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牢牢抓住加快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
新型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们要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深入总结我市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成功经验,牢牢抓住加快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继续保持以新型城市化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一,在战略布局上,要打好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片区联动发展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三大战役。中心城区是一个地区城市化的灵魂和引擎,其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已经在中心城区改造提升上进行“补课”,下一步要坚持即期近期中期规划相衔接,按照加快推进完成几块、启动实施几块、前期准备几块的部署,全力以赴决战新一轮中心城区改造提升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形象和品位。片区是城乡转换的支点、产业集聚的主要基地和人口集中的重要载体。推动片区联动发展,是加快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市域整体城市化的关键。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推动农村自然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变、不断夯实三级城市体系的基点。只有通过加快中心镇发展和“农房两改”,才能为转移农民在城镇腾出安居乐业的空间,减少农村人口,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更好条件。近几年,我们相继推动了慈东片区整合发展、观海卫片区集聚发展和周巷片区统筹发展,大力实施效益型建房,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我们要实施中心镇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和创新龙山、周巷中心镇建设,加快观海卫卫星城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逐步形成一主城三副城的基本空间格局。要加快推进“农房两改”,突出城中村、镇中村、近郊村等重点区域,坚持集约集聚、完善规划布局、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政策推动,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实施大区块拆迁改造。第二,在战略重点上,要以战略平台和重大产业区块为主载体。加快战略平台和重大产业区块建设,是加快“凤凰涅槃”、实现“腾笼换鸟”的切入点,也是发挥原有优势、增创新优势、推动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的关键之举。在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打造新一轮经济发展大平台作为战略重点来抓,在巩固中拓展,在创新中突破,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可持续的支撑。要坚持现有重大区块加快开发见效与新兴产业集群区筹划启动两手抓,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功能布局。既要不断提升现有产业区块开发建设水平,又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空间、资源、要素上体现倾斜,全力保障重大平台和新兴产业区块建设。要继续狠抓慈东工业区扩容升级,抓紧筹划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区块建设,及早筹建西部新兴工业集群区,突出“高、优、特、新”的产业导向,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为城市扩张提供空间;要继续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提速,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快传统商品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实施区域性市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以及鸣鹤旅游区实质性保护开发,抓紧推进文化商务区、景观大道、城西休闲娱乐商贸区、城北区块和白沙路新区等功能板块建设,大力推动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由此推动资源要素由分散配置向集中布局、优化配置转变,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从而打造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平台。第三,在战略推动的内生力上,要抓好城乡统筹改革和民营经济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在有效扩大农村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农村发展不能永远依靠城市、工业的外部输血,必须通过改革,激发内部活力,形成与城市工业的互动发展;农民享受服务保障也不能始终停留在先发地区的特殊政策探索,最终必须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体制机制。只有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农民身份换居民身份,才有可能形成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形成现代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近两年来,我们已经在龙山开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出台了“1+13”系列配套政策,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农村社区化服务以及扩权强镇试点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两权一房”资产抵质押贷款在全市试行。今后几年,我们要下更大决心、以更大手笔推进新型城市化,首先必须不失时机地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尽快从政策和体制层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为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农房两改”和片区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发展。我们必须着力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在制度创新、要素配置、市场准入、发展环境等四个领域展开,重点突破,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更活、创新能力更强、发展环境更优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要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激发民营企业活力,营造激励创业创新的新氛围,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创新;要探索建立要素配置的新机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创新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推进环境资源化和资源有偿化改革;要探索建立公平市场准入的新机制,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和市场准入领域,拓展民营经济产业发展领域;要探索建立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创新发展,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发展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第四,在战略发展的外推力上,要全面加快开放合作招商。以开放招商为重点,大力实施各领域的全方位开放合作,不仅是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着眼转机、逆势有为、保增促调”的应对策略,也是着眼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外源动力的一项长期战略。慈溪三十多年来的开放进程,就是区域经济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的进程,就是资本、人力、资源等发展要素与国内外市场互相渗透和融合,带动区域经济高速扩张的进程。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围绕抢抓大桥机遇,发展大桥经济,大力打造大桥经济现代产业板块,在思路上、策略上和载体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谋划,在宁波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赢得了相对领先的区域优势。有研究表明,现阶段资本与地区的战略合作,已经成为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力量。无论是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引进、现代产业板块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开发,还是城市建设的大区块拆迁和“农房两改”的整村连片改造,都需要我们通过开放招商引来大企业大集团,以加大推进力度、提升开发效益、形成带动效应。当前,我市新型城市化三大战役已全面展开,慈东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鸣鹤风景区等系列产业区块开发扎实推进,加上我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可观的社会消费能力等,开放招商有着十分难得的平台、基础和条件,务必要趁势而上,不断创新开放招商的平台、载体和渠道,加快引进优质大项目、与世界500强和央企对接,加快引进创新型、领军型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慈溪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5:19:06
