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批发市场一片繁忙(资料照片)。 记者 王增芳 摄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各类专业商品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品牌逐步形成,完善的现代商品市场群也成为宁波市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这些专业市场促进了市场流通,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见证了宁波改革开放的成果。
【人物名片】
讲述人:崔吉甫,宁波市蔬菜有限公司董事长。
讲述人:陈振保,宁蔬果品批发市场总经理。
讲述人:王亚琴,望湖市场个体工商户。
【专家点评】
宁波市贸易局市场网点管理处处长朱玉林:
宁波的专业市场自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9年,宁波在恢复农村集贸市场的同时,开放城市集贸市场,放宽上市商品范围,使已经关闭多年的城市集贸市场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83年,全市城乡市场已发展到272个,集市贸易成交额2.98亿元。1985年我市开始培育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使得各类市场都得到充分发展。
据统计,到2007年底,宁波全市共有商品市场663个,成交额达到1600亿元,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场有81个,年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市场有107个。其中余姚中国塑料城成交额达到279亿元,镇海液体化工产品市场交易额100.6亿元,宁波华东物资城80.53亿元。全市有186个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其中被评为四星级的5个,三星级的24个,二星级的70个,一星级的87个。各类专业市场对宁波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了商品流通一条重要渠道。
当年蔬菜市场是毛竹棚
“一根扁担两只篮,三餐吃不饱四季穿破烂,灵桥堍头毛竹棚,篰(bù)鞋经理来当家。”回忆起宁波蔬菜批发市场的历史,市蔬菜公司董事长崔吉甫用这四句话来概括,他说,改革开放之初,因为蔬菜实行计划供应,那时的蔬菜批发站地处灵桥堍头,面积不到5亩。
1978年到1985年宁波的蔬菜供应实行统购统销,主要是29个品种的蔬菜,如青菜、萝卜、茄子等,这些蔬菜实行计划面积、计划种植、计划上市、计划价格的模式,其中“四菜一瓜”——青菜、大白菜、包菜、咸菜、冬瓜,是重点保障的大路菜品种。
最早的蔬菜批发市场十分简陋,四面漏风的毛竹棚是主要建筑,上面盖着瓦片。崔吉甫说,“1985年以前那里只是蔬菜公司的一个供销站,农民把按计划种植的蔬菜拉到那里,按指定价格卖给蔬菜公司,蔬菜公司再把这些蔬菜分发到各菜场和军需单位。所有的蔬菜供应都按计划进行,没有市场行为。”
如今市场条件全国一流
1985年,蔬菜供应逐步放开购销价格,但“四菜一瓜”仍是必保品种。这一年,占地6000平方米的灵桥蔬菜批发市场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蔬菜产销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批发市场成立后,开始有农民把自家种的蔬菜挑来交易。因为当时的种植水平有限,蔬菜品种只有几十种,当年市场的蔬菜交易量也只有2.4万吨,交易金额450万元。
1994年,随着城市人口增加,灵桥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交易量猛增到8万多吨,原有的市场显得不够大了。1994年8月28日,蔬菜批发市场搬迁到江东兴宁路38号,占地面积增加到26000平方米,蔬菜市场和果品市场正式分开。
随着宁波人口的增多,蔬菜消费量逐年增大,蔬菜品种也增加到120多种。2007年,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再次搬迁,搬到周宿渡路30号,营业面积增加到8万平方米。
崔吉甫介绍,现在的市场硬件设施在全国堪称一流,蔬菜交易都在室内进行,配备有先进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从2007年起,蔬菜交易实施IC卡管理,市场交易的蔬菜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都能直接追溯到种植户。据统计,2007年宁波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全年交易蔬菜45万吨,交易金额8.1亿元,预计2008年全年可成交蔬菜50万吨,成交额10亿元。
