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大学生创业的梦想与残酷 苦与乐并存的现实
稿源: 京华时报  | 2010-03-16 09:26:20

  创业失败型

  总有一天我要杀回北京

  2009年12月16日晚,23点,王杰森(化名)仍在工作,用好朋友闫晨曦的话来说,他这人有点“强迫症”,总是力求一切完美,“加班肯定也是自己主动的”。

  大学生创业卖花生

  去年4月初,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的大四学生王杰森面临毕业。和周围的同学一样,起初他到处投简历、跑招聘会,但之后意识到投出去的简历如泥牛入海,就干脆不在这上面使劲了。经商世家出身的王杰森,打算做点不同的事:自己创业赚钱。

  从哪里入手呢?王杰森首先想到自己最熟悉的产品——老家河南开封的一种麻辣花生。这种花生入口香辣,极受市场欢迎。虽然在王杰森对麻辣花生动脑子之前,北京已经有了代理商,但开封麻辣花生对外销售时都是论斤卖,以散装为主,小包装的花生也并不精美,感觉像路边的下酒菜,粗糙而廉价。王杰森认为,可以将麻辣花生分装成精致的小包装打入市场,同时改变这种花生以前带给人的低端定位。

  前期投入需要几千元钱,在王杰森的鼓舞下,两位好朋友作为合伙人入股,在北科大读经济管理的闫晨曦就是其中一个,“我和另一个合伙人(王的文学院同学)投入不多,大概1000多元,王杰森自己投了3000元进去”,她说,4000多元就是三人的启动资金。第一次进货,王杰森扛回几大袋花生,像堆化肥一样堆在寝室里。

  推销不易赚钱更难

  进了一大堆花生后,三个大四学生开始忙活起来。既然决定走精品花生路线,他们首先想到从学校的超市入手。去传媒大学的星光教育超市咨询后,对方告知上架产品的磁性标条就得花费一万多,三个学生立马打了退堂鼓,转而走迂回路线,找驻扎在超市门口的干果摊代售。

  王杰森拿了几份小包装的麻辣花生,挨个儿送给超市门口的干果摊,如果对方满意,就留下几包请摊主代售。“虽然摊主都挺喜欢麻辣花生的口味,但对于我们产品的销路没有太大信心”,闫晨曦说,一开始他们都把花生放在干果摊免费代售,销售所得归摊主所有,之后才慢慢收取成本费。用这种半卖半送的方式,他们“拿下了”传媒大学校内三所超市,“也仅仅是成本费而已,保证我们不赔钱”。

  相比到超市铺点,王杰森在校园网上的推销更成功些,他在核桃林论坛上发帖引起关注后,花生在三天内售罄。“辣得很过瘾,吃起来很香”,同学们都给了很高评价。

  完成学业事业止步

  刚开始做花生生意时,王杰森信心满怀,还准备在周围高校和社区推广,他当时曾说,如果销售情况好,就全力争取做总代理。但在学业即将完成之时,三人的“事业”却没有坚持下来。

  闫晨曦回忆说,当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力不够,每天进货、铺货件费时费力,如果雇人帮忙成本又太高,同时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毕业论文、答辩等七七八八的事情都挤在一起,有点忙不过来;其次,他们发现目前北京已有的麻辣花生代理商,都在拥有同样货源的前提下做出了自己的门面和牌子,声势颇大,“我们根本比不过他们”。最后一项,就是资金,父母并不看好他们的“小打小闹”,无意投资支持。

  王杰森说,三人曾想租店面,可每月租金加上雇员薪金对学生来说实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我们还差点推着三轮车到学校旁边的小吃街去叫卖,但后来也没付诸行动”。种种现实的难题摆在眼前,最终实施了两个多月的创业计划不得不止步。

  半年过去了,闫晨曦回到老家青海工作,再提起这项卖花生的经历,她很感激,“我从中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在和老板打交道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口才,也知道如何管理资金的流向等,对我来说,是走上社会之前一次很重要的锻炼”。

  而发起人王杰森也在青海帮着家里的亲戚料理生意,每次给他打电话都听到对方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家人希望他能找个公务员之类的工作,但王杰森始终钟情于经商,曾经满校园里卖花生的经历被他轻描淡写为“其实就是玩”,并豪情万丈地宣布“总有一天要杀回北京”。闫晨曦对此并不意外,她说,王杰森从小就是这样,看着话不多,其实心里挺有主意,“有一天他会做出自己的事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燕】

