港口必须向港口引航机构申请引航,这是维护国家领水主权需要。引航员的职能之一就是行使国家港口的引航主权。
另外,船舶进出港口是船舶航行中风险最大的一段航程,而远洋船长根本无法熟记和适应每个港口的气象、水文、地形与作业习惯,需要引航员指挥船舶进出港口、靠离作业。
干我们这行和下棋一样,学会容易,下得好不容易。尤其是宁波港对外开放后,外轮来得越来越多。对外轮来说,引航员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港口形象,而且代表国门形象。
引航员登船后行使船长的权力,但那些外轮船长见多识广,要看你的风度和操作水平,想让他们竖大拇指可不简单。这就要求引航员有外交官的风度、运动员的体貌、科学家的头脑、指挥员的果断。
英国堪培拉号豪华邮轮1995年来北仑港区,船上有游客2000多人,船员1000人。船到虾峙门,我上驾驶台,那天下雾,海上的小船都看不到,得靠雷达。船长很担心,问:能不能进?我说,进。结果,邮轮准时于早晨7时靠岸,船长和游客都很开心。
装载量30万吨的大凤凰轮,也是我引的。1995年12月6日,大凤凰轮第一次来宁波港。这艘船长300多米,宽60多米,甲板有六七个足球场那么大,远远望去,就像海上一座缓缓移动的小山。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引领这么大船舶的先例。“大凤凰”的船长是日本人,一脸的严肃和不信任,因为这条船以前跑的都是世界著名港口。我心想,咱们中国人好不容易站起来,怎能比外国同行矮一截。为了港口的声誉,为了国家的形象,说啥也要挺直咱中国人的脊梁!
那天风浪很大,港内的风力都有六七级,拖船也摇得很厉害。我顺着软梯上了“大凤凰”。在引航中,我沉着冷静,把船速控制在每秒5厘米,最终让大凤凰以2度的小角度轻轻贴上码头护舷。日本船长称赞:宁波港的引航员真棒!
2005年,世界最大的44万吨级油轮“泰欧”轮成功靠上码头,是我徒弟、高级引航员陈杰引航的。我在码头上看,向他目测通报潮流、风向、间距、角度。
随着宁波港的发展,宁波港的引航员在引航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了。
记得1975年中国第一次引航工作会议在广州开,我去了,碰到不少同学,都穿制服,在大港口工作,我待在宁波这么个小港口,觉得很不好意思。
但2000年起,情况变了。交通部开引航工作会议时,以前根本没发言权的宁波引航员,现在坐到了前排。连老大哥上海港的引航员也不得不承认,要看引航水平就到宁波港,人家30万吨的船已经不要玩了。
2000年,交通部派代表团到美国参加世界引航大会,中国派了4个人,交通部两个,上海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我。这多自豪啊!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船舶 会议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