水果市场跻身全国50强
“以前市场硬件条件很差,水果交易过秤要靠人力抬,两个人用根大棍子抬着大杆秤,一次最多称一两百公斤东西。一天下来,工作人员都累得不行。”陈振保回忆,果品批发市场的前身是蔬菜批发市场旁边的一排摊位。上世纪80年代初,水果品种少,只有苹果、橘子、梨等几个大路品种,因为没有冷库设备,果品的保质期很短。
1994年,宁蔬果品批发市场正式开业,在甬城最早引进了洋水果。“最初引进的洋水果是从上海转道来的美国蛇果,大概3元一个。一些卖水果的都不敢进多了,因为同样的价格买国产苹果可以买几箱。”
如今,宁蔬果品批发市场常年销售的水果品种近百种,洋水果有几十种。水果交易用电子秤称重,电脑结算。市场还有先进的果品农残检测设备。该市场是浙东地区最大的果品市场,经营面积4万多平方米,可存储果品3000多吨,年成交额超10亿元,跻身全国水果批发专业市场50强。
望湖市场:
从棚顶市场
到城市窗口
从事批发生意的王亚琴,1986年10月搬入望湖市场,亲身经历了望湖市场2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1986年,宁波东渡路颇有名气,而望湖市场刚刚建成,又在当时人气冷落的南站附近,几乎没人知道这个新兴市场。当时望湖市场只有一层,是一个简易的棚顶市场,分为菜场、服装、小百货三块。百来个小商品摊位空着一大半,市场冷冷清清的。
王亚琴回忆,那时长春路附近的公交车不多,望湖市场周围的居民小区也没几幢楼。因为市场人气不旺,大部分经营户每天9点以后才到市场,而下午2点以后几乎就没有顾客了,经营户也都早早歇业回家。
就这样过了两年,1988年起望湖市场逐渐有了起色。当时市场里不少经营户靠低价跑量的销售方式吸引顾客,这一招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市场人气一天天旺起来,也有新的经营户搬进市场。到1988年底,望湖市场内的摊位基本有人经营。
上世纪90年代初,望湖市场已经成为宁波最有名的小商品交易市场。原有的设施与容量逐渐饱和,在工商部门的安排下,经营户们暂时搬到二中操场的临时摊位上,望湖市场进行了梯层式改造。
1993年王亚琴又搬回望湖市场,这时市场已经从原来的简易棚顶变成了两层楼的房屋。一楼是菜场、五金交易区,二楼是服装、小百货交易区,隔层是鞋帽交易区。“搬回市场以后,生意一路红火。每天早上7点多,市场门口就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王亚琴说,“才搬回市场一年多时间,摊位又不够了。1994年市场开始扩建二期工程,在原市场的北侧新建交易区。”
市场扩建后,新增摊位很快被抢购一空。后来菜场搬了出去。王亚琴告诉记者,她的一个好姐妹、同在望湖市场经营服装的吕惠丽,那时就曾排队买摊位,她从头天晚上8点一直排队到第二天上午10点钟,10多个小时的艰辛等待,终于买到一个摊位。
王亚琴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望湖市场成了宁波的窗口单位,我国不少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国际友人都曾到望湖市场视察和参观,当时望湖市场也成了不少外国游客来宁波旅游的必到之处。
■相关链接
专业市场发展之路
宁波专业市场从1990年进入繁荣期,1992年到1997年新增大型专业市场28家,是宁波市兴办专业市场以来大型专业市场开业最多的阶段。
1992年开设余姚临山市场、慈溪周巷副食品市场、宁海百家农产品市场、象山船舶市场;1993年开设宁波建材物资市场、宁波路林综合市场、江东水产品批发市场、宁波轻纺城、慈溪天元铁皮市场、余姚小商品市场;1994年开设宁波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特大型的余姚中国塑料城、宁海东海禽蛋饲料市场;1995年开设慈溪工业品市场、浒山蔬菜批发市场、慈溪桥头废塑料市场、余姚江南水暖城、象山水产城;1996年开设宁波灵桥日用品市场、宁波现代建筑装潢市场、宁波万国商城、慈溪金慈塑料城、慈溪旧货交易市场、余姚中国模具城;1997年开设宁波天一数码广场、宁波华东物资城、余姚农批市场、宁海跃龙市场。
1998年、1999年有余姚五金汽配市场、宁波物资城姚江市场、镇海液体化工产品市场开业。2000年,又接连开出4家专业市场:慈溪农产品批发市场、宁海红枫建材市场、宁波颐高数码电子电器市场、宁波湾头钢板市场。
2001年~2005年新开的市场有:宁波南门汽配市场、宁波世纪轿车城、宁波新世纪家居商城、慈溪新时代装饰材料市场、四海服装市场、宁波京润水产市场、镇海钢材市场、浙东棉纱市场、镇海煤炭市场、宁波新时代钢材市场。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船舶 化工 建材市场 交易 IC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