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少华
“宁波改革开放30年30事”评选结果今天揭晓,历时半年的评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参与投票的市民近22万。通过评选活动,人们在回忆大事件中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各行各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出了宁波发展的鲜活经验。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宁波实行计划单列20周年。
共同回望宁波30年腾飞的坚实步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宁波实行计划单列20周年,市委决定开展“宁波改革开放30年30事”评选活动。
透过这一件件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我们重温了一个又一个永载史册的辉煌时刻,感受到了宁波人“敢为天下先”的雄伟胆魄,看到了一次次创新创业大潮在东海之滨席卷而起。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回望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方向,为宁波发展再创奇迹而努力。
审时度势抓机遇
在中国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分布着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五个“明星城市”,集计划单列市与副省级城市于一身。
在这五个“明星城市”中,宁波的发展堪称独特:从当年的底子最差跃升为经济实力仅次于深圳稳居第二,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30年间,宁波演绎了一个个后来居上的奇迹。而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宁波人对历史机遇的把握。
1985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快宁波经济开发问题会议纪要”,决定成立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是年12月10日,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宣告成立,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的谷牧同志担任组长。
国务院为一个地方城市专门设立领导和协调机构,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尽管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运行只有短短的三年多时间,但它协调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宁波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宁波发展的超强功率“发动机”。
从城市地位来看,宁波历经了从县级市到地级市,从计划单列市到“较大的市”,再到副省级城市的跨越。
——1983年5月31日,中共浙江省委决定:撤销宁波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宁波地区行政公署,将原宁波地区所辖的鄞县、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六县划归宁波市管辖。
——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复决定对宁波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继续在宁波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1987年6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宁波市计划单列,按市辖行政区范围,1988年起全面实施单列。
——1988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为“较大的市”。从此,宁波拥有了立法权,宁波经济社会各项建设有了地方性法规、规章保障。
城市地位的提升,使得宁波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尤其是实行计划单列给了宁波一个新的发展起点,经济计划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计划、规划、外贸、工业、农业等方面更加自主地制定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推动着宁波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者。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之所以能够备受中央、省委的关怀,城市行政级别逐级提升,既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大局的现实需要,也是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善抓机遇的结果。
发挥优势增动力
一个宁波港,一个“宁波帮”,是宁波最大的两个资源。
30年来,宁波人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尽最大努力把独特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
曾是“五口通商”之一的宁波港,在近代历史的变迁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沦为内河港,到20世纪70年代年货物吞吐量也只有一两百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拥有深水良港的宁波,被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台,港口开发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1979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外籍轮船可以出入宁波港,世界各地货物可以通过宁波港往来运输。从这一刻起,宁波港重新向世界敞开了胸怀,宁波对外开放由此启航。
港口就像一个支点,撬动着宁波的发展步伐。
放眼全球,世界上的国际性都市90%以上位于海岸线和大河河口的三角洲上,“以港兴城、港兴城荣”成为近百年来国际性都市发展的共同走势。
宁波决策者敏锐地看到了这个世界发展规律。1992年5月26日至27日,中共宁波市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建设“东方大港”的远期战略目标。
港与城互动,港兴则城兴。依托港口,宁波着力打造浙江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1984年5月,宁波被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与四个经济特区一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1984年10月,国务院批准创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发区之一。
——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宁波保税区,这是浙江省惟一的保税区,成为一种“比特区还要特区”的试验性开放区域。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是继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之后的中国第5个保税港区。
港口的日益繁荣,带动着宁波城市的发展。1999年7月,国务院批复《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定位宁波城市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
城兴则港荣。随着宁波经济的腾飞,宁波港口也突飞猛进。2000年11月8日,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0048亿吨,跻身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亿吨大港行列。此后,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幅度连续保持全国第一,2007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45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2位,世界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万标准箱,居大陆港口第4位,世界第11位。
今年11月21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跃升至世界第10位,世界大港的梦想在东海之滨成真。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同志的这一伟大号召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的宁波人,由此激发了海外“宁波帮”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潮,对宁波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85年10月29日11时20分,这在宁波教育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办的宁波大学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次年8月,宁大录取首届新生280人,宁波告别了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历史。
