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没有缺陷的年轻人”
1981年,马英九拿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到台湾。当时,蒋经国有意栽培这个年轻人,希望他在基层多锻炼,不过,时任蒋经国英文秘书的冯沪祥有意交棒给他,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也希望儿子到“总统府”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马英九毕业半年后即被任命为“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蒋经国的英文秘书。
在蒋经国英文秘书的岗位上,马英九一干就是7年。他坐在蒋经国身后,举止得体,温文有礼。在蒋经国心里,这个眼睛特别清亮的年轻人似乎没有心机,干净得像张白纸。他称赞马英九是“没有缺陷的年轻人”,对其的关心“像对亲子一样 ”。
马英九曾回忆,自己当秘书时身体过胖,在蒋经国面见访宾时曾打翻茶几。蒋经国后来指示给马英九换一个位置,可见其细心及对马英九的体贴。马英九因此决定减肥。
1984年6月,蒋经国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马英九为“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在国民党论资排辈的传统体制中,34岁的马英九身居要职,的确极不寻常。
上世纪70年代,蒋经国领导台湾创造经济奇迹时,马英九还是个学生。而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政治转型和两岸关系转机中,马英九亲身参与了核心的决策,比如,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和资深“中央民代”退职方案这两件影响深远的事,最初的方案都由他草拟。
2007年6月,马英九出版新书《原乡精神》,书中特辟专章追忆已故上司蒋经国。据书中记述,1987年3月,一次外宾拜会结束后,蒋经国照例问马英九有无报告,马英九建议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蒋经国于是要他直接去见当时的“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诒。张祖诒指示马英九草拟一个开放探亲的方案。这个草案成为开放探亲的蓝本。
1987年7月初,马英九奉命草拟有关资深“中央民代”退职方案,曾两次奉召到蒋经国的卧房报告,当时蒋已重病缠身。1988年1月12日,即蒋经国过世的前一天,这个方案获得通过。3周后,马英九带着方案到蒋经国的灵前,含泪向他报告:“交办的工作完成了!”当场泣不成声。
相关报道
马英九受蒋经国影响大
近年,岛内针对两蒋功过是非的讨论此起彼伏,观点从未统一过。不过,每当有人试图攻击蒋经国时,马英九总会站出来说话。2007年10月,“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拍摄的“两岸交流20年纪录片”中没有蒋经国的画面,引发了舆论猜想,马英九随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发表谈话:“要谈两岸交流的历史,蒋经国开放台湾人民到大陆探亲是关键的一步,因此不该被遗漏。”
去年底,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长”谢志伟,批评蒋经国时代消费物价指数曾升至47.5%,还说台湾民众现在身在福中不知福。马英九立刻反驳,指蒋经国刚上任就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但处理得当,那一年民众所得上升了36%,正好抵消了物价上涨。
岛内分析人士认为,马英九不仅极力维护蒋经国,也在学习、实践蒋经国的为政之道。2006年出任国民党主席时,马英九曾表示,国民党会延续蒋经国勤政、清廉、爱民的精神,继续以三民主义为实践理念。马英九的核心幕僚也曾对媒体表示,蒋经国是马英九的学习对象。
蒋经国一生清廉,马英九出任国民党主席后,也要求县市长清廉、勤政、爱民,他自身的清廉形象更为岛内外舆论称道。就连去年马英九骑自行车下乡运动,也被岛内媒体解读为“遵循了蒋经国的亲民路线”。
[上一页][1]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白纸 茶几 基金 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