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
据文化部网站显示,故宫的性质系直属事业单位,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经营模式,门票等收入全部上缴,其行政支出则全部通过年度预算向财政部申请,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科研经费以及办公经费。维修费用则需申请专项资金。
但据调查,高达上亿元的商业开发收入和院外所属产权房屋出租所得却并不在公众视线之内。以今年5月曾广受关注的建福宫会所门为例,其建福宫的经营便不在受控范围内。
“故宫的门票是要全部上交的,那么故宫员工的福利靠什么,就靠我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的经营收入。”“铁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据资料,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的前身是设立于1952年的故宫商店。1984年,故宫商店更名为故宫服务公司,至1998年,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介绍,文化服务中心的法人和董事会成员均由院办直接委任。“铁匠”也证实这种说法,“说是公司,实际上还是属于故宫。”
他介绍说,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是相当热门的部门,如果是编制内人员,根据销售收入会有奖金,而其他部门的员工只有固定的工资,因此很多人希望能调进服务中心。
除了销售食品饮料和纪念品,故宫也出租销售摊位,但在“铁匠”眼里,出租摊位的收益实际并不高,因为“不是谁想租就能租,往往是承包给一些有后台的人,价钱很便宜”。
曾在故宫工作过13年的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甄元森说,他1988年离开故宫以前,才刚刚开始进行一些商业活动,规模都很小。但近些年,商业活动似乎越来越多,除了销售食品和纪念品,来院展览、对外文物修复等有偿项目均陆续展开。
如,据台湾媒体报道,统一企业于2003年以巨资取得在北京故宫内饮料及方便面的独家贩卖权,曾经一度紫禁城内到处可见“故宫游、统一情”的广告标语,及红色飞鸟的统一商标。“统一”并未透露这项独家贩卖权的取得花费了多少资金,只表示“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是“不能讲”。据台湾媒体估计,一年的费用或许超过人民币三四百万元。
显而易见的另一项经营活动是故宫门票广告。据《中国新闻周刊》调查,从2005年至2009年门票广告均由雀巢承担,但在任何公共信息渠道,均无法获得故宫门票广告的招投标及中标的具体内容。
除此之外,出租宫内场地举办会议或活动亦是一项不小的进项。故宫城墙外的一些商铺所有权,也归故宫所有。这些收入,既不上缴国库,其使用亦不受公众监管。
但是甄元森认为,“故宫每年的运营费用很大,国家的拨款根本不够用,这里面有古建的维修,文物的修复等等。古建维修最费钱,随便一个小项目都需要上千万元,如果仅仅靠国家拨款,什么事都做不了。”
以有据可查的2004年为例,当年门票收入3.5亿元,全部上缴后,故宫得到日常支出1.4亿元的拨款,以及1亿元维修经费,后者是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有关部门决定从2002年到2008年每年支付1亿元维修费。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在今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故宫每年获得的国家财政拨款约为3亿至4亿。但参观故宫的人数逐年上升,2009年是1100万,2010年达到1300万,以旺季门票60元淡季40元计算,故宫每年通过门票至少可以获得约5亿元的收入。也就是说,故宫的门票收入支付了运行其自身的运营成本后,还要把结余上缴财政。
因此,当面临重大修复项目时,故宫本身无力承担。据报道,自20世纪50年代起,故宫博物院先后进行了500多项维修保护工程,这其中,就有香港特区、联合国以及日本政府的大力资助。“会所门”的发生地建福宫花园,正是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资重建的。而建福宫花园开放的收益,据说本也是准备用于“补充花园维护费用”。
故宫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稿源: 中国新闻周刊 2011-08-11 16:51:26
内务
据文化部网站显示,故宫的性质系直属事业单位,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经营模式,门票等收入全部上缴,其行政支出则全部通过年度预算向财政部申请,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科研经费以及办公经费。维修费用则需申请专项资金。
但据调查,高达上亿元的商业开发收入和院外所属产权房屋出租所得却并不在公众视线之内。以今年5月曾广受关注的建福宫会所门为例,其建福宫的经营便不在受控范围内。
“故宫的门票是要全部上交的,那么故宫员工的福利靠什么,就靠我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的经营收入。”“铁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据资料,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的前身是设立于1952年的故宫商店。1984年,故宫商店更名为故宫服务公司,至1998年,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介绍,文化服务中心的法人和董事会成员均由院办直接委任。“铁匠”也证实这种说法,“说是公司,实际上还是属于故宫。”
他介绍说,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是相当热门的部门,如果是编制内人员,根据销售收入会有奖金,而其他部门的员工只有固定的工资,因此很多人希望能调进服务中心。
除了销售食品饮料和纪念品,故宫也出租销售摊位,但在“铁匠”眼里,出租摊位的收益实际并不高,因为“不是谁想租就能租,往往是承包给一些有后台的人,价钱很便宜”。
曾在故宫工作过13年的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甄元森说,他1988年离开故宫以前,才刚刚开始进行一些商业活动,规模都很小。但近些年,商业活动似乎越来越多,除了销售食品和纪念品,来院展览、对外文物修复等有偿项目均陆续展开。
如,据台湾媒体报道,统一企业于2003年以巨资取得在北京故宫内饮料及方便面的独家贩卖权,曾经一度紫禁城内到处可见“故宫游、统一情”的广告标语,及红色飞鸟的统一商标。“统一”并未透露这项独家贩卖权的取得花费了多少资金,只表示“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是“不能讲”。据台湾媒体估计,一年的费用或许超过人民币三四百万元。
显而易见的另一项经营活动是故宫门票广告。据《中国新闻周刊》调查,从2005年至2009年门票广告均由雀巢承担,但在任何公共信息渠道,均无法获得故宫门票广告的招投标及中标的具体内容。
除此之外,出租宫内场地举办会议或活动亦是一项不小的进项。故宫城墙外的一些商铺所有权,也归故宫所有。这些收入,既不上缴国库,其使用亦不受公众监管。
但是甄元森认为,“故宫每年的运营费用很大,国家的拨款根本不够用,这里面有古建的维修,文物的修复等等。古建维修最费钱,随便一个小项目都需要上千万元,如果仅仅靠国家拨款,什么事都做不了。”
以有据可查的2004年为例,当年门票收入3.5亿元,全部上缴后,故宫得到日常支出1.4亿元的拨款,以及1亿元维修经费,后者是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有关部门决定从2002年到2008年每年支付1亿元维修费。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在今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故宫每年获得的国家财政拨款约为3亿至4亿。但参观故宫的人数逐年上升,2009年是1100万,2010年达到1300万,以旺季门票60元淡季40元计算,故宫每年通过门票至少可以获得约5亿元的收入。也就是说,故宫的门票收入支付了运行其自身的运营成本后,还要把结余上缴财政。
因此,当面临重大修复项目时,故宫本身无力承担。据报道,自20世纪50年代起,故宫博物院先后进行了500多项维修保护工程,这其中,就有香港特区、联合国以及日本政府的大力资助。“会所门”的发生地建福宫花园,正是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资重建的。而建福宫花园开放的收益,据说本也是准备用于“补充花园维护费用”。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