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实行上下联动 开展初选评价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公开选拔工作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2008年6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月01日 17:10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是选拔任用制度的创新和突破,也是竞争性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方式。作为在全国最早开展公开选拔工作的城市,我市近年来坚持改革探索,不断创新公开选拔的方式、完善公开选拔的程序,并于今年4月,首次开展了市和县(市)区两级联合公开选拔工作,并在资格审查环节首次引入初选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较好地保证了公开选拔的质量,而且拓宽了公开选拔的途径,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

  一、基本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公开选拔工作,我市加强领导,大胆创新,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历时1个月顺利完成市和县(市)区联合公开选拔工作,全市有2686人报名,共选拔领导干部65名,其中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10名、县(市)区委管理领导干部55名。选拔干部中,女性15名,占23.1%;文化程度研究生或硕士以上15名,占23.1%;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35名,占53.8%;有基层工作经历的57名,占87.7%;曾受组织选派挂职锻炼的11人,占16.9%,实现了“优化程序、缩短时间、降低成本、选准人才”的预期目标,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做法

  这次公选,市、县(市)区两级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和初选评价、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环节展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1、以整合资源为途径,着力构筑上下联动统筹运作新平台

  组织市和县(市)区两级联合公选,是此次公选探索的一个重点。为有效整合资源,增强公选联动效应,我们着力构筑上下联动统筹运作新平台。

  第一,建立市和县(市)区两级公选工作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全市统一建立市公开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组长,组织、纪委、宣传、人事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11个县(市)区组织部部长为成员,加强对全市公选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了综合组、组织组、考试组和监督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认真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第二,建立上下联动、统分结合的运作模式。此次公选按照“五统六分”的运作模式展开,“五统”即统一时间程序、统一标准要求、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制作命题;“六分”即分级提出公选职位、分级接受报名与资格审查、分级进行初选评价、分级组织考试、分级组织考察、分级决定任用。通过“五统六分”,做到了“统筹不统揽”、“同唱一个调、各吹各的号”,既保证联合公选的整体性,又注重发挥县(市)区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统一协调、上下配合的沟通机制。市公选办各工作组及县(市)区分别明确联络员,认真做好公选有关要求的上传下达。同时,市公选办及时召开工作协调会,沟通信息,把握进度,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了联合公选工作的顺利推进。

  2、以选准人才为目标,组织实施公开选拔初选评价

  公开选拔初选评价是此次公选的创新之举。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选成本,有效避免“高分低能”现象,我们在资格审查基础上,对报名人员的学历学位、任现职时间等情况,通过量化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初选评价得分,按每一职位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若干名人选作为笔试入闱人员。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主要把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科学设计初选评价指标体系。在内容分布上,确定了工作经历、学习经历、工作绩效三个基本要素及相应的十项评价指标,其中工作经历包括任现职时间、领导岗位经历、相关性岗位经历和基层工作经历四项指标,集中反映干部的履职能力;学习经历包括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挂职锻炼、进修培训,集中反映干部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工作绩效包括年度考核、荣誉情况,主要是对干部履职能力的印证。这三大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统一于履职能力这一框架之下,基本反映了干部的成长轨迹和成长规律。在权重设置上,分为基础性指标和附加性指标,现职领导岗位经历和受教育程度两个基础性指标由于是公选普遍采用的报名基本资格条件,赋予较高权重,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反映特殊要求的附加性指标依据紧密度赋予一定权重,更多地体现一种导向。

  第二,合理确定初选入闱人数。经初选评价确定笔试入闱人员数量,其实质解决了一个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问题,直接关系到初选评价工作的实效。如果初选入闱人数过多,就会削弱初选评价的筛选功能;反之,人数过少,则会使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才失去竞争机会。据于上述考虑,我们规定每一职位符合报考条件人数50人以内的,取初评得分前12名进入笔试;51人至100人的,取前15名;101人以上的,取前18名。