大学生创业的梦想与残酷 苦与乐并存的现实

稿源: 京华时报 2010-03-16 09:26:20

  创业失败型

  总有一天我要杀回北京

  2009年12月16日晚,23点,王杰森(化名)仍在工作,用好朋友闫晨曦的话来说,他这人有点“强迫症”,总是力求一切完美,“加班肯定也是自己主动的”。

  大学生创业卖花生

  去年4月初,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的大四学生王杰森面临毕业。和周围的同学一样,起初他到处投简历、跑招聘会,但之后意识到投出去的简历如泥牛入海,就干脆不在这上面使劲了。经商世家出身的王杰森,打算做点不同的事:自己创业赚钱。

  从哪里入手呢?王杰森首先想到自己最熟悉的产品——老家河南开封的一种麻辣花生。这种花生入口香辣,极受市场欢迎。虽然在王杰森对麻辣花生动脑子之前,北京已经有了代理商,但开封麻辣花生对外销售时都是论斤卖,以散装为主,小包装的花生也并不精美,感觉像路边的下酒菜,粗糙而廉价。王杰森认为,可以将麻辣花生分装成精致的小包装打入市场,同时改变这种花生以前带给人的低端定位。

  前期投入需要几千元钱,在王杰森的鼓舞下,两位好朋友作为合伙人入股,在北科大读经济管理的闫晨曦就是其中一个,“我和另一个合伙人(王的文学院同学)投入不多,大概1000多元,王杰森自己投了3000元进去”,她说,4000多元就是三人的启动资金。第一次进货,王杰森扛回几大袋花生,像堆化肥一样堆在寝室里。

  推销不易赚钱更难

  进了一大堆花生后,三个大四学生开始忙活起来。既然决定走精品花生路线,他们首先想到从学校的超市入手。去传媒大学的星光教育超市咨询后,对方告知上架产品的磁性标条就得花费一万多,三个学生立马打了退堂鼓,转而走迂回路线,找驻扎在超市门口的干果摊代售。

  王杰森拿了几份小包装的麻辣花生,挨个儿送给超市门口的干果摊,如果对方满意,就留下几包请摊主代售。“虽然摊主都挺喜欢麻辣花生的口味,但对于我们产品的销路没有太大信心”,闫晨曦说,一开始他们都把花生放在干果摊免费代售,销售所得归摊主所有,之后才慢慢收取成本费。用这种半卖半送的方式,他们“拿下了”传媒大学校内三所超市,“也仅仅是成本费而已,保证我们不赔钱”。

  相比到超市铺点,王杰森在校园网上的推销更成功些,他在核桃林论坛上发帖引起关注后,花生在三天内售罄。“辣得很过瘾,吃起来很香”,同学们都给了很高评价。

  完成学业事业止步

  刚开始做花生生意时,王杰森信心满怀,还准备在周围高校和社区推广,他当时曾说,如果销售情况好,就全力争取做总代理。但在学业即将完成之时,三人的“事业”却没有坚持下来。

  闫晨曦回忆说,当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力不够,每天进货、铺货件费时费力,如果雇人帮忙成本又太高,同时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毕业论文、答辩等七七八八的事情都挤在一起,有点忙不过来;其次,他们发现目前北京已有的麻辣花生代理商,都在拥有同样货源的前提下做出了自己的门面和牌子,声势颇大,“我们根本比不过他们”。最后一项,就是资金,父母并不看好他们的“小打小闹”,无意投资支持。

  王杰森说,三人曾想租店面,可每月租金加上雇员薪金对学生来说实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我们还差点推着三轮车到学校旁边的小吃街去叫卖,但后来也没付诸行动”。种种现实的难题摆在眼前,最终实施了两个多月的创业计划不得不止步。

  半年过去了,闫晨曦回到老家青海工作,再提起这项卖花生的经历,她很感激,“我从中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在和老板打交道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口才,也知道如何管理资金的流向等,对我来说,是走上社会之前一次很重要的锻炼”。

  而发起人王杰森也在青海帮着家里的亲戚料理生意,每次给他打电话都听到对方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家人希望他能找个公务员之类的工作,但王杰森始终钟情于经商,曾经满校园里卖花生的经历被他轻描淡写为“其实就是玩”,并豪情万丈地宣布“总有一天要杀回北京”。闫晨曦对此并不意外,她说,王杰森从小就是这样,看着话不多,其实心里挺有主意,“有一天他会做出自己的事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