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党的科学发展观引领渔民走向现代化渔业的康庄大道
昔日小渔村,今日国家中心渔港,康庄大道党指引。面对海洋资源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996年始伏季休渔,为使休渔不休业,始探索发展深水拖虾,网板单拖、深水流钓。灯光围敷和蟹笼等新作业,是年,半边山2对钢质渔轮赴印尼捕捞。1997年,石浦、东门等渔民提出延长休渔期一个月,经市水产局上报,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1998年伏休延长至3个月,是年,联合国命名为国际海洋年。县镇举办首届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至2010年连续举办13届。以开渔节为契机增强渔民保护海洋资源意识。2000年,第三届开渔节,黄根宝、林永法、奚海宏、林胜利等四位半边山、东门等村渔民代表中国渔民发表保护海洋生态宣言。自发成立中国渔民蓝色海洋保护者组织。征召国内5万多渔民共同行动。2002年5月参加北京召开的志愿者服务国际大会。7月15日。黄根宝、林永法、奚海宏三位船老大致信世界濒海国家政府首脑,呼吁保护海洋资源。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及新西兰政府回信。7月18日来自各渔村21名知名船老大代表全县万余渔民签名,建议东海区伏休期延长至5个月。“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理念,不仅成为自己行动理念,且传播至国内外。
2002年10月9日,农业部批复宁波市海洋渔业局,将石浦渔港列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翌年,提出海洋捕捞零增长。鼓励渔民转产转业,实施渔、港、岛、景资源综合开发,走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年4月渔山岛列为市大黄鱼养殖基地,11月,在渔山列岛海域投放7只报废渔轮,建宁波市首个人工渔礁,启动新一轮海洋综合开发规划。
自1996年实施休渔以来,渔民自觉增强保护海洋生态,走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精品养殖,生态养殖,海洋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休闲渔船、海上乐园、渔家乐等休闲渔业项目为渔民转产转业和渔业增效作出积极贡献。至2010年全镇渔业总产量31.6万吨。总产值18.4亿元,其中海洋捕捞157350万元(远洋捕捞9754万元)海淡水养殖面积17146万亩、产值11444万元,水产品加工增加渔业附加值1260万元;远洋渔船新增至5艘,全镇拥有渔船1485艘(总吨位18347吨,总马力462895千瓦),其中250匹力钢质渔轮1350艘,休闲渔船扩至92条,形成规模。以滨海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开渔节和“三月三•踏沙滩”活动成为石浦渔文化旅游两张精美名片。象山国际海钓节和象山海鲜节蜚声海内外,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配套建设不断推进。2010年游客达2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大型综合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被世界银行誉为“亚洲第一水产交易市场”,年渔货集散能力达到40万吨。国家中心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近10年实施了6次疏浚工程,建成金石标准海塘石浦城区段,完成丹石供水联网建设,结束了长期吃咸水和海水倒灌历史,建成东门、东丰渔业码头和檀头山、渔山岛码头及连接线、着手筹建番西渔港。石浦港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全国文明渔港”。东门渔村在打造全面小康新渔村中,深挖文化潜力,积极发展渔家乐,组建东门岛渔家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住渔家、品海鲜、观海景、访古迹、做渔活”的东门岛渔家乐,在沿海一线统一建造吃、住、游于一体的渔家特色宾馆10家,再是开发渔村特色景点,提升民俗渔俗文化,为渔村发展增加亮点。2010年全镇16个渔村人均收入15063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奔小康。
纵观解放后渔民翻身、致富、奔小康的60多年历史,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渔民的解放、翻身,更没有今天的富裕、幸福生活。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真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解放初期渔业疮痍满目、破败不堪、海匪猖獗,渔民时被抢劫,生活陷入困境。党领导剿匪反霸,发放救济款、渔业贷款扶持渔民修船补网,不误季节出海生产,并建立渔业指挥部、渔市场、风暴站以及派武装护卫船在渔场巡洋,保证渔业生产发展。党领导渔区民主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剥削制度,改变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党领导渔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发展生产力,实现渔业机帆化。经过十年“文革”浩劫,党及时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突破经营体制改革,使渔民走上致富路并实现了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发展,党的科学发展观指引渔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切雄辩地告诉人们,是党的领导改变了渔村面貌。
