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属于心灵表述、心灵工程,这是最根本的。所以考虑什么样的心灵表述、什么样的心灵工程可以实现创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反其道行之,才是抓住文化工作根本的战略。
●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需要经过理性自觉、产生理性自信、然后有自强心,在此基础上怀有平等意识。否则,自惭形愧是无从谈起文化问题的,只能是奴隶文化。
●从中国传统文化考虑出发,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界限不应该是问题,而民本、民生、和谐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或文化则必须加强,不能削弱。
●软实力不是提高不提高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中国人应当去自己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智慧,寻找到自己的软实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光是什么茶文化、酒文化、美食、变脸等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更须是高端文化。。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认为,不能将文化事业仅限于娱乐层次、产业化的层面。文化属于心灵表述,文化事业是一项心灵工程,抓住这点,就抓住了文化工作的根本战略。中西文化交流中,需经过理性自觉、自强,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平等的交往。中国人应当从自己的文化中去寻找自觉的软实力,中国的高端文化应该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
文化事业是社会灵魂工程
记者: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具有什么有利的条件?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田辰山:我们具有的物质力量比过去强大了许多,也有很大的财力投入。这是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如果把文化更多地放在娱乐层次、可以产业化赚取利润的手段看,这反而最后会成为最致命的挑战。文化属于心灵表述,文化事业是一项心灵工程,这是最根本的。所以考虑什么样的心灵表述、什么样的心灵工程可以实现创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反其道行之,才是抓住文化工作根本的战略。
文化自觉、自强才能文化自信
记者:前期,《红旗文稿》刊登云杉的文章,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同时联系了国内外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做了一个阐述。文章在网上发表以后,反响很强烈,田教授,您怎样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概念?
田辰山:早在2002年,我写过一篇“自觉性、自信力、文化交流:百年来中华文化自觉现象的历史脚迹”的文章,是在香港开的一次文化问题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后发表在江苏社科院杂志上。其中,我谈到中华文化为什么应该自信的观点,中国人对自己文化产生信心有三个最基本的理由:
一、中华文化有一个互系性的思考方式。它让我们总是寻找事物的两方面、求和谐、求平衡。这是祖先传下的法宝。它让中华民族智慧、敏捷、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华文化是一个道德体系,人道体系。它告诉这个民族,命运在于它自己,而不在上帝,更不在别人。道德在人的身上,神奇在人的身上,人存在它们就存在。
三、中华文化是个开放体系,最能与时俱进、最能包容、自重。它的内涵像大海一样深广。这都是与西方文明形成鲜明对照的特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基本点。这也是可以与西方文化交流、互补的基础。”
我认为,文化自强与文化自觉、自信是一个整体。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自信的延伸,需要文化自觉和自信作基础。可以说,没有文化自觉与自信,谈不上文化自强。因为有自觉和有自信之落实点在先,才能有自强之源泉,才有可交流之意义。而自觉、自信之落实点从哪里来?这是需要一定的好坏、利弊、正面与反面的标准、经过恰如其分的审视自觉逻辑发现的。如果只是有感觉,不理性,甚至冲动,就发现不了中华文化值得自信的落实点,就没有第二步的交流,没有交流之中自强的来源;甚至干脆就是“西化”。
“西化”也有角度问题、也有个认真研究的问题。向西方学习、文化交流、现代化、西化等这些概念,在意义上是很容易互相游移的,但毕竟不是同一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在学术上,不同意义上游移是一种偷换概念或者推理的短路现象。自强是在自己坚实的位置上开始的。对自己的文化抱虚无感,是无法找到位置的,就会局促不安、尴尬不适、常处被动精神状态。交流永远是有政治意义的,不这么想的人是庸人。也即,交流需要平等,没有平等,谈不上交流,自强也就无从谈起。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需要经过理性自觉、产生理性自信、然后有自强心,在此基础上怀有平等意识。否则,自惭形愧是无从谈起文化问题的,只能是奴隶文化。
田辰山:文化事业是社会灵魂工程
