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绍兴"行政卖房"利益链调查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1月04日 15:11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政府的胃口

  在《百姓》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把矛头指向绍兴新县城——柯桥的楼市和造城运动。

  1983年,绍兴地区规划调整,绍兴县城改为绍兴市越城区,周围农村划给绍兴县,绍兴县政府借驻越城区办公。所以一直以来,绍兴县是“有县无城”。2001年3月,绍兴县政府整体正式搬迁柯桥镇,从此拉开了新县城建设的序幕。

  绍兴县是中国轻纺基地,被称为“浙江第一县”,连续多年入围全国十强县,同时作为省管县,绍兴拥有比较大的财政自主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绍兴新县城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8年时间,累计投入360亿元用于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县城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到44平方公里,城市户籍人口由几万人增至近20万。

  2007年3月,绍兴县委县政府推出“611”建设计划,用6年时间,建成100幢15层以上的高层企业总部大楼和现代商务大厦;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启动的还有房地产“611”,6年时间建设100栋高层住宅和10座精品楼盘。计划“一年奠基础,三年出形象,六年基本建成”。

  根据《百姓》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绍兴县已建成“611”工程高层住宅40余栋,建成和在建的高层企业总部大楼50多栋。

  绍兴县招投标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绍兴县城有36块土地拍挂,到2007年,这一数字增长到74块。熟悉绍兴房地产市场的房产经理杨光说,县政府搬迁以来,绍兴县每年递增几十家房地产项目公司。

  当地许多传统的纺织印染企业,纷纷转型投资房产,据一位在某印染集团任职的高管透露,绍兴几乎所有的大型纺织、印染企业都有自己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有的甚至连主业都不做了。去年一年,绍兴县就有190多个房地产项目公司在运作。

  根据杨光的调查和绍兴县建管(房建)局的统计数字,绍兴县城平均每年的居民迁入量约2万人,能消费掉2千到3千套住宅房,按一套房子120平米算,绍兴县城每年的住宅房销售量在25万至40万平米之间,算上户型的不断加大和老柯桥人的新生代结婚换房,按目前的状况,一年的销售量也不会超过60万平方一米,但今年的商品住宅楼的供应面积为180万平米,供远远大于求。

  杨光断言,今年的绍兴县的房地产销售肯定比较困难。

  原材料的上涨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飙升,使得今年绍兴县的纺织品贸易大为缩水。这里生产的纺织品主要供应出口,最大的市场就是美国,美元贬值使对美出口大幅萎缩。根据《百姓》获得的信息,定单往往都是按去年的价格定的,原料的上涨导致成本上扬,而进口方又不愿加价购入。这样,形成的结局是,许多贸易公司宁愿支付违约金,都不愿出单。

  本地的经济虽然强大,但经济结构主要是比较单一的纺织品贸易,与之相关,做贸易这批人成为消费房产的主流。杨光曾花费半年时间,做出了绍兴县迄今唯一的图表——纺织品贸易和房地产销售的走势图,在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走势的一致性。

  纺织品贸易的不景气,导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对‘611工程’”,政府补贴力度很大。但问题是,房子盖好是拿来卖的。政府照顾的越多,造楼这帮人越慌。其实房地产形势好,不需要照顾,我卖掉有钱赚就行了,现在是卖不掉,你补贴我再多也没用。”杨光告诉《百姓》。

  根据他的计算,绍兴的房地产已经占到其经济的30%。“去年拍了一百多块地,竞争激烈,今年流拍很多。商品房市场反应冷淡,就连为数不多的几个新楼盘也卖不动。”

  “但政府手里囤积的土地非常惊人,这几年的拆迁非常厉害,县城周边大量土地已经转化为建设用地了。”杨光连用两个“非常”。

  为了搞活房地产市场,绍兴县政府不遗余力。特别对第三产业支持力度更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房租补贴,税收补贴,财政奖励,品牌建设奖励。

  个体在新县城买房,政府给予住房商业性贷款财政贴息,补助标准为住房贷款额的1.5%,共补助两年。人才补贴,可以享用从2.2%到3.7%不等的购房补贴,按购房款总额连续两年每年补助2.2%到3.7%。

  “这是政府在集聚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说,但按照国际惯例,城市人口达到80——100万,人口积聚效应才会显现,第三产业需求才跟得上。绍兴新城人口这么少,扩张不合时宜。

