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故宫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稿源: 中国新闻周刊  | 2011-08-11 16:51:26

  改革

  “其实这不是故宫一个单位的问题,你说哪个国家机关和单位不存在这些问题?”回想5月以来故宫连续经历的风波,甄妮说。

  甄妮曾留学法国昂热大学,学习国际艺术管理,其中便有文物古迹经营管理的课程,毕业后一直在法国工作。去年10月,她加盟故宫宫廷文化公司,任职市场开拓总监,负责公司形象、战略策划、营销企划、合作和媒体关系等事务。作为一个曾经在“宫里”呆过的人,她并不认为故宫如媒体所渲染得那般“傲慢”,而是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媒体和公众。“说到根上,故宫还是一个大国家机关,但国外大博物馆的馆长不会从官僚体系中任命,而会以学术、艺术成就和管理为选拔标准。”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幽泓看来,故宫的管理体制,是导致故宫近期连续发生“丑闻”的重要原因。

  “故宫是非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属文化部管理。”陈幽泓说,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故宫博物院成为官僚体系的一部分,院长就是向上级行政长官负责,而不是向公众负责。“现在故宫还像它的原名一样,是个封闭的、外人不能知道的紫禁城。”

  事实上,故宫并非没有进行过改革。据北京博物馆协会出版的《北京博物馆年鉴(1988-1992)》,因上任初始便接连发生两起窃案一起火灾,1987年上任的新院长张忠培便着手建立新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新的制度采纳岗位责任制,将全院工作分为13类,对21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和部处主任、处长岗位责任制均做了详细规定,希望以“责任落实到人”来完善不足。

  但这样的自我监管模式,事实上仍是“人治”,层层向上负责,最后仍归结为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计划经济模式。

  高和对此深有体会。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启功先生到博物院看画,按宫内规定,如要触碰藏品,均需戴手套,避免汗液对文物造成侵害。但启功先生不愿戴手套,高和希望院内领导能够提醒并要求,陪同参观的领导却抹不开面子作出要求,最后,高和自己强硬地要求启功先生必须戴手套。启功先生勉强同意只戴一个手指头,高和便说:“那好,只有这一根手指有权力摸。”

  高和承认,此事闹得在场人士均非常尴尬。但他觉得,既然是规定,便任何人都要遵守,没人应该享有特权。然而在“官本位”的体制和氛围下,做到“规定面前,人人平等”又谈何容易。

  后来有一次某中央领导来故宫参观瓷器,高和便提前把“丑话”说在了前头:领导来参观非常荣幸,但这些瓷器都非常娇弱,只能看,不能动,如要动,请保管人员替您动,您只管动嘴,想看里儿我们给您看里儿,想看底儿我们就给您看底儿。

  旅居伦敦的资深媒体人曹吉力对大英博物馆极为熟悉,他在邮件中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了大英博物馆的管理模式。

  大英博物馆直接受英国政府文化体育媒体部行政管辖,资金主要来自国库,但大英博物馆的管理者并不由政府指派。现任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戈,原是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于2002年被大英博物馆理事会公推为大英博物馆馆长。

  大英博物馆理事会的成员也是公开的。在25名现任理事会成员中,除了英国女王任命的一名人选之外,英国首相府、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科学院以及伦敦文物学会等不同部门分别提名理事会成员,这些成员并不在大英博物馆拿工资,因为他们都是诸如英国石油公司总裁、英国金融保险公司高管,以及剑桥大学分院院长这样的社会名流。

  此外,大英博物馆的收入和开支都要上报英国国家审计局(NAO),审计局亦是独立于政府之外,定期会把审计结果对外界公布,公众可以在其网站上随意浏览。

  “要想真正做到国际上文博单位的水平,肯定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长期在欧洲从事文化遗产经营的经历,也让甄妮得出结论,“光靠国家的拨款完全不可能实现,故宫需要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国家拨款、基金会资助、企业和个人资助,把所有力量整合在一起做文物保护,这才是以后的出路。”而故宫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得太快,体制却没有跟上”。

  在甄妮看来,宫门紧闭并不能真正地保护文物和文化,博物馆的文化管理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要把这些历史遗迹“做活”。她介绍,法国的凡尔赛宫里商店也很多,经常有演出活动,在不开放的时间内,管理方也不时宴请一些主要赞助者。

  她所供职的法国公司也从事此类经营活动。如,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舍农索城堡,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沙龙的发源地,甄妮在法国供职的公司就结合这个背景,把城堡中一个漂亮的长廊设计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画廊,每年夏天都邀请世界级的大师来做个展。这种方式既遵循了城堡的传统,又把相对不重要的部分更好地利用起来,让它从次要的部分变成了当地艺术传承的地方。在昂布瓦兹皇家城堡,因其有皇家宴会传统,甄妮的公司就在城堡不开放的时间,安排一些私宴及演出活动。

  因此,她并不觉得将复建后的建福宫作为宴会场所有何不妥,“建福宫原来也是皇家御用,也有宴会的传统,那么不妨将其在非开放期间用作传统宴会或活动的场所”,但真正的问题是,“在现有体制下的经营不可能做得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燕】

