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电 影 | 电 视 | English | 对 话 | 时 评 | 图 片 | 健 康 | 时 尚 | 女 性 | 汽车 | 宁波帮 | 社 区 | 博客 | 牛播网 | 论 坛 | 贴吧
首页 | 特别报道 | 视频报道 | 三十年三十事征文 征图 | 改革开放30年30事 | 30年创新人物
高层论述 | 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访谈 | 宁波巨变30年:政治 经济 民生 新农村 科教文化
 
港口触角深入腹地 临港工业的崛起
一所大学改变一座城市  撑起新型社保伞
延续城市文脉的老外滩 起航的商业航母
和谐滕头村 “一村一品”的星火燎原
客运码头的前世今生 浙东第一街的蜕变
马家富
王延勤
王锦文
3561服务班
储吉旺:退伍老兵的传奇人生
熊续强:把握经济脉动的房产巨人
“顺其自然”书写宁波大爱
唐锡尔: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吕忠达:与桥结缘,不走寻常路
严小军:“钱江学者”的海洋梦
吴祖楣:湾底,致富路上的“宁波红”
何承命:中国纺织业的“维科舞步”
相关专题
30年创新人物

张家仁:激情燃烧的宁波岁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年12月16日 17:54

人物名片

  张家仁,男,山西汾阳人,1944年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先后担任镇海石油化工总厂厂长,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8年9月至今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级顾问。

  上榜理由

  他率领镇海炼化走内涵发展道路,使原油综合加工能力从550万吨/年提升到800万吨/年。“八五”期间,公司累计实现利税38.24亿元,利润19.94亿元,利润年均增长幅度达46%。1995年的销售收入、利税和综合经济指标全部进入全国前50名的排序。他本人先后被授予“浙江省优秀企业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管理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中石化总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创业创新故事

  张家仁至今记得很清楚,1978年的大年初二,刚刚34岁的他到当时正在筹建的省重点工程浙江炼油厂(镇海炼化的前身)报到时,还洋溢着年味的宁波,生机勃勃。此后,他20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就和宁波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如今,担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级顾问的张家仁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豪情满怀,他说宁波是他的第二故乡。

  大力拓展市场

  据张家仁回忆,1975年立项的浙江炼油厂,是为了解决国家和浙江燃油能源供应不足而建的。1978年,一纸调令将在外省工作的张家仁和另外19名同事一起调到了镇海担任技术员。张家仁到镇海报到时,一期工程250万吨炼油能力已经基本建成,报到第二天,他就投入到开工准备中,当年一期工程顺利投产。

  张家仁说,炼油厂开工不久,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国内原油供应不足,厂里有油就开工干一段,没有油就停工休整,让职工们学习,处于半负荷的状态。同时为解决浙江省缺少化肥的问题,省政府和化工部又决定在镇海引进世界上第二套用重油生产尿素的设备,开始了大化肥建设。1983年化肥生产设施建成投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大大缓解了浙江和宁波农村用化肥难的问题。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为满足国内的用油需求,镇海炼化开始扩建第二个250万吨炼油工程,但是第二个250万吨的炼油设备建成投产后,国内计划内原油供应不足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企业发展。这时,厂领导果断地决定接炼国家试点推出的高价原油。当时,在国内炼油系统,镇海炼化首开炼高价油的先河。

  张家仁说,那个时候,大家都有一股子冲劲儿,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就去干。随后,老厂长孙玉宝亲自带人到外地进行考察,并开拓市场,将炼出来的高价油卖到深圳、厦门等地,后来也在省内解决了销售,使企业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缓解。1983年,浙江炼油厂改名为镇海石油化工总厂,划归新组建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在创新中发展

  在镇海炼化工作期间,除了吃饭、睡觉外,张家仁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自身工作做好,和同志们一起努力把企业搞好。随着镇海炼化的高歌猛进,他的角色也在不停地转换着: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副科长、副处长、分厂厂长、总厂副厂长、厂长,一直到1997年,担任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说起这段经历,张家仁有很多感慨,他说镇海炼化之所以能发展壮大、越走越好,改革创新始终贯穿其中,企业班子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从而开创了一片生机勃勃的事业。在他看来,企业发展是硬道理,离开创新不行。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缓解国内原油供应不足的问题,领导班子决定找一些外国原油来加工。当时有不同的意见,一是炼不了国外油;二是缺少检验手段等。时任镇海炼化常务副厂长的张家仁,在老厂长孙玉宝的领导下,和其他厂领导下决心要试一下。后来,这个方案得到了中石化总公司党组的支持和批准。随后他们通过外贸渠道,联系了第一笔加工外国油的合同——为美国南加州联合油公司加工5万吨印尼米纳斯原油。这是新中国炼油厂代理加工进口油的第一份合同,合同目前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那段时间,他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天天和技术人员泡在一起研究如何炼好国外油。经过努力,终于开炼了第一船国外原油。外国公司接到产品后,非常满意,称没有想到,中国的炼油厂也能炼出这么高标准的油。当时,他们也非常激动:不但赚钱了,还增加了信心,开拓了眼界,了解了国际石油市场,培养了自己的队伍。镇海炼化也开始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道路。镇海炼化是国内第一家对外国油进行来料加工的企业,这个业务他们一直做到1994年,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劲。

  1991年,张家仁等班子考虑,产品能够走向国际市场,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口原油来加工呢?这个想法得到了中国石化总公司党组和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支持,很快就给予了镇海炼化外贸自主权。这在当时是一件相当了不得的事情——那时候,出口完全都是代理。给了这个政策,等于给企业插上了翅膀。据了解,镇海炼化也是全国首批拥有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外贸自主权的炼化企业。

  1994年,企业准备把炼油能力扩建700万吨,但遭遇到资金“瓶颈”。此时,他们又抓住机遇,经中国石化总公司党组推荐和中国证监会批准,作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炼油企业,发行了H股,拿回了15亿元人民币资金,700万吨改扩建项目很快于1996年建成。

  这时,镇海炼化的经营管理已和国际市场接轨,企业规模也进入了大企业的行列。1996年,张家仁和当时的领导班子提出再扩建一套800万吨炼油装置,并经国务院批准,首次在国外发行了可转换债券,又拿回来了1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将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到1500万吨,成为世界级大型炼油企业,并从此开创了镇海炼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不断滚动发展的步伐。

  1998年,张家仁奉命调动入京,参加组建中石化集团。谈起这段工作经历,张家仁说,他人生中最黄金的岁月,是在宁波度过的,他一直也把自己当作“阿拉宁波人”。

  离开宁波已经十年了,但张家仁每年都会抽时间到宁波来看看,“宁波的发展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在宁波生活工作20年的人,我衷心地祝愿宁波的明天会更好。”张家仁说。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出口 成品油 化工 技术员 来料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