  第三,周密安排初选评价步骤。一是组织网上报名自评。让每个报名人员了解初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互联网进入网上报名系统,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系统根据登记信息即时给出报名者初步得分。二是组织资格审查复核。对报名人员每项初评得分的依据进行审核,缺乏证明材料或自评不正确的,及时作出调整。三是及时反馈复核情况。通过网络告知每个报名人员复核后的初评得分,若有调整的,作出具体解释说明。四是公告笔试入闱人员名单。根据初评得分情况,公布每个职位笔试入闱人员的初评最低得分,并公布入闱人员的姓名和单位职务,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3、以完善机制为重点,努力提高公开选拔工作公信度

  完善机制是提高公选工作质量的关键。在此次公选中,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改革创新,着力对公选一些重要环节进行了完善。

  第一,在报考条件上,体现因岗设人。严格根据目标职位的岗位要求及所在领导班子结构等因素而设置,对年龄、学历、任职经历不搞“一刀切”,既注意发挥优秀年轻干部的聪明才智,又注意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既重视选拔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又注意选拔工作经验丰富、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同时,为保证人选质量,明确规定对2003年以来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受党纪政纪处分和正在受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人员不受理报名。

  第二,在试题命题上,凸显能力导向。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试题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面试采用结构化的形式。笔试客观题知识点分布广,涉及哲学、政治理论、经济、领导科学、法律法规等,对考生知识面有一定要求。笔试主观题和面试题紧扣职位要求,从当前政府面临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题,旨在测试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以保证那些善于学习思考、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能比较充分地展示他们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经验。

  第三,在考官选聘上,注重权威性和广泛性。此次公选面试主考分别由市、县(市)区有关领导担任,其他评委的组成,除了市、县(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目标单位领导外,有的还邀请了基层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

  第四,在监督方式上,实行全程监督。对出卷人员、面试考官实行封闭式管理,邀请纪检监察干部对试卷的出题、密封保管、押送和笔试阅卷、成绩核对等环节进行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纪检监察干部对面试进行监督,并对考生面试过程实行全程摄像,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安排专人受理举报和投诉,确保公选工作的公正公平。

  三、几点体会

  这次公选之所以能取得好成效,源于思想观念的解放,源于对干部工作规律的再认识,源于在严格遵循《干部任用条例》基础上对选任机制的再突破。总结这次公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1、必须坚持通盘考虑,上下联动,科学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这次公选,采取市和县(市)区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既克服选拔标准的多样性,降低公选成本,又整合和优化组织资源,打破地域界限,促进人才流动,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益。这不仅对公选实现规模化运作有着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组织工作逐步形成上下“一盘棋”思想,整体推进组织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把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公选是改革的成果,其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公开选拔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做法,成为干部选拔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周期长、成本高、工作量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高分低能”等现象。此次公选开展的初选评价,正是对以往工作经验进行提炼、创新的结果,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符合国际选拔高级管理人才惯例,也符合《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开选拔工作暂行规定》。初选评价既有效落实了公开选拔的公平要求,又较好解决了公开选拔的效率问题,使组织考试的难度明显降低,人员精力牵制明显减少,公选时间明显缩短,为公开选拔工作常态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行的工作路径。

  3、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关注公选的导向作用。开展公开选拔,不只是选出几个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好的用人导向,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好的风气。我们在公选的各个环节,努力落实和体现正确的用人导向。特别在初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以反映履职能力为核心,突出岗位任职、学习培训和基层工作经历,注重工作绩效,较好反映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规定获得过较高综合性荣誉称号,选派援助艰苦地区工作成效显著,科研成果获较高奖项,以及处理重大危机、重大事件时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志,可直接确定为笔试入闱人员。这些措施的落实,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许多同志表示,通过参加这次公选,对自身触动较大,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意识、实践意识和进取意识,既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水平,也要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还要保持优良作风,踏实工作,开拓创新,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接受组织检验和挑选。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达能 热点 合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胡敏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全国严查酒后驾车
西城十二庭院
2009年铁矿石谈判
政府集训“富二代”引争议
信用卡新规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