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传言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在食盐中加碘导致了国内部分地区甲状腺疾病增多,过去我们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食用盐中加碘之后,大脖子病的发病率直线下降,可是,为什么十多年之后,食用碘盐却被怀疑成了致病杀手了呢?
最近,有一条传言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在食盐中加碘,导致了国内部分地区甲状腺疾病增多。大家都知道,食盐加碘是我们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的一项重要举措。1993年,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消除碘缺乏病动员大会",通过了《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纲要》,决定推广全民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的防治策略。1994年国家正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固定下来。可是,为什么十多年之后,食用碘盐却被怀疑成了致病杀手了呢?
食用碘盐被怀疑成致病杀手
在浙江省杭州市,72岁的老人崔功浩拿着家里的盐罐子告诉记者,就是这里面的东西害了他的老伴。记者发现,盐罐子里装的是普普通通的食用盐。这种500克包装,售价3.7元的食盐几乎占据了杭州各大超市的货架,在包装的侧面,罗列着所包含的全部成分:氯化钠、钾、镁、钙以及20-60微克/克的碘。那么,如此普通的加碘盐,为什么会被崔功浩看做是"隐形杀手"?事情还要从去年他的妻子患病说起。
杭州市民崔功浩:"去年大概已经一年多了,刚刚是一年多,那她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那么结节比较大,它是2.5公分,2.5公分以上,就说明要癌变的。"
2008年,崔功浩的妻子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在医生的建议下实施了切除手术。
崔功浩:"切除了以后那么甲状腺素不够了,甲状腺素不够的话,力气没有,走不动,那么一天到晚要吃药,要吃一辈子这样子,那么危险性很大的。"
而更让崔功浩没想到的是,在随后的一次体检中,他自己也被诊断出同样的问题。
崔功浩:"我也有,但我小,不大,没有癌变的。"
退休前,崔功浩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他的妻子是浙江第二医院的医师,夫妇俩一直很重视健康问题,直系亲属中也没有相关病史。那么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如何发生的呢?
崔功浩:"开过刀以后我去研究去了。"
抱着深深的困惑,崔功浩开始搜集各种信息,他注意到,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而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每克含碘在20-50微克。这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220~850微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300微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规定,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碘含量为150微克-250微克。
崔功浩:"大大超过了国际上的标准了。"
与此同时,崔功浩还发现,在沿海地区,人们常吃的海鲜类食品本身就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例如,海带的碘含量为17500微克/100克,紫菜为245微克/100克。此外,即使是普通蔬菜和谷物产品,也含有碘元素。这样他们很可能面临碘摄入过量的问题。
崔功浩:"我们这个盐是海盐,海盐本身就有碘的。"
就在崔功浩感到疑惑的同时,他身边又有三四个朋友陆续被查出了甲状腺疾病。而从浙江几家大型医院的工作人员那里,他得知:自2000年以来,浙江省内甲状腺患者急剧增加,其中尤以杭州、宁波、舟山等近海地区的居民为主。此时,72岁的他心中隐约想到了一种答案:"凶手"很可能就是每天食用的加碘盐。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超市 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