稿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10-11 15:59:18
●文化属于心灵表述、心灵工程,这是最根本的。所以考虑什么样的心灵表述、什么样的心灵工程可以实现创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反其道行之,才是抓住文化工作根本的战略。
●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需要经过理性自觉、产生理性自信、然后有自强心,在此基础上怀有平等意识。否则,自惭形愧是无从谈起文化问题的,只能是奴隶文化。
●从中国传统文化考虑出发,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界限不应该是问题,而民本、民生、和谐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或文化则必须加强,不能削弱。
●软实力不是提高不提高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中国人应当去自己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智慧,寻找到自己的软实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光是什么茶文化、酒文化、美食、变脸等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更须是高端文化。。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认为,不能将文化事业仅限于娱乐层次、产业化的层面。文化属于心灵表述,文化事业是一项心灵工程,抓住这点,就抓住了文化工作的根本战略。中西文化交流中,需经过理性自觉、自强,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平等的交往。中国人应当从自己的文化中去寻找自觉的软实力,中国的高端文化应该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
文化事业是社会灵魂工程
记者: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具有什么有利的条件?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田辰山:我们具有的物质力量比过去强大了许多,也有很大的财力投入。这是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如果把文化更多地放在娱乐层次、可以产业化赚取利润的手段看,这反而最后会成为最致命的挑战。文化属于心灵表述,文化事业是一项心灵工程,这是最根本的。所以考虑什么样的心灵表述、什么样的心灵工程可以实现创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反其道行之,才是抓住文化工作根本的战略。
文化自觉、自强才能文化自信
记者:前期,《红旗文稿》刊登云杉的文章,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同时联系了国内外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做了一个阐述。文章在网上发表以后,反响很强烈,田教授,您怎样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概念?
田辰山:早在2002年,我写过一篇“自觉性、自信力、文化交流:百年来中华文化自觉现象的历史脚迹”的文章,是在香港开的一次文化问题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后发表在江苏社科院杂志上。其中,我谈到中华文化为什么应该自信的观点,中国人对自己文化产生信心有三个最基本的理由:
一、中华文化有一个互系性的思考方式。它让我们总是寻找事物的两方面、求和谐、求平衡。这是祖先传下的法宝。它让中华民族智慧、敏捷、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华文化是一个道德体系,人道体系。它告诉这个民族,命运在于它自己,而不在上帝,更不在别人。道德在人的身上,神奇在人的身上,人存在它们就存在。
三、中华文化是个开放体系,最能与时俱进、最能包容、自重。它的内涵像大海一样深广。这都是与西方文明形成鲜明对照的特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基本点。这也是可以与西方文化交流、互补的基础。”
我认为,文化自强与文化自觉、自信是一个整体。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自信的延伸,需要文化自觉和自信作基础。可以说,没有文化自觉与自信,谈不上文化自强。因为有自觉和有自信之落实点在先,才能有自强之源泉,才有可交流之意义。而自觉、自信之落实点从哪里来?这是需要一定的好坏、利弊、正面与反面的标准、经过恰如其分的审视自觉逻辑发现的。如果只是有感觉,不理性,甚至冲动,就发现不了中华文化值得自信的落实点,就没有第二步的交流,没有交流之中自强的来源;甚至干脆就是“西化”。
“西化”也有角度问题、也有个认真研究的问题。向西方学习、文化交流、现代化、西化等这些概念,在意义上是很容易互相游移的,但毕竟不是同一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在学术上,不同意义上游移是一种偷换概念或者推理的短路现象。自强是在自己坚实的位置上开始的。对自己的文化抱虚无感,是无法找到位置的,就会局促不安、尴尬不适、常处被动精神状态。交流永远是有政治意义的,不这么想的人是庸人。也即,交流需要平等,没有平等,谈不上交流,自强也就无从谈起。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需要经过理性自觉、产生理性自信、然后有自强心,在此基础上怀有平等意识。否则,自惭形愧是无从谈起文化问题的,只能是奴隶文化。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