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胡亚琴的百货店生意越来越红火。
1991年6月,孙振耀搬进望湖市场做生意已经5年了。 受访者提供照片 记者 王增芳 翻拍
【核心提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经营体制逐渐放活,随着城市待业青年就业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一些人开始以个体户的身份做小本生意,既活跃了市场,又增加了收入。
个体户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凭借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不少个体户冲破旧观念,挣下创业的第一桶金。从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个体户,对推动市场成熟,发展个体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物名片】
讲述人:胡亚琴,宁波第6个登记的个体户,现为宁波泰源管理咨询业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讲述人:孙振耀,1980年开始摆摊,宁波第一批个体户,现为宁波爱飞特针织品公司总经理。
市民营个体协会秘书长朱康文:
30年来,宁波个体私营经济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宁波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个体经济也成为宁波私营经济重要的孵化器。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宁波个私经济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对扩大农村就业,活跃农村市场,满足农民多种需要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个私经济逐渐为人们所认同,从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物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并进一步纳入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点评】
从经营熟食摊
到开管理咨询公司
今年58岁的胡亚琴是东渡路上最早的一批个体户。据市民营个体协会登记的资料显示,胡亚琴是宁波第6个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因为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她又是家中老大,胡亚琴担起了养家的重任。1980年,当年30岁的胡亚琴拿到了工商局颁发的个体户营业执照,从此在东渡路摆起了熟食摊。
“那时当个体户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些朋友、同学知道我在做生意,甚至觉得害臊,不愿意和我往来。”胡亚琴回忆,“80年代初做熟食生意不像现在品种丰富,只能经营牛下水,并且一个月最多只能从屠宰场进八副牛下水,遇到生意好的时候8天就把一个月的生意做完了。”
直到1982年,菜场里可以购买牛肉了,胡亚琴才逐渐丰富了熟食品种。
虽然熟食摊生意红火,但是非常辛苦。1984年,胡亚琴放弃了熟食摊生意,搬到南站的一家6平方米的小店面,卖起了扑克牌、行李袋等小杂货。辛苦经营了5年,胡亚琴的小杂货店从“鸽子笼”变成了50平方米的南盛百货商店,同时她又拾起了老本行,开了一间30平方米的小吃店。“那时人人都叫我老板娘,不仅在南站一带,在宁波我的店也小有名气。”
不过这个老板娘当得却一点都不安逸,回忆过去,胡亚琴颇有感触,她说:“那个时候太苦了,去义乌进货要赶夜班火车,来回一趟光路上时间就要两天。为了省钱车票买的是硬座,吃饭就更别说了,都是啃从家里带去的大饼。”
胡亚琴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义乌进货,牛仔裤、锅碗瓢盆、麻将牌等杂货装了整整三大编织袋、一个大号牛仔包,还有两个小背包。“为了省钱,每次进货的东西都是自己背回家,可那次我感觉整个人都快被压断了。实在撑不住了,只好把行李拿去托运,三个编织袋加大号牛仔包过秤一称,93公斤!这个数字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还不算两边肩膀上挎的小背包的重量。”
到1996年,胡亚琴已经在南站开出了2家百货店、2家小吃店。她先后在甬港大桥与新街买了两间店面房。
胡亚琴告诉记者,“过去创业很艰辛,所以小富即安的思想也逐渐出现,后来很多继续发展的机会都没有抓住。随着南站拆迁改造,我的店到2004年全部被拆了,这样才改行开了现在的管理咨询公司。虽然现在生意没有做得很大,但是第一批个体户的经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从街边卖袜子
到注册商标办企业