  认同感缺失

  事实上早在政策出台前,关于绍兴房地产的小道消息早就满天飞了。进入2008年,绍兴县城多块土地流拍,楼市低迷,在当地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一位当地建筑设计院的建筑师透露,他们2007年审核的设计图纸,柯桥新城比整个绍兴市区还多。“造这么多房子,县政府要负责,因为土地的出让权在他们手里。住宅、写字楼突飞猛进,原因无非是要建设大柯桥,实现大发展,这是一种常见的政绩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地教师说。

  他认为最关键的是,现在政府犯错,居然让民众来买单,这实质上是一种对民众的公开掠夺。据他透露,很多在新城上班的人,他们住在市区,每天上下班在30分钟车程的市区和新城之间奔波很不方便,许多年轻人便自发联系公交公司,要求包车。结果,这个要求被政府制止了。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逼迫你去柯桥买房。

  可现实是,许多绍兴县的老百姓不愿到新县城买房。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绍兴东南部的平水、王坛、陶堰、孙端、稽东、兰亭、福全、富盛、漓渚等镇,在文化心理上只认同绍兴市区(原来的老县城),对他们来说,进城就是进市区。在市区买房安家,是许多绍兴富裕农民祖祖辈辈的愿望。新县城——柯桥,在他们看来,就是个卖布的地方,历史沉淀无法跟绍兴市区相比。

  平水镇郊的刘振海,今年57岁,是个雷竹专业户,家里世代以种植雷竹为生,这个镇也被称为“浙江雷竹之乡”。自家8亩雷竹,一年下来竹笋的收入有2万元左右。随着竹笋价格的看涨,刘振海预计今年的收入可达3万元。

  今年年底儿子要结婚,刘振海夫妇拿出一生的积蓄交给儿子,在去年八月定了一户120平方的三室两厅,尽管儿子在轻纺城做生意,他们却没有把房买在新县城,而是安在了绍兴市越城区。

  当初买房的时候,一家人也有过争论。最初儿媳妇认为买在新县城比较好,工作比较方便。但刘振海不同意,离家太远,回家不方便,“再说了,它能有市区好吗?”后来儿子考虑到将来子女的教育问题,最终取得一致意见。

  这么多年来,刘振海就去过柯桥新县城两次,一次是2003年儿子刚到柯桥工作,他去给儿子送被子。一次是2005年,他到新县城给家人更换二代身份证。

  平常从不去县城,他认为柯桥很远,不论在距离上,还是心理上。

  与老爹相比,儿子更为现实。“柯桥新城,少有娱乐场所,医疗水平低,文化设施少,图书馆、公园、游乐场都跟不上,又没有绍兴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凭什么吸引人入住?”

  这基本上能代表市区周边及绍兴县东南部原住居民的心态。

  在当地最火的网上论坛——绍兴E网,一位孙端镇的网友发帖说,我们孙端人到城里去,就是去越城区,而不会去我们的县城柯桥,因为对我们孙端人来讲逛城就是到市区,而不是柯桥县城。平水、王坛、陶堰、孙端、稽东、兰亭、福全、富盛、漓渚等,这几个镇的人也没几个会去柯桥县城的。

  另一位平水镇的网友说,我是平水人, 我非常爱家乡, 爱平水, 爱绍兴。但我却从没把柯桥县城也看作家乡。奇怪了,我甚至不习惯把柯桥人与绍兴人混为一谈,柯桥好似一个非常远的地方,与新昌、嵊县差不多。

  在绍兴县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绍兴市越城区地处中央,把整个绍兴县一分为二,而柯桥新县城则偏北一隅,绍兴县东南部乡镇被市区阻隔。

  对许多人来说,柯桥是个赚钱的地方,论及消费和居住,人们选择的是市区。

  绍兴市历史悠久,建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先秦时,越王勾践迁都会稽(绍兴),绍兴成为中国东部的政治文化中心。南宋时改称绍兴府,沿袭至今。碧水乌篷、社戏石桥、王羲之、陆游、蔡元培、鲁迅,绍兴市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积淀。

  柯桥虽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区开发,已丝毫看不到古镇的影子。在绍兴县政府网上,对新县城柯桥的介绍是,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

  年轻的轻纺城难抵古老的绍兴城对百姓的吸引,对绍兴的百姓来说,文化才是根。

  (文中王芳、杨光为化名)(来源:《百姓》杂志)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产经 出口 求才 贷款 被子 
稿源: 红网  编辑: 朱慧慧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牛年股市股民牛盼
美俄卫星相撞
大明星小沈阳
多省市发消费券刺激消费
我国多省旱情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