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热”之争
目前,对房地产业“国企热”仍存在不同认识。赞成者认为,国企尤其是央企拥有稳固的资金链和强大的开发能力,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深度开发。还有人认为,国企拿地是行政力量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手段之一,将为日后的按市调控创造更多主动权。
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企“强悍”入市,是抬高地价,加快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港资房企汤臣集团董事助理赵勤奋说,以上海为例,目前外环线以外,楼面地价超过1.5万元/平方米的地块国企都敢拿。以此推算,郊区房价就要达到每平方米两三万元。如果一两年后这样的价格卖得动,那说明房价上涨得太快了,如果企业不开发,那就是炒地,借此融资圈钱。
赵勤奋表示:“我们不怕国企进来,但如果有些企业不考虑资产回报率、财务负债率,而只管依靠巨额的银行贷款和股市融资,非理性地拿地,那将对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有关人士建议,可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资金过量流入房地产市场;尤其要规范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国企的投资行为,严控国企资金非理性进入楼市。此外,还可完善国企投资房地产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严查国企炒楼、炒地行为。
外资重回一线城市
就在国企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之际,外资机构投资的焦点正从二线城市重回一线城市。
国际知名的物业咨询公司——戴德梁行中国行政总裁张国正近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一线城市高档物业楼盘集中更具投资性,今年以来,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再次受到外资机构的青睐。
今年上半年,外资机构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大宗土地成交额分别达60亿元、35亿元和7亿元,外资机构在北京、上海的大宗土地成交量比去年同期增幅较大,仅深圳同比出现下降。而过去被认为是外资机构投资热点的二线城市,如成都、大连、武汉、重庆、天津等5个城市中,仅有重庆在今年上半年外资机构大宗土地成交额与去年同期持平,约为18亿元,其他4个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成都从去年上半年的21亿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10亿元。
张国正告诉本刊记者,由于中国内地一些地方近期实行了简化和放宽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外汇登记手续等“松绑”政策,外资机构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投资正呈普遍回升势头,比较活跃的有和记黄浦、新鸿基、凯德置地等香港和新加坡的开发商,以及汉斯、西蒙地产、普洛斯集团、铁狮门等欧美开发商。
今年上半年,外资机构在内地购置房地产开发用地资金超过1100亿元,去年上半年为1388亿元,去年下半年为610亿元。今年上半年,住宅和城市综合体项目成为外资在一线城市的投资新热点,其中住宅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占了外资份额的88%。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风险 热点 回报 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