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方面,那就是基础服务没有受到重视,笔者曾有朋友曾希望在Google上投放广告,于是便在Google网站上寻找联系方式,但是上面只能提交申请,说是注册后给发邮件确认。朋友等了两天没有邮件,等第三天收到邮件又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确认,在网站上又找不到电话和客服,因而朋友说:“送钱的事情都不设客服,难怪在中国搞不过百度。”这位朋友的话未免偏颇,但是却不得不值得Google中国去反思,因为它的很多页面几乎是将其英文版直接硬着翻译了过来,而与其对比明显的是,百度相关的页面上服务电话、流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全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也方便水平不高的用户操作。Google在这一点上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真的走进中国了吗,真的放下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吗?如果没有,如果以后还是让那些没那么“高端”的用户难于操作,那么“搞不过百度”那真是出于自身认识和态度上的原因,无论李开复离不离职,Google或许都该认真想想这一点。
刘允扶正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这次离职事件中另外一位重要主角,那就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据知情人士透露,李开复辞职后,他将暂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一职(证实是负责经营职责,研发职责由上海工程研究院院长杨文洛接替,责编注),执掌中国市场。不过,对于谷歌是否会将扶正刘允,还是只临时在新任总裁上任前的过渡,目前还不清楚。刘允现在的职务虽然是Google全球副总裁,但是他主管大中华区销售,负责Google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销售和渠道,这也让人从某些程度上想起了已经离职的曾与李开复并称“谷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当时他所负责的就是Google关键词广告销售、业务开发、代理商渠道建设等市场营销工作。
实际上,Google CEO施密特2007年4月来华时还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在未来会坚持一个总裁的任命机制,虽然此前刘允没有“联合总裁”总裁这一头衔,但是实际上行使的却是类似于当初周韶宁的权利。那么,施密特岂不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虽然李开复和刘允此前在公开场合上表现出两人合作已经“渐入佳境”,但是我们也“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李开复四年来的成绩未必真的可以让施密特还有佩奇和布林等满意,因此,自刘允加盟谷歌以来,就一直被猜测将是李开复的人选,而今天看来,这种猜测还真不是“捕风捉影”。
与在台湾出生、求学美国的李开复不同,刘允是一直在国内就读大学,并在高校执教后出国,随后才在美国FreeMarkets公司及新加坡电信公司担任高管,后供职于SK电讯,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及总裁。在其领导下,SK电讯在中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可以看出,刘允比李开复要更加“本土化”一些。Google总部选中了刘允,也意味着中国市场的期望越来越高,虽然刘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中国四年了,现在有几百名员工,现在如果再谈本地化的问题,或者还有多大差距,已经过时了。”但是在中国建了大楼,有几百名中国籍的员工,并不意味着Google就是一家中国的公司了,Google只有做到真的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才能称得上是真的“中国化”了。然而,这种或许可以称之为“同化”的过程将会是漫长的,跨国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迈过这一关,刘允之前的周韶宁和王怀南据说就是因为跟总部的沟通不畅而“拂袖而去”的,而李开复此次离职,也有不少人猜测他是因为既要面对强势的谷歌总部,还要面对谷歌在中国的本土化挑战,处于两难境地,因而不得不“挂印”离去,不知道刘允将来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