2、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解放初渔民生产工具落后,船小船破抗风力小,而渔业生产有其本身特点就是群体联合。在民主改革后及时开展互助合作,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选择,所以合作化发展了机帆化,解放生产力。但后来公社化“一大二公”“一平二调”背离了生产力发展,严重挫伤渔民积极性,“吃大锅饭”阻碍了生存发展。1979年从大包干开始的生产关系改变,再次解放了生产力。由于大马力钢质渔轮抗风力强,渔民一年中10个月可在海上生产,半个月一航次,年产值10多万元。二三年能收回买船的投入,而渔轮可用20年。于是出现“造大船,闯大海,赚大钱”热,而造大船需要资金,一对250马力钢质渔轮当时需要200万元,单家独户无能为力,于是出现了“股份合作制”,开始多股份,后来随着生产发展,资金的积累,逐渐并股。于是按劳分配有了按资分配成份。这不是“一夜回到53年”,而是与旧社会封建剥削有根本区别的、新的互助合作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应运而生的。简而言之,是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从小渔村到国家中心渔港,从小船到大船,从温饱到奔小康,都证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证明改革是永恒的主题。
3、“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保护海洋生态是渔业可持续发展保证。60年代,渔业机帆化后,增产与保护海洋生态矛盾开始显现出来,尤其1964年前几年东海区出现了敲梆鱼作业,成万人参与,大黄鱼从此“断子绝孙”。文化大革命时期,渔区命令风盛行,不讲生态环境,不重视资源保护,不顾长远利益。要速度,要产量,强调产量第一,忽视了海洋生态一面,破坏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海洋生物链。四大经济鱼类(大小黄鱼,墨鱼,带鱼)等海洋资源遭到掠夺的破坏。这里面有捕捞方面的问题,也有网具及作业方面的问题,归终是对待保护海洋生态问题,当时,发展机帆船是对的,问题出在作业调控上,如网眼的控制等,而当时机帆船捕捞主要对象是四大经济鱼类,作业时间也从原来的渔汛生产改为常年生产,鱼类无产卵繁殖时间。特别是1971年后,发展了机帆船底拖网,即大拖网。被这种网掠过的海域,“子子孙孙”一扫光。而对传统的有利海洋资源保护、繁殖的流网、钓等作业,因低产而被淘汰。而张网作业的普遍发展是水产资源枯竭的又一原因。在发展渔业生产上采取单一捕捞手段,忽视捕养并举,以养补捕,致使大片海涂、海塘未被充分利用,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始伏休后,又延长伏休期,并调整作业结构,控制网具及作业方式,近海资源开始逐渐复生。虽有待时日,只要坚持下去,渔业生产就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现今“千舟竞发石浦港,捷报频传水产城”,这就是渔业生产的曙光!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
渔民康庄大道党指引
——“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1-05-13 13:25:23
四、党的科学发展观引领渔民走向现代化渔业的康庄大道
昔日小渔村,今日国家中心渔港,康庄大道党指引。面对海洋资源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996年始伏季休渔,为使休渔不休业,始探索发展深水拖虾,网板单拖、深水流钓。灯光围敷和蟹笼等新作业,是年,半边山2对钢质渔轮赴印尼捕捞。1997年,石浦、东门等渔民提出延长休渔期一个月,经市水产局上报,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1998年伏休延长至3个月,是年,联合国命名为国际海洋年。县镇举办首届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至2010年连续举办13届。以开渔节为契机增强渔民保护海洋资源意识。2000年,第三届开渔节,黄根宝、林永法、奚海宏、林胜利等四位半边山、东门等村渔民代表中国渔民发表保护海洋生态宣言。自发成立中国渔民蓝色海洋保护者组织。征召国内5万多渔民共同行动。2002年5月参加北京召开的志愿者服务国际大会。7月15日。黄根宝、林永法、奚海宏三位船老大致信世界濒海国家政府首脑,呼吁保护海洋资源。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及新西兰政府回信。7月18日来自各渔村21名知名船老大代表全县万余渔民签名,建议东海区伏休期延长至5个月。“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理念,不仅成为自己行动理念,且传播至国内外。
2002年10月9日,农业部批复宁波市海洋渔业局,将石浦渔港列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翌年,提出海洋捕捞零增长。鼓励渔民转产转业,实施渔、港、岛、景资源综合开发,走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年4月渔山岛列为市大黄鱼养殖基地,11月,在渔山列岛海域投放7只报废渔轮,建宁波市首个人工渔礁,启动新一轮海洋综合开发规划。
