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讲一件我忘记了的故事
问起杨东顺学雷锋做过的好人好事,他皱皱眉头,说“都是小事,不记得了。”问急了,他想了想,“给你讲个我忘了的故事。”
1965年时杨东顺还是个战士,班里个跟他一同入伍的战士,情绪突然有些不对头。一天战友们出去训练,杨东顺站岗回来,看到这个战士枕头下压着一封拆开的信。
“我一看,家里是农村的,挺困难。母亲有病了,来信的意思是多少给家里寄点钱看病。”杨东顺知道,战友肯定是因为没有钱犯了愁。他就按照地址写了个信封,让卫生员周日上街时顺路给寄去了20块钱。
当时战士一个月的津贴是六块,杨东顺家境也并不好,除去日常花销,一年能攒下20块很不容易。
没多久,看见这位战友眉头舒展开了,杨东顺暗暗松了口气:一定是钱寄到了,危机得以缓解。
而后战友发展的很顺利,成为同期兵里第一个提干的,后来又在连队当上了司务长,一年后去了师级单位当车管助理。
因为互帮互助是班里很平常的事情,杨东顺很快把这件事情忘记了。
20年后,已经转业到地方的杨东顺回老家探亲,忽然接到战友的电话。“他听说我回老家,非要和爱人一起来看我。”
杨东顺不知道是何缘由,“他说,我是来感谢你的。20年前你寄给我家的20块钱,你不记得了?信封上你写的字我可认得呢!”
杨东顺笑:这只是滴水之恩——给人一滴水的人,怎么可能总记得这件小事情。
在杨东顺看来,雷锋所做的事情,也是一滴滴水,人人都可给予,人人都能做到。“这就是平凡而伟大。实实在在像雷锋那样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学雷锋。”
或许是性格使然,杨东顺始终觉得学雷锋是件无须张扬的事,也无需刻意的形式,不用冠什么名头。转业到地方,他甚至有意隐瞒了自己曾经是“雷锋班”班长的身份,每年三月五日要去作报告搞活动,他都以其他理由跟单位请假。
杨东顺说,不管到哪里做报告,他都讲两个方面:一是讲给大家真实的雷锋是什么样的。“我在连队里听到雷锋的同期兵讲雷锋,很真实,很具体,我想把这个传递给大家。”另一个是讲讲怎么学雷锋。“学雷锋就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好每一件事上。”
他在给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学院作报告时说,自发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上街上做好事也很好,但是不能刻意去追求。
“我跟他们讲,你是学生,完成好你的学业,学好你的知识就是学雷锋,学校内部,同学之间,需要体现雷锋精神的事情有很多。你们从不同地区来到这里,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就是你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的对象。你每个月省出10块钱,就是发扬雷锋精神。不用刻意去哪里做好事,遇到了就做是好的。”
在杨东顺看来,雷锋精神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活在世上,你的一生要对社会有所奉献,对周围的同事有所贡献。不一定是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在具体的工作中,一言一行中,都可以做到。二是做事不能图回报,雷锋也好,雷锋班班长也好,战士也好,先想的是自己怎么做,而不是去想通过这件事我能得到什么回报。一个人做一件事要图什么回报,达到什么目的,是肯定做不好的。”
杨东顺也不是没有“目的”,他的目的都有点儿“怪”。1980年转业到长途客运公司后,原本在车队当干部一路顺风顺水的杨东顺,选择在1986年调入保险公司当理赔员——工资与此前持平,工作却操劳不少。
“那时候刚恢复保险公司的业务。我在长途公司的时候就经常跟他们打交道,业务人员对汽车的业务一点都不熟悉,修理汽车需要多少钱完全没概念。有时候赔偿明明是5000元能处理的,他们可能给赔10000元。”杨东顺的目的很简单:我想我要是要保险公司去,可以给他们省一大笔钱。
理赔员工作辛苦,接到报案立刻就要出发,杨东顺经常在半夜被吵醒,最远的时候甚至跑到新疆去出险。汽车兵出身的杨东顺偶尔还兼任司机:“有一年冬天头一晚下了雨夹雪,第二天地面光的像镜子。我们有个干部得急病了要送医院,俩司机谁都不敢开。”杨东顺驾轻就熟地把车开到医院,“这没什么,‘雷锋班’里的每个人遇到这种事,肯定都会这么做。”
“雷锋班”第五任班长杨东顺:我带着遗憾离开“雷锋班”
