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燕娜
我是舟山人,大学学的是测绘。后来来宁波后,一直与测绘走在一起。
回忆着拿着中专的录取通知书来宁波读书的那刻,细细算来原来巳有十三年之久。似乎还在昨日,由母亲陪着坐着由舟山到宁波的大巴车,那会走的还是329国道,记忆中就是路边两排整齐的树木。现在回头再走走那条国道,发现车流不是太多,还是那两排树,曾经看来那么宽敞的路现在觉得是有点窄有点挤了。其实路是没有变窄的,只是我们都见多了新建的道路了。
开学的第一年就学计算机,从来没看过更没碰过电脑的我们,看到十四寸显示器的电脑还是又新奇又激动的。那时用的还是R12的系统,软件和硬件对那时的我们来说都是相当高级的。计算机课上老师一人发一个键盘,是那种模型的,让我们练手法,学打字。而对键盘上那么多参差的字母和数字,要从会打到盲打,从字母到五笔,觉得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可是一个月一学期后,每个人都能达到每分钟80字的及格线,这是对我们而言的对计算机的初期认识阶段和使用阶段。而现在我们对电脑的使用巳完全把打字做为最基本的要求,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电脑只是作为我们工作的一种工具。
印象比较深的是那时家乐福附近的小区的房子都是千把块一平方,那里对当时的宁波人来说就是郊区了,我们当时对房子及房价均没有任何概念。而现在那一带已经完全变了样了,是个人气聚集的居民区,有着完备的居住配套设施的高档住宅区了,房价也是十几倍地翻滚,令人难以置信的同时也感慨这个社会变化真快!
每逢星期五的晚上我们就成群结队地穿过荷池路来到三江口,那时的庆安会馆还没有修建完,印象中那里有个杉杉公园,每晚很多的中老年人在那里跳健身舞。那条路是我们闭着眼睛都可以摸着回学校的路,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以前的模样了。去的最多的还有甬江大桥下的一个大的综合市场,现在记忆相当模糊,但清楚地记得那时有个大的溜冰场,我们班经常会包场去那里溜冰。那时周边零零散散的老建筑,有些破旧地似乎一场大风一场大雨就会毁掉的房子。那一块,在2005年政府投资重建整修后变成了今日的老外滩商业区。
毕业留校一年后,2000来到现在的单位,那时叫宁波市测绘院。来面试的第一天,座着电梯上了四楼。经过一条狭长的过道,来到最里面一间宽大的办公房。那时只有门口几个位置有屏风隔着,一眼望去十几号人。现在的徐院长(当时是副主任)面试了我,我清楚地记得我说我做事认真,仔细,会吃苦耐劳,最后徐院长说了一句:要好好做!当时20岁,想象着自己那时的样子,认真地点点头,从此与测绘结上了一段缘!上班第一天,在最右边的画板上开始用鼠标和键盘点击一个个房子!那时的电脑系统也是从R12开始键入,已经完全不记得那些命令,是把簿膜纸定位在画板上,然后四角用黑胶带纸固定的,四个角定位后输座标再绘图。
记得那时的簿膜图都是铅笔手绘图,注记也是手写的,当时还有一个套图机,通过点绘式把改变的地物套到簿膜上。当时还学过清绘,清晰地记得手写“砖”“砼”,手绘不太美观的栅栏和围墙。当时我们这里没这么多部门,外业四个室,内业统一一个室。我们的数字地图也经历了多次的变革,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绘图软件。现在我们当时所学的CAD平面制图也慢慢由三维模型取代,当初简单的平面数字地图由立面多面的三维模式取代,这是最近四五年突飞猛进的技术的变革。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外业的同事出去测量都是骑着三轮摩托车,风雨天大夏天都是如此,那确实是一个典型的象征的风景线。现在巳由面包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安全有了保证,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现在人员队伍巳相当壮大,部门也越分越细,职责越分越明,人员学历也由当初普遍的中专变为现在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生。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打字 测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