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南方人物周刊》:人民需要赵本山
稿源: 南方报业网-南方人物周刊  | 2011-01-25 10:36:14

  [导读]喜剧是他的成名武器。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悲剧传统、却又有深重苦难史的国度里,只有喜剧,才能让那些坐在电视机前,捧杯热茶,嗑一口瓜子的民众开怀大笑,暂时忘记现实生活的艰辛和苦难。

  赵本山 :那不是什么炮轰!至少我是不敢往电影市场上投资,可能是很难收回。这个市场不完善,想收回成本我觉得问题不大,想在电影上挣钱目前我还不敢跟人家比。

  我觉得电视剧的效应会大一些,社会效应会大一些。我没觉得电影和电视剧之间有什么高低之分,都是为观众做的,哪个看的人多,哪个效应就会大。我要收视率。得让大家喜欢看你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有些东西不是炒出来的,是真实的,观众是真喜欢的。包括我当时弄二人转时,别人都替我捏把汗,担着心,但我看好这个市场。它对东北文化的推广,贡献是重大的。

  人物周刊:你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哪儿?

  赵本山:二人转和我的电视剧,二人转是我的主业,不应该放弃。如果这一年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艺术团上,那无论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会很高的。

  人物周刊:二人转值得你花这么大精力吗?一直有种说法,二人转没什么文化。

  赵本山:太值得了,因为它为百姓带来快乐,你说能不值得吗?

  有些人自以为有文化,老爱写点文章骂别人,其实这是个道德问题,道德水准差。他写的初衷就是认为自己太有文化了。哎呀,看了那么些书,学了那么多空洞的知识,攒了那么多词,其实没有必要的,没用,这不是一个文化人要做到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说二人转要是雅了,就完蛋了?

  赵本山:它就是俗的艺术,它是大俗,它是泥土来的。

  二人转有荤口,这是很正常的。总有人认为自己高雅了,不接受荤的事了,每一天都干荤事,为什么不允许别人说呢。二人转有三百年历史了,三百年来老百姓都不能离开它,这说明它的文化价值该有多高,谁也没代替它。在东北,任何曲种都代替不了二人转。

  人物周刊:为什么又提出“绿色二人转”呢?

  赵本山:过去很少把二人转搬进大都市,现在这是我们的想法。这种绿色,不是说它完完全全就是干净的,干净不到哪儿,好多人都不干净,特别是文化人,他觉得哎呀怎么样了,其实他自己心里太不干净了,他一不干净,就把最民族的、最土地的东西给理解歪了。

  二人转是最大众的,但现在把它搬到舞台上,毕竟要有个欣赏习惯和视觉习惯的问题。我跟演员们说,谁说脏话谁罚钱。现在东北的好多二人转还像过去那样演呢,可能刚开始会有点不舒服,但在我们这儿看二人转就没这种不舒服,你领着孩子、朋友能坐得住,可能你一笑啥都忘了。

  人物周刊:你平时也会去“刘老根大舞台”上客串一下?

  赵本山:我非常留恋唱二人转的那段生活,这段生活对我来说积累得太深了。我一直是个民间艺人,现在我一看到台上的那些演员,就会想起自己的过去,这点我很舒服。当时大伙都骂二人转,我却硬要投资搞比赛,拍电视剧,没有比二人转更让你发笑的了,它将来的市场前景该有多大,你就看吧。什么相声小品,在二人转后面演相声小品接不住观众,演不了,没人看了,笑不起来了。

  他们那身功夫多招人看,一般人不具备。大家认为把黄的拿掉了它就没什么好笑的了,可现在我们把黄的都拿掉你照样笑,这是个基本功的问题,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多大级别的领导来我都请他看二人转,他们都说好。

  这些民间艺术家是真正为观众奉献的,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目前这些大腕们不具备的,没一个具备。大家都包装着,买点时尚衣服时髦裤子,整点大眼睛,完事给人一种假象,是很虚的,不是来自土地,没有真实的感动。

  人物周刊:你的目标是把“刘老根大舞台”做到什么程度?

