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独唱团》遭抢 林少华力挺韩寒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7月07日 15:2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有人等了两个小时 期待已久带来饥渴营销效果

  粉丝心态有点纠结 杂志内里有点郭敬明的调调

  2001年5月,苏珊·桑塔格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提到一位黑人诗人被责备其诗作不抨击种族主义时所说:“作家不是投币式自动唱机。”在某种程度上,很多人也希望《独唱团》能成为一个“投币式自动唱机”,希望它能“唱”出我们喜欢的调调。

  那么,它唱出了你的调调吗?

  一位自称是“韩少”粉丝的读者,并不掩饰自己的纠结,他说:“里外有些不统一。从外表看,和我想象的差不多,但是,内里却有点像‘郭小四’。”随后又说,内容还是活力十足,创意十足。前后矛盾的回答,足见他内心的矛盾。

  很多人都说,本来想看看韩寒在博客中显现的睿智、犀利和深刻,看他如何展现80后青年的“先锋气质”,没想到还是摆脱不了郭敬明的阴影。“一如玫红色的蔷薇之于夏日。”一位读者捧着杂志,读出其中的这个标题,就有人笑了。是的,杂志中的一些小叙事,一看就有些粉粉的、郭敬明的调调。

  而牛皮纸质感的封面以及杂志的整体装帧,也让一些人觉得它更适合咖啡吧的调调。

  但也有人提出,不必硬要让《独唱团》去承载不能承受之重的思想深度。

  展现了小说韩寒 对传统文坛会是一个大挑战

  《独唱团》的影响力,一些80后作家却并不买账,张一一等80后新锐作家还联名呼吁广大读者,自觉抵制《独唱团》以及“伪文学”的代表韩寒。

  他们称《独唱团》是一本虚假造作的流水账簿,里面充斥着一些无病呻吟的病态文字。

  “这是一本文艺青年的杂志。看作者名单,你就知道是几代不同文艺青年的集合。”青年评论家夏烈说,当初所有人都以为《独唱团》会是像韩寒的杂文一样的思想类杂志,但似乎大家都下错注了。《独唱团》中的作品,主要是青春记忆、文学虚构类为主,与韩寒小说的气息更接近。

  夏烈认为并没那么不堪,《独唱团》有它自己的价值。“如果《独唱团》真得做了思想类的杂文刊物,传统文坛反而要松一口气,但这次,韩寒的玩法是传统文坛的方式,可以说,作为80后作家,他憋了10年,做了一本属于他的,属于80后的纯文学期刊。杂志的卖相不错,味道也比传统文学期刊好,而且韩寒的社会关注度那么大,这对传统文坛会是一个挑战。”

  夏烈说,作为文学期刊,《独唱团》已经够漂亮了,但文章还是留有遗憾,“我对它的作者阵容不是很满意,从这些人看,商业味比较重,文章也不够好。他的视野应该更开阔,把更多重量级的华语作家都纳入进来。”但他也坦言,80后要打造一本纯文学刊物还有不少困难的。

  郭敬明来约稿,我未必会答应

  林少华力挺韩寒

  在中国,村上春树大多数作品都与林少华这个名字连在一起。基本上,林少华和韩寒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但《独唱团》的创刊号上,林少华的名字却赫然在目。

  昨天,记者联系上林少华,他向记者说起了这篇《为了破碎的鸡蛋》背后的故事。

  去年2月15日,耶路撒冷文学奖颁奖大会上,村上春树说:“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林少华对自己“高墙”和“鸡蛋”的思考,就是《独唱团》创刊号中的这篇《为了破碎的鸡蛋》。

  “我和韩寒不熟,没见过。唯一有关系的,就是两三年前,有网友提出让我把韩寒的小说翻译成日文。

  去年国庆前,林少华接到电话,是韩寒团队的人打来的,说韩寒想向他约稿。“当时说,国庆后可能要上市的。”林少华很爽快就答应了,随后寄去了三篇文章,其中就包括这篇《为了破碎的鸡蛋》。

  韩寒方面并没有提出任何约稿的要求,“大家都知道韩寒的社会担当意识,在这一点上,和我所追求的不谋而合,所以我想他的杂志应该是这么一种倾向性。”林少华说,现在知识分子缺失的是担当意识。从这点来看,韩寒虽然高中都没有毕业,但他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最近他还专门写了篇文章,题为《谁是知识分子:韩寒,还是教授》。

  林少华,言语里尽在力挺这位后辈。他笑着说,如果是郭敬明来约稿,他未必会答应。“他们俩的差别在于,郭敬明是作家,而算不上是知识分子,而且他的商业意识很强,这不是我所看重的。”

  说到很多人对这本杂志的期许,以及这本杂志对社会能否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林少华说,让它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不一定现实,但至少能够促使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多提供一种眼光,一种视野,这就很好啊。“鲁迅说,这个房子即使不能打开一扇门,开一扇窗也好啊。我们都在起开窗的作用,使这个房子更好,住起来更舒服,而不是要摧毁这个房子。”

稿源: 今日早报  编辑: 沈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南方多省遭暴雨袭击
聚焦三网融合
楼市调控新政
全国物价上涨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