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难以全面覆盖;部分党组织缺少活动场地,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党员的大量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不很理想;党内关爱缺乏有效平台,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有所削弱;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市从2004年4月开始,在选择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单位进行广泛试点基础上,由点及面开展了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到目前,全市共建成党员服务中心941个,基本形成了以市、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村、企业、社区、工业园区党员服务中心为支点的服务网络;有39多万名党员群众、22000多个基层党组织走进党员服务中心参加活动,接受教育。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和认,被誉为“党建工作的党的知识的传播阵地,教育提高党员的红色殿堂,关心帮助党员的温馨家园,服务凝聚‘两新’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先锋基地”。
一、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全面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
1、科学定位服务功能。按照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把党员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为党建工作政策和业务的咨询平台,基层党组织活动资源的共享场所,各级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对不同层面、不同地方的党员服务中心,在功能定位上各有侧重。市、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主要侧重于对本区域内党员服务中心的指导协调,开展政策业务咨询;乡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主要侧重于加强对基层党员服务站点的业务指导,牵头组织本区域内的大型党的活动,以及为党员群众提供各类服务;村、企业、社区和工业园区党员服务站主要侧重于为本区域内党员、群众提供具体的服务。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由同级的党组织或组织部门管理,明确上级党员服务中心与下级党员服务中心是业务指导关系。
2、构建党员服务网络。紧密结合实际,统一规划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既保证基本服务功能的实现,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一是在区域布点上,力求全面覆盖、形成网络。在重点建好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等党员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向党员人数较多、流动人口较多、“两新”组织较多的社区、村和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点延伸,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二是在硬件设施上,做到标准明晰、按需配置。党员服务中心一般都建有会议室、图书室、展示室、谈心室、电教室和办公室等六个室。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开设党员服务窗口和咨询电话,有条件的提供党员学习教育和活动场所;乡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设置可容纳30人以上学习的党员活动室和阅览室,配备电化教育和网络终端设备;农村、社区党员服务站设立党员接待点,其中城市社区和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村设置可容纳20人以上学习的综合性的党员活动室。三是在资源整合上,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功效。利用现有的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设施等资源,以及党员志愿者队伍、人才资源和社会力量,为服务基层党建工作集聚有效的社会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场地共用、人员共通,实现党建与文化的融合,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四是在服务标识上,突出直观醒目、塑造形象。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今年上半年广泛征集党员服务中心标识设计方案,力求设计一个统一醒目,能体现党员服务中心的理念、功能和宁波地方特色的党员服务中心标识,统一党员服务中心的外观形象,在各地上报的近20个设计方案中确定了5个候选方案,下发到全市各级党组织征求意见,并综合反馈意见,确定了1个标识方案,先在各地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试行,以后逐步在全市推广。
3、合理设置服务项目。党员服务中心实行敞开式管理、社会化服务,服务对象立足党内、面向群众,立足本地、面向社会。因此,从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党员服务中心一般都设有六类基本服务项目:党务工作政策咨询,提供可公开的党内文件资料、政策咨询,为区域内基层单位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党建知识教育传播,提供有关党的基本知识书籍和报刊,发放党内有关宣传资料,提供党建网站浏览、查询,协助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教育培训讲座;提供党员活动场所,为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员活动提供场地,定期开展专题性活动;接纳群众入党申请,帮助落实培养、教育的基层党组织;接转党员组织关系,跟踪了解党员组织关系迁移情况,联系落实无合适去处的流动党员关系接转;困难党员生活帮扶,了解掌握困难党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协调有关单位和组织解决困难党员的实际问题。同时党员服务中心还提供思想交流、解疑释惑等无形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倡和鼓励设置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性服务项目。比如,江北区党员服务中心还设置了党代表接待党员群众、党员技能培训、党员义诊和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
二、规范管理,创新方式,有效完善党员服务中心运行
1、充实工作力量,确保有人管事。在力量配备上,市、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以专职工作人员为主,再配备若干名兼职工作人员;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党员服务站以兼职工作人员为主,再辅之以一些党员志愿者。在人员来源上,通过机关干部转任、现有编制内调剂、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把一批熟悉党内业务、热心党员服务、有良好政治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志,聘用为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作用,作为党员服务中心管理补充力量参与日常管理。在队伍管理上,明确了岗位职责,建立了定期交流研讨、定期培训等制度,通过各种类型的党务和专题业务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一些县(市)区还从把将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纳入事业编制,落实相应的报酬和待遇,保证了队伍的稳定。目前,全市党员服务中心共配备了160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平均每个站点为2.2人,其中专职人员313人,兼职人员1288人。
2、落实工作经费,确保有钱办事。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经费和办公经费,主要通过财政列支、留存党费补助等途径予以解决。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经费,由本级财政列支;村、社区党员服务站建设经费,根据各自实际,由乡镇(街道)、村(社区)按比例承担;对一些建设标准高、工作开展好、纳入市、县(市)区两级示范点的,市、县(市)区两级从留存党费中给予一定补助。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党员服务中心日常经费和工作人员报酬,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村、社区党员服务站日常经费和工作人员报酬,从村集体经济、社区工作经费中列支,乡镇(街道)给予一定支持。