  赵本山:大目标我不敢说,反正影响在不断扩大,希望这个品牌能改变二人转的存在方式,让它慢慢慢慢地不会像过去那么黄。不要让人以为二人转就是黄,这很不好。东北二人转的军团是太大了,包括上海现在都有。一直没上北京的原因是我要先把自己的阵地扎扎实实地弄好,不要虚里八脑的文化。

  我们每一天都有排练,都有制度,绝对不能带脏话、黄话。你看这种演法,一句脏话没有,观众还是笑,这就是“二人转”的魅力。

  人物周刊:把二人转推向全国,甚至推向世界有没有什么局限性?

  赵本山:没有什么局限性。二人转是最好的语言,因为它是从土地当中走出来的,它没有经过什么科班修饰,它是观众培养起来的,它是最土地的。它应该是世界的。我没想把它推到哪去,确实用不着推。也不等于说它上中央台了,就是艺术了。它就是大众的,它就是自娱自乐的这种快感,它跟其它艺术品种不一样。

  人物周刊:你平时喜欢看书吗?

  赵本山:看过,但不太喜欢,也没时间看。1990年吧,开我第一个什么艺术研讨会,在桂林,当时余秋雨、沙叶新都去,好多艺术家,文化人。我当时听得不是太懂,就很难说出话来,感觉很尴尬,没法儿表达自己。但是大家都瞅着我很自然,很真诚,都处成朋友了。那之后,我在家憋了半年,买点书看,那是真正看点书。1990年后,就一直忙来忙去,就没有时间了。

  人物周刊:那你的那些感受来自哪里呢?

  赵本山: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感动,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呀。我也经常回老家去,至少我对苦难还有感动。

  人物周刊:小品,二人转,影视,这几种艺术形式,哪一样最能打动你?你认为自己在哪一个领域里是最出彩儿的?

  赵本山:最出彩儿的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得让别人说,是我干的事啊,我都会下决心,我豁出一切都把它做好,我每做一件事情,我是经过考虑的,不是脑袋一热就做了。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可是我会把它做好的。

  人物周刊:演艺圈被称为“江湖”,你现在已经笑傲江湖了?

  赵本山:也不能那么说。虽然我是从民间走来的,但我对这个社会各类事情的理解和处理,都是很准确的。

  人物周刊:你现在有腕儿的感觉吗?

  赵本山:腕儿的感觉应该是什么感觉呢?

  人物周刊:通常人在某一领域干得相当不错,就有“腕儿”的感觉。

  赵本山:应该有,应该有,要说没有是个谎话。但我没有那些穷毛病,非让人觉得我是个腕儿。我是一个很平实的人,但我知道我的影响力,我各个方面我都清楚。

  人物周刊:你现在出入一些公共场合,总有一些保镖跟随,和刚出来时是完全不一样了?

  赵本山:我不这样我怕走不动啊,要没有人在前面挡着我就出不来了。我倒不是说耀武扬威,也没人害我,我那些人也不会打人。今天下午去医院看病时你也看到了,病人都不看病,都看我来了,我带这几个人都不够了,又去了二十几个警察维持秩序。要不走不开了。你说没人保护,我自己再不带点人,公安局又不配合,那我就完了,搁医院都出不来了,那不是看病,那就是找病了。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导演才能怎么评价?

  赵本山:我用不着去评价我自己,反正我的东西会有人看,我会抓住观众心理,观众就是演员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抓别人有什么用,你抓领导,抓一小部分人,有什么用?

  人物周刊:听说不久你要开拍一部上百集的电视连续剧?

  赵本山:韩国人不老这么整吗?我不比他们了解咱中国人爱看啥?(笑)

  人物周刊:《马大帅》拍到了第三部,这在国内电视剧中是很少的,你觉得还会有市场吗?

  赵本山:会的。

  人物周刊: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呢?

  赵本山:没有,见好就收就不是我了,早就收了。其实四十岁时我要收了,也可以过一个很好的很平稳的生活。你看我那个影视基地,我相信在中国,包括香港,东南亚,也没有超过我那基地的。整个是个艺术加工厂,演员是我的,大学是我的,艺术团是我的,我可以培养自己的名人,我有能力去拍戏,一条龙都是齐全的。

  人物周刊:在《马大帅2》你起用宁静和艾敬加盟,但是她们的表演并没能为你的电视剧加分,相反批评声四起,你在意别人的批评吗?

