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 缺工200万太夸张
订单:超常暴增
招工:被迫提前
东莞理想人才劳务市场营销中心总监黄京说他无法判断这是否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
“撇开2009年不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招工情况都差不多,逐渐递减。比较大型的企业,现在情况基本上得到了缓解。”他说,2009年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其情况不具备参考价值。去年企业订单不足,人手过剩。今年外部经济有所恢复,订单暴增,由此显得民工奇缺。
企业招工心切,今年启动招工的时间比往年早,正月初十就开始了;而民工们大多正月十五之后才出门,所以企业起初招不到人,元宵节后才出现了一次找工作的高峰。“其实,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难。”
“现在看来,其实企业缺的不是人,而是‘匹配成功率’。”黄京说,需要的人招不到,而能招到的人又不需要。顺德金紫中介服务部负责人黄小强说:“现在外来工中‘90后’已经成为主力,他们都想一工作就到管理类岗位,但文化水平不够。没有技术,又不愿意做普工,即使上了生产线,也可能做两三天就走人了。”
张颖珐说,在顺德的家具行业,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因为顺德几乎所有的家具厂都是中小企业,现在工人返工了,不过年纪都比较大,新生代的外来工越来越少。从今年开始都招不到年轻的工人,家具行业需要搬运工,需要体力更好的年轻人,这类型的普工很难招。
据他了解,目前的情况还在可控范围内,缺工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的效率。“‘缺工200万’的说法比较夸张。如果按照一个外来工人均月产值1.5万元算的话,缺工200万,意味着广东仅一个月就损失很大。”
分流 全国分流趋势明显
珠三角:全国分流
长三角:够本涨薪
从外来工流动的情况看,黄京为珠三角感到担忧,“没有前几年那么兴旺了。今年到长三角、内地、西部去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经济圈都在兴起,分流了不少务工人员。广东企业开出来的条件已经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了。”
务工人员从珠三角向长三角流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趋势。黄京分析认为;“东莞不少企业都是做外单的贴牌生产,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它们只能赚取微利,大多没有议价能力。这种模式的利益链条是‘贸易公司——物流公司——企业——民工’,被夹在中间的企业们很尴尬。而长三角的很多企业都是本土型企业,自营自销,自主品牌,上端没有其他链条来瓜分利润,他们有能力给外来工涨工资。”
事实上,目前鞋业加工的利润只有6%~7%。俗话说,“东莞堵车,世界缺货”,东莞虽然是“世界工厂”的核心地区,但它薄利多销,利润并不高。
此外,长三角的工厂的管理可能更人性化,“他们的生活区和工作区是分开的,下班时间可以自己安排。珠三角的很多工厂上下班都在一个地方,让人没有放松感。”
在张颖珐看来,招工难,行业本身应该反思。“企业面临着转型,我们都看到了这点。以前,佛山的陶瓷企业,占地多、污染大,产生的效益远远低于对这个地方的破坏,所以要转走。我们(家具行业)将来也可能会转移或升级。”
随着家具行业推进工业化生产方式,对工人数量的要求必然会下降,这是将来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现在家具业还需要大量的搬运工人,将来如果改用叉车,就只需要叉车司机。在德国,一个50人的工厂,和我们这里一个300人的工厂,产能差不多。只是在国内,还没有人愿意花这个本钱去做。“一辆叉车的价格大约在8万~10万元,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投入太大。”
“现在看来,其实现在企业缺的不是人,而是匹配成功率。当然,这还不至于影响产业的发展。
黄京说,珠三角的企业要把劳动力吸引过来,首先要完善自我。新一代求职者,以“80后”、“90后”居多,应该尊重他们。从就业群体来看,技校、中专、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是求职群体的大多数,对他们来说,工作辛苦不辛苦是次要的,开心不开心是主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提升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其次,适当地提高薪酬福利。依据行政级别,东莞属于三线城市,所以薪酬标准一直比较低,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等。
珠三角民工荒真相调查 全国各地分流不少务工人员
