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神农架野人之谜(2)野考大目击
稿源: 央视国际  | 2010-10-12 16:31:58

  武汉大学动物标本馆馆长 高级工程师 唐兆子

  我当时有个想法,就是一枪定音,如果看到野人,很多个组都有两三只半自动步枪,看到后如果把它打倒,(就是)证据。

  得知队员们求胜心切,考察队在公布了十条考察纪律后,又附加了一项特殊规定:任何人不能把野人打死。

  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黄万波

  有一个宗旨是这样,不能打死,这个很明确的,因为部队都带了枪,你一枪,我一枪,野人都打烂了,所以千万不能开枪打死它。

  和静态观察的队员相比,穿插支队的条件更为艰苦。他们的任务是深入到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的原始森林里,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探查是否存在奇异动物群体生活和繁殖的环境条件,可大家更希望能在穿插考察过程中,幸运地碰上奇异动物,追踪并捕获它们。

  在这样的深山老林里守候、穿插,艰苦程度是可以想见的,就连一日三餐也成了大问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袁振新

  那很艰苦,吃压缩干粮,吃得我肝肿大五指,肝硬化四个加号。

  武汉大学动物标本馆馆长 高级工程师 唐兆子

  然后每天清早六点多钟就起床了,带上压缩干粮、带上水,就从驻地爬山,很高,有时候爬到大概有两千多(米),反正垂直高度往往在一千多(米),很累。因为什么呢?离了公路就得爬,自己都背七八十斤,所以我们上山的时候,比如像七八月季节的时候,在山下驻地的时候,我们穿的都是短袖,这个时候都要把羽绒衣带上,都要背上羽绒衣,因为到了山顶以后温度很低。

  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恶劣的气候环境相比,更可怕的是笼罩在队员心头的焦躁不安和困惑失望的情绪。几个月忙忙碌碌过去了,连个野人的踪影也没找到,于是有的人松懈下来,很多队员每天上午都会自发地聚集到指挥部开展辩论:神农架到底有没有野人?

  采访1977年野考参加者 杨民生

  通过分析我们在一起还讨论,讨论就是这里面有什么东西,野人究竟在什么地方,下一步我们怎么搞?

  在1977年8月打响的第二战役中,考察队改变了逐区考察的计划,决定采取重点考察与普遍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重点地区分片蹲点调查,发动群众去发现奇异动物的活动踪迹,追踪观察,组织围捕,力争拿到可靠的直接证据。同时搜集本地区的资料、图片,考察地质、地貌、动物、植物,收集野人生存、活动的间接证据。

  武汉大学动物标本馆馆长 高级工程师 唐兆子

  往往是以某一个点,以前曾经是野人,好像是老百姓目击者,发现最多的点,就把这些人派上去,把这个地点就给围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袁振新

  大规模围捕两次,一次是八角庙,因为发现脚印,发现它的粪便。最有意思的我发现一个洞,它上面是一个小瀑布,洞像水帘洞,进去拐个弯,里面还拉了一泡屎,屎里头有蛹的壳,绝对不是人的,洞门口松土上有两个脚印,那我就很兴奋了。

  接到副总指挥袁振新在八角庙一带发现奇异动物踪迹的报告,坐镇指挥部的王高升副师长当机立断,决定调动两支人马迂回穿插,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一举活捉这个直立行走的奇异动物。就在这时,袁振新又有新的跟踪消息传到指挥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袁振新

  我们跟踪的距离很近,它动我们动,我们停下来,它停下来,我们不动它就不动,但是因为林子很密,当时是密密麻麻的森林,树倒在地上,很难找。

  两支穿插支队接到指挥部电令,连夜整理行装,驱车向八角庙进发。指挥部临时迁到八角庙,神农架林区政府也连夜组织民兵和猎手,派出熟悉地形的向导协助考察队进山追踪。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袁振新

  近到什么程度,它踩的脚印的树枝,还能弹起来。

  到9月3日,集结起一百多人,沿发现区域外围的山脊、山口设立了五个考察组,日夜轮换把守动物出没要道。而在中心区域,袁振新带领的两个考察组正继续动态穿插、搜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

