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日发布消息消息称,目前市面上所产鸡蛋完全安全,可以放心食用,消费者投诉反应的涉嫌“问题鸡蛋”经抽查检验全部合格。(4月16日 《新华网》)
据悉,今年3月份以来,长沙市有媒体陆续曝光市场上出现“问题鸡蛋”,这种鸡蛋煮熟后蛋黄有弹性,甚至可当球抛,蛋壳明显异常。无独有偶,北京也曾出现“问题鸡蛋”,蛋黄可当乒乓球打(2007年1月5日《BTV—生活面对面》);南京蒋女士发现一枚奇怪的鸡蛋,煮熟后蛋黄不易碎,不掉渣,而且弹性极佳(2009年3月13日《现代快报》)。以上几则新闻可看出“问题鸡蛋”历史之悠久,奇怪的是为什么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对于“问题鸡蛋”,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向工商部门投诉,可见民众需要工商部门的保护。而工商部门拍拍胸脯“市面上所产鸡蛋完全安全,可以放心食用”。面对一个弹性如乒乓球般的蛋黄,得到一个如此明确的答复,试问有谁还敢“放心食用”呢?
首先,经“检验”而合格的东西也许并不合格。远的不说,就说去年的“毒奶粉”事件,那些三鹿奶粉不也是经“检验合格”的吗,结果怎么样?蛋黄如乒乓球一样,三岁小孩都知道这样的鸡蛋肯定内有玄机,为什么根据所谓的“GB2748—2003鲜蛋卫生标准”进行检验后就合格了呢?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食品药品监督、农林、工商、质检、卫生等五部门齐聚一堂围绕“问题鸡蛋”展开讨论,最后结论是:目前暂无鸡蛋的国家标准(2009年3月13日《现代快报》)。既然五部门专家一致认为无“国家标准”,那么长沙工商部门怎么又有标准了呢?
其次,据报道,此次检查是抽样检查,统计学告诉我们,抽查只有到了一定的比例才能说明问题,而长沙工商部门“抽取的12组鸡蛋样品”和整个“市面上”的鸡蛋相比,又占了多大的比例呢?工商部门又解释“可能是鸡蛋低温储藏和运输不当出现的极个别现象”,那么工商部门是不是有责任找出确切的问题呢?如此语焉不详的解释和检查手段怎能让民众“放心食用”呢?
再次,报道中还说,长沙市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避免买到问题鸡蛋”,说明“市面上”的鸡蛋还不是“完全安全”,否则又怎么需要消费者自己睁大眼睛呢?这样自相矛盾的提醒,看似善意,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
笔者认为,也许“问题鸡蛋”的问题不大,但是其背后的问题却不小。如果想公众真正对检验结果“放心”,工商检验部门不仅又从检验标准和手段上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