今年70岁的孙振耀是宁波第一批个体户,干个体整整28个年头。虽然已到古稀之年,但老人拿起电话谈生意口齿清晰,思路敏捷。
1980年42岁的孙振耀放弃了在集体企业做搬运工的工作,从亲戚朋友处东拼西凑了200元,在东渡路附近的咸塘街卖起了袜子、袖套笼、自行车垫。
1982年,孙振耀向工商部门递交了申请表,继续做他的小本生意。直到1983年,孙振耀才接到通知,说营业执照办出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孙振耀高兴得整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就去工商所领取了营业执照。
有了营业执照,有了固定摊位,并不代表可以放开手脚干。当时,国家批准的个体户必须落实到具体个人,孙振耀的摊位,只能由他负责经营。那时个体户经营的货品强调“小”,因此孙振耀的摊位只不过由一张一平方米大小的三夹板搭成,卖的是袖套笼、衬衫假领子、袜子、表带、脚踏车坐垫之类的小东西。
“小本生意,一天赚一两块钱。”那时,一个国营企业的普通职工,基本月工资在20元左右,所以孙振耀的生意虽小,养家足够了。
1986年,孙振耀和其他几十户经营户一起搬进了望湖市场做生意,从此结束了露天摆摊风吹雨打的日子。“那时望湖市场搭了一个大棚,只有一层,大家俗称棚棚市场。作为新兴商业市场,这里比较冷清,而东渡路已成气候,所以大部分在东渡路的个体户都不愿意搬过来。”孙振耀告诉记者,看到这个情况,他主动向工商局申请了4个摊位,并把自己的摊位取名“振跃百货”。
小门面一下子扩大到了5米长的大门面,孙振耀做起生意来显得得心应手。“我店面大,同一商品出样最多,款式也最多,在市场里非常引人注目。后来国家政策允许个人做批发,市工商局在望湖市场里批准了8家经营户从事批发业务,我就是其中之一。”1987年,孙振耀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一下子雇了8名工人,这也在望湖市场内引起了轰动。
1995年,孙振耀经营的百货门类已经扩展到了领带、西服、羊毛衫等,同年他又在望湖市场附近购置了一套50平方米的居民房作为仓库,进一步扩大经营业务。
1999年,孙振耀看中了与望湖市场一路之隔的龙湾新村,在那里买下了一套两层住房。楼下临街的房子他用来做店面房,楼上的房间则做仓库与办公室。不过他不急着开业,而是先注册了宁波爱飞特针织品有限公司与爱飞特商标,从此孙振耀从个体户变成了私营企业主。现在他主要代理经销各种国产名牌针织品,包括袜子、毛巾、家居服、内衣、棉毛衫等10多个品种。
现在,孙振耀将大部分生意交给女儿打理,但他依旧舍不得离开生意场,一有老朋友的业务,必定亲自出马。孙振耀说,他有信心继续做大企业,因为下个月公司另一家大型旗舰店就要开张营业了。
宁波个私经济30年发展
宁波个体工商户达26.77万户
1979年,国家重新确定个体经济的地位、作用,个体工商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0年1月8日,宁波市开始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发证工作,全市共登记发证4597户4689人,营业额754.7万元。
1983年,允许城乡居民和剩余劳力从事个体经营,并放宽批准权限、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简化登记审批手续,个体工商业发展迅速。
1987年,个体经济稳步发展,当年宁波个体工商户达105681户160407人,分别比1980年增加21.9倍和33.2倍,营业额78791万元。我市个体外向型经济开始发展,56户个体工商户的产品出口创汇1120万元。
1992年,根据省工商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发展个体经营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工商局在登记对象、经营范围、审批规定上进一步放宽,使个私经济结束了徘徊、下降的局面。
1999年,我市成立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指导协调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拓宽登记领域,简化登记手续,大力鼓励、引导、支持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6797户,到1999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211369户,从业人员37.2万人。
审批手续的改革,让个体户拿执照更加方便。如今,只要拿着身份证和经营场地证明到工商局去,当天就能办出来。据宁波市工商局统计,截至2008年9月底,宁波全市个体工商户达26.77万户,从业人员54万人,资金数额103.46亿元。个体工商户总量增长集聚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多种新兴行业。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车垫 衬衫 工资 货品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