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杭州在上海派发3万套旅游消费券,不料遭遇一些路人哄抢,现场一度失控。此前,江苏常州在上海派发旅游消费券,也出现了哄抢现象。
旅游消费券、购物消费券,甚至购房消费券……伴随着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消费券不断出炉,漫天飞舞,"消费券"现象不仅牵动了老百姓的视线,也引起了今年“两会”代表的强烈关注。
然而,派发消费券如何才能达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初衷?又该如何避免发放消费券的"一些技术问题"导致发生新的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
2009年3月1日,“杭州旅游消费券”正式开始在上海发放,在发放点之一位于黄浦区九江路的杭州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遭到哄抢,发放活动被迫取消。
旅游消费券发放:一边遭哄抢,一边受冷遇
3月1日,杭州旅游消费券在上海启动派发当天,作为派发点之一的九江路杭州银行上海分行排起了千人长龙阵。原定下午2点开始的派发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清晨就来排队。这似乎足以说明消费券对普通老百姓的吸引力。然而,主办方看到,临近中午,排队市民规模已经达到千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激增,出于担心,只得提前从下午1点就开始派发消费券。
下午2点,大量人员仍在源源不断涌来,而杭州旅游消费券却接近派发完毕。当工作人员提醒申领者不必再排队等候时,部分激动的群众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挠,强行冲击侧门,开始哄抢旅游券。原本秩序井然的队伍顿时"哗乱",围栏被推倒,有人被挤倒在地,手脚受伤。警方在拉起了警戒线之后,主办方于2点30宣布停止派发活动。一小时后重新向等候在银行门口的群众派发旅游券,半个小时内发放完毕。
"杭州消费券"上海遭遇哄抢事件,引起了网上网下的热烈讨论。而上海市民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也相当复杂。此前,江苏常州在上海派发消费券时,其实已经发生了类似的状况。据介绍,杭州在沪派发消费券,已经吸取教训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例如,将室外派发改为室内派发,控制人数;每次只允许10人领券,等等。而在哄抢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也启动了应急预案。然而,群众对旅游消费券的渴望还是超过了消费券发放者的预期。与部分群众在上海哄抢旅游消费券同时,南京发放的旅游消费券却遭遇了不少市民的冷遇。不少获得了旅游消费券的市民更是不顾其不准买卖的规定,将100元价值的旅游消费券在网上以50元甚至更低价格转让。面对媒体质疑,转让者也振振有词,"近期没有旅游计划,用不上消费券,不如转让给有需要的人"。
2009年2月28日,济南市民踊跃领取旅游消费券。 (袁鹏 谢永亮 摄)
旅游消费券发放,为何遭遇"冷热两重天"?对此,网民各抒己见。网友KA抱怨说,旅游券发放不够"实惠",噱头大于实际意义。"虽然旅游券可以每40元抵用10元,但出门旅行各项花费远远超过所得到的实惠"。"旅游消费券其实刺激不了消费。原因很简单:在乎消费券那点小便宜的人没啥消费能力,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根本不会去凑那个热闹。"网友euro2k则认为,消费券根本没有发到合适的人群手中,结果等于白费劲、"白费券"。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低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