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韩寒《独唱团》上市首日销量过十万 文艺不孤独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7月07日 15:23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7月6日中午,长沙市民李小姐买到书后十分高兴,当天是她的生日,她一大早就来定王台新华书店等新书上架。

  此前报道《独唱团》湖南日销2000册 读者称韩寒活得很明白

  《独唱团》长沙热卖 读者称购买动机系冲着韩寒

  红网长沙7月6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张振 邵骁歆 周清树)6日上午10点,在长春的天涯论坛版主“皮蛋超人”在潇湘晨报记者QQ上突然扔下一句话:差点忘了,今天《独唱团》上市,我先去书店逛逛。

  11点,长沙定王台文化大市场,张先生左手托着《独唱团》,右手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到微博上:“《独唱团》,热乎儿的。”

  有人期待、有人失望、有人将能在上市首日拿到《独唱团》作为炫耀的资本、有八零后作家联名抵制……客观得说,7月6日,是属于韩寒和《独唱团》的日子。

  上市首日销量过十万

  7月6日上午,由于物流方面出了些插曲,原定上午摆上长沙新华书店柜台的韩寒主编的《独唱团》,到了下午才开始销售,这让不少心急的读者在新华书店等候了许久。

  湖南省新华书店集团图书音像发行公司经理胡彬介绍说,新书上架后,十几分钟售出了数十本,该店预订的首批1000本《独唱团》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销完。

  而先于新华书店到货的定王台文化大市场的叶洋书社,截止7月6日下午四点已经卖出了约1000本,7月6日上午一到货学校周边的零售商就拿走了700多册。叶洋书社负责人叶国军告诉记者,小的零售商已经在他们这里预订了10000多册,他们目前的到货量还远远不够。

  叶国军说,这本书市场比较看好,大家都挺认同,他们上市当天应当能卖出一千四五百册。如果能达到这个数字,再加上新华书店的销售量,7月6日《独唱团》应能卖出约2000本。

  到7月6日下午5点,除了定王台书市和两家新华书店,长沙市区不少校园周边的书报亭也挂出了《独唱团》的广告海报。

  在学院街登仁桥巷的一家书店,老板娘李荔枝说:“我们上午进了30本,很快销的只剩几本,下午又去补了十几本的货,也卖的差不多了。”李荔枝说,来买《独唱团》的大部分是附近一所中学的学生,有的提前好几天就跟她打好招呼预订了。

  据《独唱团》发行方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官方统计:上市第一天,全国销售已过10万,在北京,上市20分钟,就卖出1万2千册。

  《独唱团》能走多远

  不可否认,不少读者对《独唱团》附加了很多预期,希望它更多地带点公众色彩,如同韩寒本人。

  而《独唱团》面世,很多读者发现,就像韩寒多次强调的一样,这是一本文艺读本,“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读者们发现,34位作者的34篇文章文艺范儿十足,有网友就此表示失望,甚至调侃“这杂志的真正主编不会是安妮宝贝吧?”

  一本杂志从策划、出版到面世,何以成为一起万人瞩目的公共事件?很多人、包括出版方华文天下出版总监陈愚舟都将此归结于韩寒的魅力。

  联想到第一辑的出版一波三折、运营资金吃紧、刊号没有解决等问题,接下来要思考的是,一旦《独唱团》的出版成为常态,公众对韩寒及《独唱团》关注度下降后,《独唱团》的销售前景如何?这本纯文艺读本能否产生足够的利润来支撑《独唱团》的运行?

  陈愚舟向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表示,从第一辑和出版社的合作来看,大家对《独唱团》还是蛮喜欢的,加之稿源方面也不会有问题,后期出版应该问题不大。

  “目前来看,第一辑不会亏本”,陈愚舟说,在后续的出版中,韩寒及其团队,包括华文天下,都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将书做的更好,以不同的看点保证它的销售前景,让大家满意。“这样我们才会持续经营下去。”

  陈愚舟透露,第二辑的内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预计上市时间是9月6日。

  网友谈《独唱团》:他们够义气

  7月6日,在微博和QQ群里,韩寒及其《独唱团》一直作为热点话题“高烧不退”。买到杂志的人在网上拍照留念、“奔走相告”,另一些人则不断发微博抱怨自己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有买到。

  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特摘录部分网友对《独唱团》的评论,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胡斐天下:《独唱团》这杂志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纸张很厚、每一页字很小,导致内容丰富,插图很多,有些图你经常要仔细思索它出现的意义。

  在书的最后一页的右下角,有一行小小的字:“本书的图文责任概由《独唱团》编辑部承担”。我看到后宛然一笑,看来他们够义气。

  wangpei:《独唱团》里最棒的一个栏目是“所有人问所有人”,读者可以向任何人提问任何问题,独唱团编辑负责联络,获取答案。问题既有“狱警的生活是怎样的”,也有“红绿灯造价的问题