三、牢牢抓住加快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
新型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们要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深入总结我市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成功经验,牢牢抓住加快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继续保持以新型城市化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一,在战略布局上,要打好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片区联动发展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三大战役。中心城区是一个地区城市化的灵魂和引擎,其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已经在中心城区改造提升上进行“补课”,下一步要坚持即期近期中期规划相衔接,按照加快推进完成几块、启动实施几块、前期准备几块的部署,全力以赴决战新一轮中心城区改造提升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形象和品位。片区是城乡转换的支点、产业集聚的主要基地和人口集中的重要载体。推动片区联动发展,是加快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市域整体城市化的关键。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推动农村自然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变、不断夯实三级城市体系的基点。只有通过加快中心镇发展和“农房两改”,才能为转移农民在城镇腾出安居乐业的空间,减少农村人口,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更好条件。近几年,我们相继推动了慈东片区整合发展、观海卫片区集聚发展和周巷片区统筹发展,大力实施效益型建房,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我们要实施中心镇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和创新龙山、周巷中心镇建设,加快观海卫卫星城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逐步形成一主城三副城的基本空间格局。要加快推进“农房两改”,突出城中村、镇中村、近郊村等重点区域,坚持集约集聚、完善规划布局、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政策推动,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实施大区块拆迁改造。第二,在战略重点上,要以战略平台和重大产业区块为主载体。加快战略平台和重大产业区块建设,是加快“凤凰涅槃”、实现“腾笼换鸟”的切入点,也是发挥原有优势、增创新优势、推动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的关键之举。在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打造新一轮经济发展大平台作为战略重点来抓,在巩固中拓展,在创新中突破,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可持续的支撑。要坚持现有重大区块加快开发见效与新兴产业集群区筹划启动两手抓,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功能布局。既要不断提升现有产业区块开发建设水平,又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空间、资源、要素上体现倾斜,全力保障重大平台和新兴产业区块建设。要继续狠抓慈东工业区扩容升级,抓紧筹划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区块建设,及早筹建西部新兴工业集群区,突出“高、优、特、新”的产业导向,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为城市扩张提供空间;要继续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提速,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快传统商品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实施区域性市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以及鸣鹤旅游区实质性保护开发,抓紧推进文化商务区、景观大道、城西休闲娱乐商贸区、城北区块和白沙路新区等功能板块建设,大力推动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由此推动资源要素由分散配置向集中布局、优化配置转变,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从而打造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平台。第三,在战略推动的内生力上,要抓好城乡统筹改革和民营经济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在有效扩大农村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农村发展不能永远依靠城市、工业的外部输血,必须通过改革,激发内部活力,形成与城市工业的互动发展;农民享受服务保障也不能始终停留在先发地区的特殊政策探索,最终必须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体制机制。只有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农民身份换居民身份,才有可能形成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形成现代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近两年来,我们已经在龙山开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出台了“1+13”系列配套政策,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农村社区化服务以及扩权强镇试点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两权一房”资产抵质押贷款在全市试行。今后几年,我们要下更大决心、以更大手笔推进新型城市化,首先必须不失时机地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尽快从政策和体制层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为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农房两改”和片区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发展。我们必须着力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在制度创新、要素配置、市场准入、发展环境等四个领域展开,重点突破,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更活、创新能力更强、发展环境更优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要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激发民营企业活力,营造激励创业创新的新氛围,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创新;要探索建立要素配置的新机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创新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推进环境资源化和资源有偿化改革;要探索建立公平市场准入的新机制,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和市场准入领域,拓展民营经济产业发展领域;要探索建立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创新发展,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发展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第四,在战略发展的外推力上,要全面加快开放合作招商。以开放招商为重点,大力实施各领域的全方位开放合作,不仅是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着眼转机、逆势有为、保增促调”的应对策略,也是着眼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外源动力的一项长期战略。慈溪三十多年来的开放进程,就是区域经济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的进程,就是资本、人力、资源等发展要素与国内外市场互相渗透和融合,带动区域经济高速扩张的进程。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围绕抢抓大桥机遇,发展大桥经济,大力打造大桥经济现代产业板块,在思路上、策略上和载体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谋划,在宁波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赢得了相对领先的区域优势。有研究表明,现阶段资本与地区的战略合作,已经成为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力量。无论是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引进、现代产业板块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开发,还是城市建设的大区块拆迁和“农房两改”的整村连片改造,都需要我们通过开放招商引来大企业大集团,以加大推进力度、提升开发效益、形成带动效应。当前,我市新型城市化三大战役已全面展开,慈东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鸣鹤风景区等系列产业区块开发扎实推进,加上我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可观的社会消费能力等,开放招商有着十分难得的平台、基础和条件,务必要趁势而上,不断创新开放招商的平台、载体和渠道,加快引进优质大项目、与世界500强和央企对接,加快引进创新型、领军型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