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仑区以“农村假日学校”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建设,实施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教育和关爱行动计划,大力净化社会环境,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我区农村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推进春泥计划,建设农村未成年人教育主阵地
自上半年确定50个“春泥计划”试点村工作以来,北仑区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结合现有各项条件做好推进文章,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在组织载体上与农村“假日学校”相结合。农村“假日学校”是流行于我区农村的一种校外未成年人教育载体。通过学校与行政村合办的途径,由村提供场所、以农村“五老”人员为主要师资力量,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期间为农村未成年人开展系列文体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假日学校”从产生到现在已有10余年时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区共有假日学校70所,2009年单单参加暑期假日学校数的学生就达3200余名,受教育青少年达到了32589人次。“春泥计划”组织实施后,我区一方面充分借鉴利用“假日学校”好的经验,另一方面做好对“假日学校”的提炼和升级。如在人员配备上,选配好一支具有爱心和责任感、相对稳定、组织能力强、善于和未成年人年沟通的管理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在原“五老”人员的基础上充实了大学生“村官”、村结对共建单位的党团员和城区的青年志愿者,并协调街道、镇(乡)中心学校向每个“春泥计划”实施村派遣一名指导教师,了解本校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情况。在活动内容上,扩展到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技能技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传承乡土文化、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设立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库,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形式和内涵。
2、在硬件设施上与“文化阳光工程”相结合。“文化阳光工程”是北仑区为实现“文化强区”目标,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而开展的一项实事工程。自2005年起,区财政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区21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文化阳光工程”三级以上标准。各村具备了一块室外活动场地、一个室内活动用房、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宣传窗、一个广播室等“五个一”硬件标准。“春泥计划”实施后,我们要求各村对“文化阳光工程”进行提档升级,并充分利用、调剂现有的村办公室用房、老年活动中心,改选原有的校舍、祠堂和其他闲置房产,开辟为固定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为“春泥计划”的实施提供硬件条件。
3、在经费投入上与“市民素质工程”相结合。“市民素质工程”是我区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提升市民素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到2009-2010年度区政府民生工程,计划投入200万元,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力度大、成效明显的行政村进行奖励和补助。计划在今年内建成100个市民素质工程点,并要通过检查验收。“春泥计划”实施后,我们明确这笔专项资金优先补助“春泥计划”试点村,并要求街道、镇乡根据各村的实际投入,给予相应的配套补助,从而解决了各村的后顾之忧,提高了试点村实施“春泥计划”的积极性。
在做好“三个结合”的基础上,区文明办积极发挥组织协调职能,成立了北仑区“春泥计划”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验收标准,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召集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镇乡召开协调会,定期到各街道、镇(乡)开展督查、推进工作,并组织力量与日前完成了对50个“春泥计划”试点村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检查结果来看,50个村硬件方面基本都达到了创建要求,并能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