稿源: 新华网 2012-03-07 15:30:19
给你讲一件我忘记了的故事
问起杨东顺学雷锋做过的好人好事,他皱皱眉头,说“都是小事,不记得了。”问急了,他想了想,“给你讲个我忘了的故事。”
1965年时杨东顺还是个战士,班里个跟他一同入伍的战士,情绪突然有些不对头。一天战友们出去训练,杨东顺站岗回来,看到这个战士枕头下压着一封拆开的信。
“我一看,家里是农村的,挺困难。母亲有病了,来信的意思是多少给家里寄点钱看病。”杨东顺知道,战友肯定是因为没有钱犯了愁。他就按照地址写了个信封,让卫生员周日上街时顺路给寄去了20块钱。
当时战士一个月的津贴是六块,杨东顺家境也并不好,除去日常花销,一年能攒下20块很不容易。
没多久,看见这位战友眉头舒展开了,杨东顺暗暗松了口气:一定是钱寄到了,危机得以缓解。
而后战友发展的很顺利,成为同期兵里第一个提干的,后来又在连队当上了司务长,一年后去了师级单位当车管助理。
因为互帮互助是班里很平常的事情,杨东顺很快把这件事情忘记了。
20年后,已经转业到地方的杨东顺回老家探亲,忽然接到战友的电话。“他听说我回老家,非要和爱人一起来看我。”
杨东顺不知道是何缘由,“他说,我是来感谢你的。20年前你寄给我家的20块钱,你不记得了?信封上你写的字我可认得呢!”
杨东顺笑:这只是滴水之恩——给人一滴水的人,怎么可能总记得这件小事情。
在杨东顺看来,雷锋所做的事情,也是一滴滴水,人人都可给予,人人都能做到。“这就是平凡而伟大。实实在在像雷锋那样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学雷锋。”
或许是性格使然,杨东顺始终觉得学雷锋是件无须张扬的事,也无需刻意的形式,不用冠什么名头。转业到地方,他甚至有意隐瞒了自己曾经是“雷锋班”班长的身份,每年三月五日要去作报告搞活动,他都以其他理由跟单位请假。
杨东顺说,不管到哪里做报告,他都讲两个方面:一是讲给大家真实的雷锋是什么样的。“我在连队里听到雷锋的同期兵讲雷锋,很真实,很具体,我想把这个传递给大家。”另一个是讲讲怎么学雷锋。“学雷锋就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好每一件事上。”
他在给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学院作报告时说,自发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上街上做好事也很好,但是不能刻意去追求。
“我跟他们讲,你是学生,完成好你的学业,学好你的知识就是学雷锋,学校内部,同学之间,需要体现雷锋精神的事情有很多。你们从不同地区来到这里,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就是你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的对象。你每个月省出10块钱,就是发扬雷锋精神。不用刻意去哪里做好事,遇到了就做是好的。”
在杨东顺看来,雷锋精神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活在世上,你的一生要对社会有所奉献,对周围的同事有所贡献。不一定是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在具体的工作中,一言一行中,都可以做到。二是做事不能图回报,雷锋也好,雷锋班班长也好,战士也好,先想的是自己怎么做,而不是去想通过这件事我能得到什么回报。一个人做一件事要图什么回报,达到什么目的,是肯定做不好的。”
杨东顺也不是没有“目的”,他的目的都有点儿“怪”。1980年转业到长途客运公司后,原本在车队当干部一路顺风顺水的杨东顺,选择在1986年调入保险公司当理赔员——工资与此前持平,工作却操劳不少。
“那时候刚恢复保险公司的业务。我在长途公司的时候就经常跟他们打交道,业务人员对汽车的业务一点都不熟悉,修理汽车需要多少钱完全没概念。有时候赔偿明明是5000元能处理的,他们可能给赔10000元。”杨东顺的目的很简单:我想我要是要保险公司去,可以给他们省一大笔钱。
理赔员工作辛苦,接到报案立刻就要出发,杨东顺经常在半夜被吵醒,最远的时候甚至跑到新疆去出险。汽车兵出身的杨东顺偶尔还兼任司机:“有一年冬天头一晚下了雨夹雪,第二天地面光的像镜子。我们有个干部得急病了要送医院,俩司机谁都不敢开。”杨东顺驾轻就熟地把车开到医院,“这没什么,‘雷锋班’里的每个人遇到这种事,肯定都会这么做。”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