视家乡建设、发展为己任,“宁波帮”人士为宁波发展奔走呼号,捐款赠物,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从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到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无不凝聚着包玉刚、卢绪章等“宁波帮”人士的心血。资料显示,从1984年到2007年,共有5万多名海外“宁波帮”回乡,向宁波捐资1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捐资60亿元人民币;宁波5000余家三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200多亿美元,其中70%是海外“宁波帮”直接投资或由他们牵线搭桥而引进的。
资源也是优势,有的是天然所赐,有的是先人造就。但是,后人如果不努力,就可能错失良机,错失发展。改革开放30年以来,正是由于宁波人审时度势,最大地发挥了宁波港和“宁波帮”的优势,使得经济社会的发展如虎添翼,取得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开拓创新抢先机
无宁不成市。这是宁波人开拓创新的写照。
30年来,宁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
在刚刚评选揭晓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个创新案例”中,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宁波模式”榜上有名。2007年7月,我市首次召开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会议,推出了“1+X”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配套政策,探索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宁波模式”,开了全国先河。
2001年8月18日,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成立,通过电话和互联网构建起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企业、市民的三赢效果,创造了中国当代的公共服务产业一种新模式。7年来,它为民解决求助事项211万多件,办结率达到100%。这个探索实践被授予中国城市管理政府创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40多项殊荣。
2003年,海曙区在全国率先实现59个社区居委会全部直接选举。4年之后,全市11个县(市)区的235个城市社区全部实现直选,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社区全部直选的城市。
2004年4月15日,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奠基,以中国学生为主、面向全世界招生,开展本科、研究生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一笔。
开拓创新不只在政府管理层面,宁波人的创新思维渗透在各个领域。
在经济领域,1993年11月26日,宁波被国家体改委正式批准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新一轮体制改革由此被“引爆”。
在农村方面,宁波成为当时杭嘉湖、宁绍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较早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区域。从1979年到1983年的五年间,全宁波地区有3.43万个生产队实行了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3万农户承包了350万亩集体土地。
在交通建设上,2008年5月1日,经历了十年论证、五年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实现试通车。这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以其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五项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12年前的12月6日,浙江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开通,从此拉开了宁波高速公路时代,先后建成甬台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绕城高速公路西线等,交通格局实现了从陆路交通区域末端到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的嬗变。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人敢闯敢冒险敢为人先,在发展上先人一步抢先机,经济社会发展由此走在了全国前列,“宁波活力”声名鹊起。
科学发展创和谐
口袋与脑袋一起富才是真富。这句宁波老话揭示了宁波人眼中的财富观。
30年来,宁波人执着追求科学发展,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谱写了精彩的乐章。
2004年5月,中共宁波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实施“六大联动”,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的目标;2007年3月,中共宁波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在深入实施“六大联动”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六大提升”,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两次党代会确立的战略目标显示了我市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心。
以人为本,谋发展。2007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3.1亿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51元,增长13.6%。
以人为本,解民忧。2007年11月7日,宁波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至此,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覆盖全市城乡本地居民和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宁波迈向“全民社保”时代。
以人为本,种文化。1986年12月8日,宁波名列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9月,我市5部(件)文艺精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总数列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之首,实现了我市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史上的新突破,显示了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的巨大成果。
以人为本,创文明。2005年10月,宁波戴上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2007年年底宁波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而这已是我市连续第5次获得这一光荣称号。
以人为本,保生态。1993年6月5日,滕头村被评为“全球生态500佳”;2007年,滕头村被评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在全国树立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滕头村两获全球性大奖,正是宁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一个缩影。
发展让百姓得实惠。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结语:这一件件大事,见证着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坚实步伐,浓缩了宁波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蕴含着宁波全面计划单列20年的成果,也揭示了30年来宁波腾飞发展的经验。
三十而立。宁波秉承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基础和经验,必将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谱写更加灿烂的未来!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险 财富 会议 席卷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