  赵本山:这很正常,我倒觉得艾敬演得还不错呢,大家批评她,可能是因为她原来是个歌手,大家还不习惯。宁静也不错,戏里赋予她角色的东西可能就这样了。我要是在意别人的批评早就完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吕机明】

《南方人物周刊》:人民需要赵本山

稿源: 南方报业网-南方人物周刊 2011-01-25 10:36:14

  [导读]喜剧是他的成名武器。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悲剧传统、却又有深重苦难史的国度里,只有喜剧,才能让那些坐在电视机前,捧杯热茶,嗑一口瓜子的民众开怀大笑,暂时忘记现实生活的艰辛和苦难。

  赵本山 :那不是什么炮轰!至少我是不敢往电影市场上投资,可能是很难收回。这个市场不完善,想收回成本我觉得问题不大,想在电影上挣钱目前我还不敢跟人家比。

  我觉得电视剧的效应会大一些,社会效应会大一些。我没觉得电影和电视剧之间有什么高低之分,都是为观众做的,哪个看的人多,哪个效应就会大。我要收视率。得让大家喜欢看你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有些东西不是炒出来的,是真实的,观众是真喜欢的。包括我当时弄二人转时,别人都替我捏把汗,担着心,但我看好这个市场。它对东北文化的推广,贡献是重大的。

  人物周刊:你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哪儿?

  赵本山:二人转和我的电视剧,二人转是我的主业,不应该放弃。如果这一年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艺术团上,那无论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会很高的。

  人物周刊:二人转值得你花这么大精力吗?一直有种说法,二人转没什么文化。

  赵本山:太值得了,因为它为百姓带来快乐,你说能不值得吗?

  有些人自以为有文化,老爱写点文章骂别人,其实这是个道德问题,道德水准差。他写的初衷就是认为自己太有文化了。哎呀,看了那么些书,学了那么多空洞的知识,攒了那么多词,其实没有必要的,没用,这不是一个文化人要做到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说二人转要是雅了,就完蛋了?

  赵本山:它就是俗的艺术,它是大俗,它是泥土来的。

  二人转有荤口,这是很正常的。总有人认为自己高雅了,不接受荤的事了,每一天都干荤事,为什么不允许别人说呢。二人转有三百年历史了,三百年来老百姓都不能离开它,这说明它的文化价值该有多高,谁也没代替它。在东北,任何曲种都代替不了二人转。

  人物周刊:为什么又提出“绿色二人转”呢?

  赵本山:过去很少把二人转搬进大都市,现在这是我们的想法。这种绿色,不是说它完完全全就是干净的,干净不到哪儿,好多人都不干净,特别是文化人,他觉得哎呀怎么样了,其实他自己心里太不干净了,他一不干净,就把最民族的、最土地的东西给理解歪了。

  二人转是最大众的,但现在把它搬到舞台上,毕竟要有个欣赏习惯和视觉习惯的问题。我跟演员们说,谁说脏话谁罚钱。现在东北的好多二人转还像过去那样演呢,可能刚开始会有点不舒服,但在我们这儿看二人转就没这种不舒服,你领着孩子、朋友能坐得住,可能你一笑啥都忘了。

  人物周刊:你平时也会去“刘老根大舞台”上客串一下?

  赵本山:我非常留恋唱二人转的那段生活,这段生活对我来说积累得太深了。我一直是个民间艺人,现在我一看到台上的那些演员,就会想起自己的过去,这点我很舒服。当时大伙都骂二人转,我却硬要投资搞比赛,拍电视剧,没有比二人转更让你发笑的了,它将来的市场前景该有多大,你就看吧。什么相声小品,在二人转后面演相声小品接不住观众,演不了,没人看了,笑不起来了。

  他们那身功夫多招人看,一般人不具备。大家认为把黄的拿掉了它就没什么好笑的了,可现在我们把黄的都拿掉你照样笑,这是个基本功的问题,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多大级别的领导来我都请他看二人转,他们都说好。

  这些民间艺术家是真正为观众奉献的,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目前这些大腕们不具备的,没一个具备。大家都包装着,买点时尚衣服时髦裤子,整点大眼睛,完事给人一种假象,是很虚的,不是来自土地,没有真实的感动。

  人物周刊:你的目标是把“刘老根大舞台”做到什么程度?