神农架野人之谜(2)野考大目击

稿源: 央视国际 2010-10-12 16:31:58

  武汉大学动物标本馆馆长 高级工程师 唐兆子

  我当时有个想法,就是一枪定音,如果看到野人,很多个组都有两三只半自动步枪,看到后如果把它打倒,(就是)证据。

  得知队员们求胜心切,考察队在公布了十条考察纪律后,又附加了一项特殊规定:任何人不能把野人打死。

  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黄万波

  有一个宗旨是这样,不能打死,这个很明确的,因为部队都带了枪,你一枪,我一枪,野人都打烂了,所以千万不能开枪打死它。

  和静态观察的队员相比,穿插支队的条件更为艰苦。他们的任务是深入到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的原始森林里,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探查是否存在奇异动物群体生活和繁殖的环境条件,可大家更希望能在穿插考察过程中,幸运地碰上奇异动物,追踪并捕获它们。

  在这样的深山老林里守候、穿插,艰苦程度是可以想见的,就连一日三餐也成了大问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袁振新

  那很艰苦,吃压缩干粮,吃得我肝肿大五指,肝硬化四个加号。

  武汉大学动物标本馆馆长 高级工程师 唐兆子

  然后每天清早六点多钟就起床了,带上压缩干粮、带上水,就从驻地爬山,很高,有时候爬到大概有两千多(米),反正垂直高度往往在一千多(米),很累。因为什么呢?离了公路就得爬,自己都背七八十斤,所以我们上山的时候,比如像七八月季节的时候,在山下驻地的时候,我们穿的都是短袖,这个时候都要把羽绒衣带上,都要背上羽绒衣,因为到了山顶以后温度很低。

  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恶劣的气候环境相比,更可怕的是笼罩在队员心头的焦躁不安和困惑失望的情绪。几个月忙忙碌碌过去了,连个野人的踪影也没找到,于是有的人松懈下来,很多队员每天上午都会自发地聚集到指挥部开展辩论:神农架到底有没有野人?

  采访1977年野考参加者 杨民生

  通过分析我们在一起还讨论,讨论就是这里面有什么东西,野人究竟在什么地方,下一步我们怎么搞?

  在1977年8月打响的第二战役中,考察队改变了逐区考察的计划,决定采取重点考察与普遍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重点地区分片蹲点调查,发动群众去发现奇异动物的活动踪迹,追踪观察,组织围捕,力争拿到可靠的直接证据。同时搜集本地区的资料、图片,考察地质、地貌、动物、植物,收集野人生存、活动的间接证据。

  武汉大学动物标本馆馆长 高级工程师 唐兆子

  往往是以某一个点,以前曾经是野人,好像是老百姓目击者,发现最多的点,就把这些人派上去,把这个地点就给围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袁振新

  大规模围捕两次,一次是八角庙,因为发现脚印,发现它的粪便。最有意思的我发现一个洞,它上面是一个小瀑布,洞像水帘洞,进去拐个弯,里面还拉了一泡屎,屎里头有蛹的壳,绝对不是人的,洞门口松土上有两个脚印,那我就很兴奋了。

  接到副总指挥袁振新在八角庙一带发现奇异动物踪迹的报告,坐镇指挥部的王高升副师长当机立断,决定调动两支人马迂回穿插,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一举活捉这个直立行走的奇异动物。就在这时,袁振新又有新的跟踪消息传到指挥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袁振新

  我们跟踪的距离很近,它动我们动,我们停下来,它停下来,我们不动它就不动,但是因为林子很密,当时是密密麻麻的森林,树倒在地上,很难找。

  两支穿插支队接到指挥部电令,连夜整理行装,驱车向八角庙进发。指挥部临时迁到八角庙,神农架林区政府也连夜组织民兵和猎手,派出熟悉地形的向导协助考察队进山追踪。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袁振新

  近到什么程度,它踩的脚印的树枝,还能弹起来。

  到9月3日,集结起一百多人,沿发现区域外围的山脊、山口设立了五个考察组,日夜轮换把守动物出没要道。而在中心区域,袁振新带领的两个考察组正继续动态穿插、搜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沈严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