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漫天飞,能否刺激经济?
从2009年3月2日起,北京苏宁电器将在其50家门店向市民发放单张100元、总价值达5000万元的消费券,每位居民凭身份证限领一张。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老百姓大药房开始在北京地区发放购药消费券。(资料图片)
近日,各地消费券发放之势可谓愈演愈烈。除了杭州来上海发券这样的"跨地域发放事件",为了促进消费,广东东莞给市民发放红包,成都、杭州等地政府也纷纷给市民发放消费券,种类从旅游消费券到市民消费券、教育培训消费等等,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不少商家也是借势起风推出如"购房消费券"、"旅游消费券"、"购物消费券"、"建材消费券"、"空调消费券"等五花八门的消费券。一时间消费券漫天飞舞。
消费券到底效用有多大?商家乱发消费券和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有什么不同,会不会出现问题?一时间,"消费券"成为全国老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而消费券带来的疑惑、烦恼也随之产生。 复旦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认为,首先应该对众多的消费券有所区分。一般意义上讲的消费券,指的是政府派发的以公共财政为资金来源的城市消费券;而各种商家打出的购房、购物消费券其实质是代价券、折扣券。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李刚副教授指出,这两种消费券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为了刺激居民消费而派发的,属公益福利性质,而商家派发的消费券则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以盈利为目的。他举例说,"消费券"并非什么发明创造,西方早已有之。"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经济未出现波动或衰退时,政府为了缩小消费差距、提振消费水平而给一些低收入者派发消费券,主要用于其食品和教育等公共支出,是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形式存在的。在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则通过派发消费券来刺激消费,促进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消费券 中新社发 许康平 摄
消费券
2009年2月28日,重庆市部分旅游爱好者来到解放碑步行街,准备领取杭州旅游局派送的旅游消费券。图为发放现场。
陆铭认为,短期而言,消费券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但它还只是短期的尝试,我国目前还没有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有比较成型的消费券发放制度。
来自浙江的调查显示,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共有1300多人次使用杭州市民消费券到桐庐各景点游玩。旅游人均消费在516元,而市民消费券只占很小的比例。旅游的往往是一家人,门票使用消费券,而住宿、游玩、吃饭还是用现金支付。这意味着,消费券起到了1:20的放大效应。
然而,质疑消费券者则指出,消费券发放看似热闹,但从拉动内需的角度看,它对于刺激消费的作用是"治标不治本"。最近央视复兴论坛发起的"您是否支持全民消费券"网络投票活动中,消费券的支持者人数似乎暂时超过了反对者。参与投票的658名网友中,64.13%认为"消费券能够转化成实际的消费能力,是当下刺激消费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不过,依然有多达236人表示反对,并指出"扩大内需,还是要靠增加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公平来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6元 热门 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