3、健全工作制度,确保有章理事。按照来人有接待、求助必受理、服务个性化、活动经常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和外部评价制度。各党员服务中心在建立健全设施管理、接待受理、活动登记、服务卡制度的基础上,又突出强化了首问责任制、情况报告、工作评价制度等。党员到党员服务中心求助,第一接待受理的工作人员要如实登记,进行服务和处理,受理的求助服务,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对党员的重要诉求或反映的重要情况和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定期汇总分析,并及时向本级党组织或组织部门报告。通过发放民主评议表、设置意见建议箱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对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
三、注重实效,加强探索,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作用
1、把党员服务中心建成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阵地。以党员服务中心为辐射平台,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区域内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团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依托。把流动党员纳入到区域性党组织管理或安排到一个基层党组织进行管理,让流动党员找到固定的“家”,解决了流动党员找组织难、过组织生活难的问题。如慈溪市观海卫工业园区和北仑区大港工业城依托党员服务站,建立综合党组织,孵化了许多企业党组织,园区内160家未建党组织企业的党建工作有了起色,200余名零散党员有了活动场所。许多党员反映,有了党员服务中心,找到了自己家的感觉。
2、把党员服务中心建成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站。党员服务中心有效运用场地优势和整合辖区教育资源,开辟党员学习培训的课堂。根据党员的实际需求,创新和发展了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开放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吸引党员按需参加活动,改变被动式、灌输式教育的局面。如江东区白鹤街道结合数字社区建设,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开设了网上党校,并提供了菜单式学习培训服务,各社区党组织可随时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培训,每位党员也可随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镇海区后大街社区、鄞州区彩虹社区党员服务站,每天都有上百名党员、群众来参加各类活动,让党员群众在浓厚的政治氛围中,受到党的思想熏陶,增强了党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3、把党员服务中心建成凝聚广大党员的功能区。各级党组织运用党员服务中心这一平台,紧扣关爱党员、为党员服务的主题,贴近党员、了解党员、服务党员,探索实施对党员全方位的关怀。党员有困难,可以去求助;党员有烦恼,可以去诉说;党员有困惑,可以去咨询。通过“党费拨一点,财政补一点,党组织和党员捐一点”的方式,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市、县(市)区两级建立了总额为3000多万元的党员困难互助金(其中市本级1000万元),并在各级财政设立专户,按照“利息支出、不减本金,量入为出,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对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慰问和补助,并成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财政、民政等部门参与的管理机构,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爱和服务,以各级党员服务中心为支撑,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集中管理组织关系无法挂靠在工作地和居住地的流动党员,同时借助81890市民求助服务平台,开通“81890710”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帮扶、信息咨询、维护权益、困难救助等服务,热线开通5个月来,共接到求助电话500多个,办结率100%,满意率99%。各地也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索党员服务中心服务党员的有效途径。如余姚市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实施了党内关怀工程,做到党员“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探、终时有人送”;江北区白沙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党员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建立了168份信息档案,帮助寻找了3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使广大党员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增强了党员意识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4、把党员服务中心建成党员作用发挥的展示台。党员服务中心在加强党内关爱、为党员服务的同时,注重通过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广大党员进一步联系和服务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搭建工作平台。各级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日常事务,如党员志愿者的登记管理、队伍组建、活动组织、教育培训等,都由党员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把有一技之长的在职党员、有发挥余热愿望的离退休党员、“设岗定责“的无职党员以及外来流动党员等广泛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共建立各类党员志愿者队伍400多支,参加的党员数达到10万多名。党员服务中心已成为党员志愿者招募的重要中介、党员志愿者队伍集中管理的组织载体、党员志愿者交流培训的教育基地。如海曙区注重做好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与“81890为民服务热线”的结合文章,积极引导党员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江北区党员服务中心设立了党员志愿者工作总站,下设了19个工作分站,有1000余名党员报名参加,为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提供了舞台。党代表接待室、义诊室、法律援助室等都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让群众看到了党员的新形象。
党员服务中心是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创造。经过三年多来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重点要在拓展服务内涵,发挥中心作用上下功夫。在坚持服务这个宗旨和定位的基础上,服务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当地实际和党员群众实际需求有所侧重和拓展。要充分运用区域内部门的服务资源,把组织部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劳动部门的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党校的理论教育和培训进党员服务中心。对乡镇、街道、园区党员服务中心已有的功能和项目,一般村、企业、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不再设置;对村、企业、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能够承担的服务内容,乡镇、街道、园区党员服务中心不再设置,实行功能和服务项目错位和互补。要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探索教育管理党员、服务党员、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途径和办法,提高党员服务中心的效能。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标识 热点 场地 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