  赵本山:大目标我不敢说,反正影响在不断扩大,希望这个品牌能改变二人转的存在方式,让它慢慢慢慢地不会像过去那么黄。不要让人以为二人转就是黄,这很不好。东北二人转的军团是太大了,包括上海现在都有。一直没上北京的原因是我要先把自己的阵地扎扎实实地弄好,不要虚里八脑的文化。

  我们每一天都有排练,都有制度,绝对不能带脏话、黄话。你看这种演法,一句脏话没有,观众还是笑,这就是“二人转”的魅力。

  人物周刊:把二人转推向全国,甚至推向世界有没有什么局限性?

  赵本山:没有什么局限性。二人转是最好的语言,因为它是从土地当中走出来的,它没有经过什么科班修饰,它是观众培养起来的,它是最土地的。它应该是世界的。我没想把它推到哪去,确实用不着推。也不等于说它上中央台了,就是艺术了。它就是大众的,它就是自娱自乐的这种快感,它跟其它艺术品种不一样。

  人物周刊:你平时喜欢看书吗?

  赵本山:看过,但不太喜欢,也没时间看。1990年吧,开我第一个什么艺术研讨会,在桂林,当时余秋雨、沙叶新都去,好多艺术家,文化人。我当时听得不是太懂,就很难说出话来,感觉很尴尬,没法儿表达自己。但是大家都瞅着我很自然,很真诚,都处成朋友了。那之后,我在家憋了半年,买点书看,那是真正看点书。1990年后,就一直忙来忙去,就没有时间了。

  人物周刊:那你的那些感受来自哪里呢?

  赵本山: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感动,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呀。我也经常回老家去,至少我对苦难还有感动。

  人物周刊:小品,二人转,影视,这几种艺术形式,哪一样最能打动你?你认为自己在哪一个领域里是最出彩儿的?

  赵本山:最出彩儿的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得让别人说,是我干的事啊,我都会下决心,我豁出一切都把它做好,我每做一件事情,我是经过考虑的,不是脑袋一热就做了。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可是我会把它做好的。

  人物周刊:演艺圈被称为“江湖”,你现在已经笑傲江湖了?

  赵本山:也不能那么说。虽然我是从民间走来的,但我对这个社会各类事情的理解和处理,都是很准确的。

  人物周刊:你现在有腕儿的感觉吗?

  赵本山:腕儿的感觉应该是什么感觉呢?

  人物周刊:通常人在某一领域干得相当不错,就有“腕儿”的感觉。

  赵本山:应该有,应该有,要说没有是个谎话。但我没有那些穷毛病,非让人觉得我是个腕儿。我是一个很平实的人,但我知道我的影响力,我各个方面我都清楚。

  人物周刊:你现在出入一些公共场合,总有一些保镖跟随,和刚出来时是完全不一样了?

  赵本山:我不这样我怕走不动啊,要没有人在前面挡着我就出不来了。我倒不是说耀武扬威,也没人害我,我那些人也不会打人。今天下午去医院看病时你也看到了,病人都不看病,都看我来了,我带这几个人都不够了,又去了二十几个警察维持秩序。要不走不开了。你说没人保护,我自己再不带点人,公安局又不配合,那我就完了,搁医院都出不来了,那不是看病,那就是找病了。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导演才能怎么评价?

  赵本山:我用不着去评价我自己,反正我的东西会有人看,我会抓住观众心理,观众就是演员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抓别人有什么用,你抓领导,抓一小部分人,有什么用?

  人物周刊:听说不久你要开拍一部上百集的电视连续剧?

  赵本山:韩国人不老这么整吗?我不比他们了解咱中国人爱看啥?(笑)

  人物周刊:《马大帅》拍到了第三部,这在国内电视剧中是很少的,你觉得还会有市场吗?

  赵本山:会的。

  人物周刊: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呢?

  赵本山:没有,见好就收就不是我了,早就收了。其实四十岁时我要收了,也可以过一个很好的很平稳的生活。你看我那个影视基地,我相信在中国,包括香港,东南亚,也没有超过我那基地的。整个是个艺术加工厂,演员是我的,大学是我的,艺术团是我的,我可以培养自己的名人,我有能力去拍戏,一条龙都是齐全的。

  人物周刊:在《马大帅2》你起用宁静和艾敬加盟,但是她们的表演并没能为你的电视剧加分,相反批评声四起,你在意别人的批评吗?

  赵本山:这很正常,我倒觉得艾敬演得还不错呢,大家批评她,可能是因为她原来是个歌手,大家还不习惯。宁静也不错,戏里赋予她角色的东西可能就这样了。我要是在意别人的批评早就完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吕机明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