  魏无心:曾经我很喜欢韩寒,帅、幽默、有才华、有点自己的思想。如今《独唱团》的上市我应该也会买来读,但是铺天盖地的将他神话的说法却令我反感。他不过是个年轻人,何至于他的话就是真理,他的书就是里程碑呢?网络上致力于“反权威”的精英们,你们不正将韩寒树立成另一个不容反驳的权威?

  babYfleur:《独唱团》到手,我承认我是拜韩大人之名买的,牛皮纸封面简洁到令我想起《新青年》……文绉绉吧,还是有彩图的,有空认真拜读一下。

  《独唱团》的伴奏者们

  1、追逐《独唱团》的人中不乏一部分跟风的读者,甚至有人会将能在上市首日拿到《独唱团》作为向好友炫耀的资本。

  “在电视上看到几个北大的教授他的评价很高,就想了解一下。可以的话买回去给小孩子看。”7月6日下午在长沙定王台新华书店,一位中年人说。

  网友“大树还小”也直言,他和同事一起购买《独唱团》,是怕自己对“韩寒”这种文化现象完全无知,买来浏览一下。在购买之前,他甚至不知道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本杂志。

  2、对《独唱团》的热销,一些80后作家却并不买帐,认为“《独唱团》只不过是一本无病呻吟、哼哼唧唧的流水账簿”,80后作家中的新锐代表人物张一一、独孤意、许多余、秦贵育、林萧、远观还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广大读者自觉抵制《独唱团》以及“伪文学”的代表韩寒。

  这些作家的做法也被众多网友和评论家质疑为借韩寒和《独唱团》进行的自我炒作。

  【点评】

  《独唱团》以何为“独”?何以为继?

  文/陈伟华(湖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独唱团》之独何在呢?从其作品形态来看,有小说、散文、诗歌、漫画和新闻,看不出其新。

  《独唱团》里有一句话写得很有意味。“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会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

  从这句话看来,杂志非常注重作者的私人经历,同时也非常关注读者的阅读兴趣,希望能够满足他们的阅读期待。

  这是否就是杂志的旨趣呢?韩寒博客中的征稿启事说得更清楚一点。“虽然我们的杂志暂时不能让你致富,但是希望可以改善一下供稿者的生活。”“我们会让杂志足够的有趣”。由此可见,《独唱团》充分考虑了作者和读者。但其中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因为如此众多的口味又如何折衷和调和?

  《独唱团》,曾因尺度问题而不断拖延。今日终于面世。它以后如何继续呢?自然也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首先,可以预料,如果它继续强调“独”,强调“私语”,那么很可能会再次遭遇尺度的问题。

  其次,稿源如何解决。从韩寒团队的设想来看,是约稿与自由来稿五五开,由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经验来看,这并非全美之途。我想,如果没有“韩寒社团”,《独唱团》的持续出版就很可能难以持续。

  再次,读者的关注度能够持续多久?据说《最小说》是销得不错的,因为它有许多忠实的青少年读者。《独唱团》的预设读者群似乎并不明确,似乎是知识分子和文人,又似乎是其他的人。巨额的稿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创作,然而优秀之作毕竟不是单靠金钱就能够催生的。

  无论如何,有新生事物出现,总是好事情。也只有这样,社会和人类才有可能不断地进步。我们期待着《独唱团》能够唱出天籁之音。

  你我的真实,就在这支独唱曲

  文/瘦瘦的胖(长沙某公司职员)

  莱布尼兹有句名言:“凡存在皆合理。”

  看《独唱团》,无意计较杂志里边的文字正确与否,按照韩寒的想法,他的杂志是不加装饰的,就像“所有人问所有人”,与其自我修饰,不如操笔实录。

  真实的话语总是蕴藏大智慧。《独唱团》具备这样的大智慧。文艺不文艺,与我无关。《独唱团》的封面、纸张颜色、版式都是我喜欢的,很真实,很舒服。适合在周末的时候,坐上只有几个人的公交车,慢慢读。没有目的,只有自己。

  那段感觉很随意却能让你反复阅读的序言,足见韩寒的功底。“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个文艺青年,理想做一个作家和记者……”

  看到这段,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她的文字也很不错,她到现在的理想还是做记者,她说喜欢做文字工作。怕哪一天,做其他的工作,自己会郁闷而死。尽管现在她一个人带着小孩,且做了近两年的家庭主妇。但是,生活在继续,憧憬应该还是要有的。

  34位作者,34篇文章。我只选择了《这个夏天你去不了》细读,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故意的,在上班的时间把书高高的捧起,静静的读。宣告,这本书,我有了。

  沈纹的这个故事,有点沉重,不像夏天的味道。夏天给人感觉是五颜六色的,华丽多彩。选择夏天这个词,难道是为更突出故事。瞧瞧,今年我的夏天已足够“欢”了?激情四射的世界杯,已让我眼花缭乱,还要来本《独唱团》。不错!

稿源: 红网-潇湘晨报  编辑: 沈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南方多省遭暴雨袭击
聚焦三网融合
楼市调控新政
全国物价上涨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