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冯冠平作客新华网博鳌论坛前方直播间 新华网 邱小敏 摄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8日电 博鳌亚洲2009年论坛年会于2009年4月17日——19日召开,16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工商界精英、经济学家等高级代表齐聚海南。将就当前的金融危机演变、亚洲经济能否率先走出阴霾、企业创新和资本市场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新华网走进博鳌”将进行系列访谈,邀请嘉宾就相关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今天走进新华网前方访谈室的嘉宾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力合创投董事长冯冠平。
创业板不会成为圈钱工具
主持人:欢迎冯教授来到新华网博鳌访谈。您一直从事创投行业,创业板也是您最为关心的。从3月1日创业板暂行管理办法公布起,市场对它的分析、解读很多。昨天证监会发布了新的配套规则,创业板将单设发审委,接下来可能还有更多的规则出台。目前市场最关注的问题是三大块,第一是风险,第二是规则,第三是影响。您如何看待创业板的风险?
冯冠平:我们等待创业板已经等了十年,等到创业板到推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非常高兴的。创业板的风险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风险是企业本身,因为创业板对企业本身要求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相信前面几批上市的条件也不会很低的,但是毕竟来说,这些企业创办的时间比较短,它有高的成长性,但是有高的成长性就有高的风险。从海外创业板市场的情况也可以看到,上市的时候可能一大批,过几年以后有相当一批就退出了。第二个风险是投资风险,当然现在管理层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对二级市场交易创业板公司有一定门槛的限制。我认为这个也是防止炒作,因为创业板盘子比较小。投资者可以通过专门投资创业板的基金,用这种办法来参与。我看网上有的说,设立门槛,不让投资者来投资,这也是不公平的。其实,大多数散户在大起大落的情况下,未必能踩得到点子上。
主持人:市场目前还比较关心创业板的规则。国际市场上的创业板已经有很多年的运行经验。您觉得中国能否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以及香港创业板市场这两个比较成熟的吸取些经验?
冯冠平:实际上中国的创业板规则已经充分吸取了国外创业板的一些好的规定,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包括现在的退市制度。我们现在的主板,你能上市,能退市,但是真正能退市的没有几家。将来在创业板上市和退市可能会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包括企业进入创业板的门槛。
我认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但是纳斯达克成功造就了一批成功企业,比如微软,树立了非常好的典型,我认为这是为纳斯达克成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中国的创业板如果能创造一些成功的企业,我认为中国的创业板就成功了。我相信在创业板上市的很多企业,将来也会退市的。
主持人:对于创业板,市场还担心会有公司将创业板市场当成新一轮的圈钱的工具。您如何看待?
冯冠平:我认为这是市场的误解,因为创业板的盘子很小,主板一家企业上市相当于几百个创业板上市。另外,它还是有一个上下线,每天10%的涨跌幅限制,这个没有突破,而在香港、美国市场却没有涨跌幅限制,所以这块来说,我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另外,坦率地讲,如果炒家要炒创业板的股票也很难炒,因为它盘子太小,它的成交量非常小。
主持人:对于市场影响,很多人担心资金抽离会对A股造成冲击。
冯冠平:我认为这个杞人忧天。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坦率来讲是没有实践经验,可能自己都没买过股票,这方面有些误导。
“深圳速度”源于自主创新
主持人:您作为一个创投企业家,同时又身在深圳这个最具市场活力的城市,参与到创新企业的培育、开发过程。您对深圳的高科技创业环境有怎样的感触?
冯冠平:12年以前我从北京到了深圳,我去深圳的目的是四个:第一,科技成果转化。第二,搞一些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第三,孵化企业。第四,为企业培养人才。在十年当中,我们孵化了400多家企业,每年给深圳市增加GDP100多个亿,所以十年超过1000亿。另外,我们自己创办的企业有60多家,投资的企业大概有80多家。
对于高科技企业,我认为在深圳,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深圳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国是比较小的。为什么?深圳这么多年来,它在全国汲取了一些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尤其是在80年代,有大批的内地著名大学毕业生都到了深圳创业,经过二三十年,这些原来到了深圳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创业的路上已经形成了气候。
我亲自见证了深圳高科技发展的这段历史,所以深圳的企业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它的外向型也是比较强的,但是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行业。在改革开放初期时有一些传统行业,但是深圳在15年前就把这些企业,用腾笼换鸟的方式,把这些企业分散到东莞或者周边地区。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东莞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什么受到影响呢?就是因为它继续了很多传统的制造业,科技含量并不是很高。
所以从深圳来说,和东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圳聚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虽然它的外向型很强,但是它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像长三角地区,外资企业很多,外资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非常大,深圳的外资企业并不是很多。
中国创投行业要有耐性
主持人: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创投行业发展如何?
冯冠平:我认为中国的创投经历了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大概在2000年前后,这个时候在中国的创投业掀起了第一个高潮,主要是因为当时市场预期创业板将要推出来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在国内,尤其是在深圳,建立了一批创业投资公司,我记得当时深圳有100多家。这些创业投资公司相当一部分都是原来搞金融证券的人出来,他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可以很短的时间当中产生经济效益。
第二个阶段是接下来的五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中国的创投行业而言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由于当时创业板并没有启动,很多创投坚持不下去,那个时期就有很多创投套在里面,钱出不来。
第三个阶段就是到了中小板上市的时候,有不少创投套现退了出来。到2007年、2008年上半年,整个股市比较好的时候,大家进一步掀起了一个高潮,凡是有点钱的人都在那里谈论风险投资,这个时候又成立了一大批投资公司。这批投资公司在2007年、2008年又投资了一大批企业。那个时候的PE也是非常高的,有的是估值相当高。
接下来就是到了20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股市不好的时候,创投的第二次冬天又到来了。当然,现在创业板要正式启动,现在又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
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两次低潮的时候,我有一个名言,“只要你们有正确的方向,创投永远有春天”。包括去年的时候,我在深圳创投大会上就说,你们不要又开始情绪低落了,又开始认为冬天到了。我跟他们讲,你们相当一部分原来是搞金融证券的,你们没有耐性,我是搞科技出身的,我投的一些企业,从进入到退出大概要是七、八年。国外的风险投资一般也是8年,有一个周期。国内有很多搞投资的人就是善于挣快钱,他不知道时间长一点挣的钱更多。我觉得对于中国风险投资来说,要有一定耐性,要有一点儿前瞻性,不要急于挣快钱,挣快钱对企业不利,对风险投资也不利,对国家也不利。
主持人:您是做技术出身的,您在投资中国高科技创业企业,去孵化它们的时候,您觉得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人才、资金、品牌还是市场?
冯冠平:根据我的经验,“一个企业只要有高科技含量,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办好”,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起到的左右大概占到百分之二三十。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者,通常讲就是企业的第一把手。风险投资去投这家企业,首先不是看这个企业有多少技术、有多少专利,首先是看企业创业者的第一把手,具备不具备创业者的素质,我认为这个是最主要的。第二是资金,创业没有资金的支持,有很多企业就是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死在半路上,比比皆是。第三是市场。让我来排队应该是管理团队、资金、市场、技术,当然还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等。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你仔细研究一下成功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从市场出身的,他们对市场非常了解。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规律,在成功的企业里,60%是从市场转过来的,大概有20%是技术出身的,还有10%可能是搞财务,还有10%是搞其他的。对市场非常了解的创业者是很容易成功的。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基金 交易 科技创业 一批 企业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