自1996年实施休渔以来,渔民自觉增强保护海洋生态,走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精品养殖,生态养殖,海洋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休闲渔船、海上乐园、渔家乐等休闲渔业项目为渔民转产转业和渔业增效作出积极贡献。至2010年全镇渔业总产量31.6万吨。总产值18.4亿元,其中海洋捕捞157350万元(远洋捕捞9754万元)海淡水养殖面积17146万亩、产值11444万元,水产品加工增加渔业附加值1260万元;远洋渔船新增至5艘,全镇拥有渔船1485艘(总吨位18347吨,总马力462895千瓦),其中250匹力钢质渔轮1350艘,休闲渔船扩至92条,形成规模。以滨海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开渔节和“三月三•踏沙滩”活动成为石浦渔文化旅游两张精美名片。象山国际海钓节和象山海鲜节蜚声海内外,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配套建设不断推进。2010年游客达2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大型综合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被世界银行誉为“亚洲第一水产交易市场”,年渔货集散能力达到40万吨。国家中心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近10年实施了6次疏浚工程,建成金石标准海塘石浦城区段,完成丹石供水联网建设,结束了长期吃咸水和海水倒灌历史,建成东门、东丰渔业码头和檀头山、渔山岛码头及连接线、着手筹建番西渔港。石浦港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全国文明渔港”。东门渔村在打造全面小康新渔村中,深挖文化潜力,积极发展渔家乐,组建东门岛渔家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住渔家、品海鲜、观海景、访古迹、做渔活”的东门岛渔家乐,在沿海一线统一建造吃、住、游于一体的渔家特色宾馆10家,再是开发渔村特色景点,提升民俗渔俗文化,为渔村发展增加亮点。2010年全镇16个渔村人均收入15063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奔小康。
纵观解放后渔民翻身、致富、奔小康的60多年历史,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渔民的解放、翻身,更没有今天的富裕、幸福生活。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真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解放初期渔业疮痍满目、破败不堪、海匪猖獗,渔民时被抢劫,生活陷入困境。党领导剿匪反霸,发放救济款、渔业贷款扶持渔民修船补网,不误季节出海生产,并建立渔业指挥部、渔市场、风暴站以及派武装护卫船在渔场巡洋,保证渔业生产发展。党领导渔区民主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剥削制度,改变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党领导渔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发展生产力,实现渔业机帆化。经过十年“文革”浩劫,党及时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突破经营体制改革,使渔民走上致富路并实现了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发展,党的科学发展观指引渔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切雄辩地告诉人们,是党的领导改变了渔村面貌。
2、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解放初渔民生产工具落后,船小船破抗风力小,而渔业生产有其本身特点就是群体联合。在民主改革后及时开展互助合作,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选择,所以合作化发展了机帆化,解放生产力。但后来公社化“一大二公”“一平二调”背离了生产力发展,严重挫伤渔民积极性,“吃大锅饭”阻碍了生存发展。1979年从大包干开始的生产关系改变,再次解放了生产力。由于大马力钢质渔轮抗风力强,渔民一年中10个月可在海上生产,半个月一航次,年产值10多万元。二三年能收回买船的投入,而渔轮可用20年。于是出现“造大船,闯大海,赚大钱”热,而造大船需要资金,一对250马力钢质渔轮当时需要200万元,单家独户无能为力,于是出现了“股份合作制”,开始多股份,后来随着生产发展,资金的积累,逐渐并股。于是按劳分配有了按资分配成份。这不是“一夜回到53年”,而是与旧社会封建剥削有根本区别的、新的互助合作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应运而生的。简而言之,是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从小渔村到国家中心渔港,从小船到大船,从温饱到奔小康,都证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证明改革是永恒的主题。
3、“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保护海洋生态是渔业可持续发展保证。60年代,渔业机帆化后,增产与保护海洋生态矛盾开始显现出来,尤其1964年前几年东海区出现了敲梆鱼作业,成万人参与,大黄鱼从此“断子绝孙”。文化大革命时期,渔区命令风盛行,不讲生态环境,不重视资源保护,不顾长远利益。要速度,要产量,强调产量第一,忽视了海洋生态一面,破坏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海洋生物链。四大经济鱼类(大小黄鱼,墨鱼,带鱼)等海洋资源遭到掠夺的破坏。这里面有捕捞方面的问题,也有网具及作业方面的问题,归终是对待保护海洋生态问题,当时,发展机帆船是对的,问题出在作业调控上,如网眼的控制等,而当时机帆船捕捞主要对象是四大经济鱼类,作业时间也从原来的渔汛生产改为常年生产,鱼类无产卵繁殖时间。特别是1971年后,发展了机帆船底拖网,即大拖网。被这种网掠过的海域,“子子孙孙”一扫光。而对传统的有利海洋资源保护、繁殖的流网、钓等作业,因低产而被淘汰。而张网作业的普遍发展是水产资源枯竭的又一原因。在发展渔业生产上采取单一捕捞手段,忽视捕养并举,以养补捕,致使大片海涂、海塘未被充分利用,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始伏休后,又延长伏休期,并调整作业结构,控制网具及作业方式,近海资源开始逐渐复生。虽有待时日,只要坚持下去,渔业生产就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现今“千舟竞发石浦港,捷报频传水产城”,这就是渔业生产的曙光!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