稿源: 广州日报 2010-03-09 09:24:39
工人 缺工200万太夸张
订单:超常暴增
招工:被迫提前
东莞理想人才劳务市场营销中心总监黄京说他无法判断这是否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
“撇开2009年不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招工情况都差不多,逐渐递减。比较大型的企业,现在情况基本上得到了缓解。”他说,2009年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其情况不具备参考价值。去年企业订单不足,人手过剩。今年外部经济有所恢复,订单暴增,由此显得民工奇缺。
企业招工心切,今年启动招工的时间比往年早,正月初十就开始了;而民工们大多正月十五之后才出门,所以企业起初招不到人,元宵节后才出现了一次找工作的高峰。“其实,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难。”
“现在看来,其实企业缺的不是人,而是‘匹配成功率’。”黄京说,需要的人招不到,而能招到的人又不需要。顺德金紫中介服务部负责人黄小强说:“现在外来工中‘90后’已经成为主力,他们都想一工作就到管理类岗位,但文化水平不够。没有技术,又不愿意做普工,即使上了生产线,也可能做两三天就走人了。”
张颖珐说,在顺德的家具行业,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因为顺德几乎所有的家具厂都是中小企业,现在工人返工了,不过年纪都比较大,新生代的外来工越来越少。从今年开始都招不到年轻的工人,家具行业需要搬运工,需要体力更好的年轻人,这类型的普工很难招。
据他了解,目前的情况还在可控范围内,缺工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的效率。“‘缺工200万’的说法比较夸张。如果按照一个外来工人均月产值1.5万元算的话,缺工200万,意味着广东仅一个月就损失很大。”
分流 全国分流趋势明显
珠三角:全国分流
长三角:够本涨薪
从外来工流动的情况看,黄京为珠三角感到担忧,“没有前几年那么兴旺了。今年到长三角、内地、西部去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经济圈都在兴起,分流了不少务工人员。广东企业开出来的条件已经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了。”
务工人员从珠三角向长三角流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趋势。黄京分析认为;“东莞不少企业都是做外单的贴牌生产,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它们只能赚取微利,大多没有议价能力。这种模式的利益链条是‘贸易公司——物流公司——企业——民工’,被夹在中间的企业们很尴尬。而长三角的很多企业都是本土型企业,自营自销,自主品牌,上端没有其他链条来瓜分利润,他们有能力给外来工涨工资。”
事实上,目前鞋业加工的利润只有6%~7%。俗话说,“东莞堵车,世界缺货”,东莞虽然是“世界工厂”的核心地区,但它薄利多销,利润并不高。
此外,长三角的工厂的管理可能更人性化,“他们的生活区和工作区是分开的,下班时间可以自己安排。珠三角的很多工厂上下班都在一个地方,让人没有放松感。”
在张颖珐看来,招工难,行业本身应该反思。“企业面临着转型,我们都看到了这点。以前,佛山的陶瓷企业,占地多、污染大,产生的效益远远低于对这个地方的破坏,所以要转走。我们(家具行业)将来也可能会转移或升级。”
随着家具行业推进工业化生产方式,对工人数量的要求必然会下降,这是将来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现在家具业还需要大量的搬运工人,将来如果改用叉车,就只需要叉车司机。在德国,一个50人的工厂,和我们这里一个300人的工厂,产能差不多。只是在国内,还没有人愿意花这个本钱去做。“一辆叉车的价格大约在8万~10万元,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投入太大。”
“现在看来,其实现在企业缺的不是人,而是匹配成功率。当然,这还不至于影响产业的发展。
黄京说,珠三角的企业要把劳动力吸引过来,首先要完善自我。新一代求职者,以“80后”、“90后”居多,应该尊重他们。从就业群体来看,技校、中专、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是求职群体的大多数,对他们来说,工作辛苦不辛苦是次要的,开心不开心是主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提升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其次,适当地提高薪酬福利。依据行政级别,东莞属于三线城市,所以薪酬标准一直比较低,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等。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