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
别人用铁矿石做蛋糕、面包,我们制作的连发面饼都不是,而是死面饼!——一位钢材贸易商如此形容铁矿石在中国钢铁行业中的作用
谁葬送了中国铁矿石谈判的主导权?
相关政府官员在不同场合一再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钢铁企业的集中度过低。
为了提高集中度,2005年,商务部开始对铁矿石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中钢协主管钢厂,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主管贸易商。然而,小钢厂认为两个主管机构并不想触动钢厂和贸易商的利益,“只能利用资质审查从数量上动手”。从2006年之后,进口资质企业数目缩减有限,只是从116家缩到112家。
而中小钢厂认为,宝钢和中钢协都无法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毫不夸张,铁矿石对于钢厂来说,就像吃饭的盐一样重要。”河北一家钢厂的负责人说。正因如此,在以往的谈判中,连宝钢、中钢协、五矿商会不时出现“夺权”之说,甚至一度出现各自谈判的格局。(相关报道参见本报7月16日《铁矿石贸易整肃风暴》)
更重要的在于,中小钢厂认为,这些参与谈判的企业最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成了长协矿倒卖的最大主顾。以现货矿价格为例,最高峰曾炒到每吨1650元,这几乎是长协矿的一倍。
利益如此重大,而利益主体又如此分散,导致目前的铁矿石谈判内讧严重。
不仅铁矿石谈判时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中国的钢铁市场也因此变得混乱起来。长期与国内钢厂打交道的一位钢材贸易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长协矿往往成了钢厂竞争的工具——往往一个区域内的两家钢厂利用拥有铁矿石进口的原料资源优势,打垮区域内的其他钢厂。另外,经由大钢厂内部人员之手,长协矿还以远低于现货价的“内部批示价”方式流向小钢厂,造成小钢厂成本极低,“反过来以极低的钢材价格砸一线大钢厂”。“别人用铁矿石做蛋糕、面包,我们制作的连发面饼都不是,而是死面饼!”上述钢材贸易商如此形容铁矿石在中国钢铁行业的作用。
为了改变如此乱象,今年年初,中钢协“仿照日本措施”,要求有进口资质的企业,为没有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代理进口的部分只能收取3%至5%的代理费。目的在于禁止倒卖长协矿,控制铁矿石的流向。
但这一措施形同虚设,因为对策实在太多了。而最关键的是,无论以什么名目收取多高的代理费,小钢厂们都不得不接受。
因为没有进口权,在今年铁矿石谈判延期之后,38家没有资质的企业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长协矿协议,这被中钢协斥责为不一致对外。与此同时,中钢协甚至认为日照的铁矿石国际交易中心扰乱市场,不利谈判。“当时国际现货市场价格那么低,小钢厂把握住了机会,很难说不符合他们自身利益。”河北钢铁企业的相关人士反驳道。
铁矿石谈判机制将变
更灵活的机制有利于双方,然而,中国面临的挑战诸多
内忧外患之下,没人对铁矿石谈判抱有乐观态度。对于目前达成的结果,力拓表示对铁矿石谈判影响不大,中钢协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与三大矿商的谈判。
可以说,FMG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在铁矿石未来的谈判中将出现多元化的格局,也意味着存在二十多年的国际铁矿石谈判机制正在逐步瓦解。
上周,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认为,铁矿石定价机制不会突变,而会循序渐进变革。其主要驱动力和决定因素是“钢铁行业及其定价体系的转变”。
此前,三大矿商力推混合定价机制、指数定价等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其核心是让铁矿石长协价格更能反映现货市场的变化。2000年之后,现货市场价格一直高于长协价格。这也是以往三大矿商谈判中屡屡提及的涨价理由。
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首发价模式已经被推翻。去年,在淡水河谷与日本钢厂达成首发价之后,宝钢与力拓又达成了新的涨幅协议。
另外,此次与FMG达成的协议也突破了以往年度协议的框架。此次合同执行期限是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这种半年期的合同照顾了双方的利益。
更灵活的机制有利于双方,然而,中国面临的挑战诸多。
其一,中国钢铁企业秩序如何调整,如何淘汰落后产能,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以邻国日本为例,其每年铁矿石谈判中,都要做大量市场评估,钢厂和下游用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其二,如何获得更多的上游资源。日本之所以能承受高价格的铁矿石,其中一点就是在众多大的矿山中有股份,这样可以“体外损失体内补”。中国在参与的六年谈判中,不光是时机没有把握住,“关键是在铁矿石供需布局结构中没有战略控制力”。
“如果中国在海外有几个大的矿山,那么就可以通过其来调节进口量。”马忠普说。目前,中国也正在通过购买或者参股的方式获取上游资源。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化工 交易 标志 50元 出口 |