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临危不惧 坚守岗位
——记驻伊中国外交官和新华社记者在恐怖袭击后的48小时
10月25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工作人员检查馆舍被爆炸损毁的情况。爆炸地点距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和新华社巴格达分社所在的曼苏尔饭店约50米。饭店部分房间的天花板脱落,门窗被摧毁,两名在曼苏尔饭店中餐厅工作的中国厨师在爆炸中受轻伤。新华社记者高山摄
10月25日,爆炸后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的房间 新华社记者高山摄
新华网巴格达10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27日,巴格达市中心的恐怖爆炸袭击现场,安全部队仍在抓紧清理汽车残骸、被炸裂的供水管道以及省政府门外的巨大弹坑;仅一墙之隔的曼苏尔饭店里,中国驻伊拉克外交官和记者们在爆炸后的48个小时里,忍受着极端艰苦的条件,坚持进行着高强度的工作。
25日,巴格达连环大爆炸突然来袭,11层高的曼苏尔饭店颤抖起来,位于饭店6层的中方人员驻地所有房间玻璃门窗被击碎,60%的房间屋顶天花板出现裂缝或坍塌。
爆炸过后的那一刻,大家依旧历历在目:尘土飞扬,饭店停电,昏暗的楼道内只有几盏应急灯发出微弱的光。使馆全体馆员紧急集中在门厅的狭窄空间内。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常毅镇定地指挥启动应急措施:确认人员是否伤亡,排查安全隐患,联系饭店和当地相关部门。
为每个人紧急安排完工作后,常毅大使来到夫人潘德琴的身旁,按了按她的肩膀,而后又消失在走廊的黑暗中。“我当时捂着耳朵,似乎世界末日来了!感觉爆炸就在饭店里,我们凶多吉少,”潘德琴回忆说,“老常,他当时没看我,也看不清我。但从他的举动我知道他的意思是——周围的人都还在!”
顾不上惊恐,使馆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各自工作。常毅大使赶往楼下的中国绿洲石油公司代表处看望中资机构人员。政务参赞王旭宏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在“雪豹”警卫小组战士的护送下,两次前往一片混乱的楼下餐厅查看当时无法联系上的使馆厨师的安危,并与饭店管理人员取得联系。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玻璃 玻璃门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