故宫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稿源: 中国新闻周刊 2011-08-11 16:51:26

  改革

  “其实这不是故宫一个单位的问题,你说哪个国家机关和单位不存在这些问题?”回想5月以来故宫连续经历的风波,甄妮说。

  甄妮曾留学法国昂热大学,学习国际艺术管理,其中便有文物古迹经营管理的课程,毕业后一直在法国工作。去年10月,她加盟故宫宫廷文化公司,任职市场开拓总监,负责公司形象、战略策划、营销企划、合作和媒体关系等事务。作为一个曾经在“宫里”呆过的人,她并不认为故宫如媒体所渲染得那般“傲慢”,而是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媒体和公众。“说到根上,故宫还是一个大国家机关,但国外大博物馆的馆长不会从官僚体系中任命,而会以学术、艺术成就和管理为选拔标准。”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幽泓看来,故宫的管理体制,是导致故宫近期连续发生“丑闻”的重要原因。

  “故宫是非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属文化部管理。”陈幽泓说,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故宫博物院成为官僚体系的一部分,院长就是向上级行政长官负责,而不是向公众负责。“现在故宫还像它的原名一样,是个封闭的、外人不能知道的紫禁城。”

  事实上,故宫并非没有进行过改革。据北京博物馆协会出版的《北京博物馆年鉴(1988-1992)》,因上任初始便接连发生两起窃案一起火灾,1987年上任的新院长张忠培便着手建立新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新的制度采纳岗位责任制,将全院工作分为13类,对21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和部处主任、处长岗位责任制均做了详细规定,希望以“责任落实到人”来完善不足。

  但这样的自我监管模式,事实上仍是“人治”,层层向上负责,最后仍归结为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计划经济模式。

  高和对此深有体会。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启功先生到博物院看画,按宫内规定,如要触碰藏品,均需戴手套,避免汗液对文物造成侵害。但启功先生不愿戴手套,高和希望院内领导能够提醒并要求,陪同参观的领导却抹不开面子作出要求,最后,高和自己强硬地要求启功先生必须戴手套。启功先生勉强同意只戴一个手指头,高和便说:“那好,只有这一根手指有权力摸。”

  高和承认,此事闹得在场人士均非常尴尬。但他觉得,既然是规定,便任何人都要遵守,没人应该享有特权。然而在“官本位”的体制和氛围下,做到“规定面前,人人平等”又谈何容易。

  后来有一次某中央领导来故宫参观瓷器,高和便提前把“丑话”说在了前头:领导来参观非常荣幸,但这些瓷器都非常娇弱,只能看,不能动,如要动,请保管人员替您动,您只管动嘴,想看里儿我们给您看里儿,想看底儿我们就给您看底儿。

  旅居伦敦的资深媒体人曹吉力对大英博物馆极为熟悉,他在邮件中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了大英博物馆的管理模式。

  大英博物馆直接受英国政府文化体育媒体部行政管辖,资金主要来自国库,但大英博物馆的管理者并不由政府指派。现任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戈,原是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于2002年被大英博物馆理事会公推为大英博物馆馆长。

  大英博物馆理事会的成员也是公开的。在25名现任理事会成员中,除了英国女王任命的一名人选之外,英国首相府、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科学院以及伦敦文物学会等不同部门分别提名理事会成员,这些成员并不在大英博物馆拿工资,因为他们都是诸如英国石油公司总裁、英国金融保险公司高管,以及剑桥大学分院院长这样的社会名流。

  此外,大英博物馆的收入和开支都要上报英国国家审计局(NAO),审计局亦是独立于政府之外,定期会把审计结果对外界公布,公众可以在其网站上随意浏览。

  “要想真正做到国际上文博单位的水平,肯定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长期在欧洲从事文化遗产经营的经历,也让甄妮得出结论,“光靠国家的拨款完全不可能实现,故宫需要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国家拨款、基金会资助、企业和个人资助,把所有力量整合在一起做文物保护,这才是以后的出路。”而故宫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得太快,体制却没有跟上”。

  在甄妮看来,宫门紧闭并不能真正地保护文物和文化,博物馆的文化管理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要把这些历史遗迹“做活”。她介绍,法国的凡尔赛宫里商店也很多,经常有演出活动,在不开放的时间内,管理方也不时宴请一些主要赞助者。

  她所供职的法国公司也从事此类经营活动。如,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舍农索城堡,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沙龙的发源地,甄妮在法国供职的公司就结合这个背景,把城堡中一个漂亮的长廊设计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画廊,每年夏天都邀请世界级的大师来做个展。这种方式既遵循了城堡的传统,又把相对不重要的部分更好地利用起来,让它从次要的部分变成了当地艺术传承的地方。在昂布瓦兹皇家城堡,因其有皇家宴会传统,甄妮的公司就在城堡不开放的时间,安排一些私宴及演出活动。

  因此,她并不觉得将复建后的建福宫作为宴会场所有何不妥,“建福宫原来也是皇家御用,也有宴会的传统,那么不妨将其在非开放期间用作传统宴会或活动的场所”,但真正的问题是,“在现有体制下的经营不可能做得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